% _1 K, y1 D+ @# `; f7 l = ( M( ?. f$ J* R j( y' W& s0 ]
|7 N+ L% Z$ G# X# c( q
另一个定理告诉我们:“若一个总体,不论其分布如何,具有有限方差σ2和平均数μ,则从中抽取的容量为n的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随n的增大而趋于平均数为μ方差为 的正态发布。”(见F·S梅里特《工程技术常用数学》P275)这两个定理都告诉我们,样本的平均数就等于总体的平均数,而总体的分布形态是无关紧要的。当我们把Ii2随机数据时,8760个Ii2构成的总体平均数就是IJ2,它可以由代表日的均方电流值再平均求得。; t3 Q" M# ]% p$ b3 \" H
% b) r7 ~$ Q& Q& G; U8 x h因为一般地说,Ii2按概率密度构成的函数不是正态分布的,为可靠起见,以每旬取一个代表日,全年改36个代表日,就可以求出全年均方电流值。 3 m; j, V7 \. e8 v4 e6 i( T$ I; _4 E& Z5 D
四、配电线路采用支接方式时损耗的计算。常见的配电线路采用支接方式,如右图。' B' q9 Z/ L1 l, {$ [- T8 ^8 D+ @7 j' \
$ P4 |2 C Z! p
; U3 Q7 m; d" Z& b
1 a$ d0 l) c* ^9 F/ }! u
在变电站出口 K处装有计量表计,第一个支接点A分成两条支路A— B、 A— C、在它们末端又各支接两条支路。在所有支路末端各接一台变压器,它们的容量是彼此不同的:/ M4 u7 `: `. Q9 x& d
3 w! w' e- J8 G% C `3 r& @
B1≠B2≠B3≠B4, _' I* j; e6 @
! r4 V& p& B' n. Y7 l" B; j7 d
实际运行的支接方式的配电线路,比这要复杂得多。分析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 ( U+ F7 d6 I) w5 E, X9 W! z# u& y# _) P& O
设Bl~B4每台变压器都有大、中、小三种运行方式。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对K点来说,可能组成多少种运行方式。3 s) D( Y7 e, k9 w
* T! B5 v' ^2 M7 I
①对B点来说,只有一台变压器运行时,可能有6种运行方式。8 r7 ]7 `9 A2 i. I g6 z7 j8 N
" l$ G% H. D' O C = =6. Q. F1 o) }* @; O* a
% x, x6 P+ h/ }$ `4 ?- F0 v
②对于B点来说,两会变压器联合运行时,可能有9种运行方式。 ! ^+ ?- b5 Z- X7 i2 ~0 R! d; {2 ~! t3 G. K
C ×C =9% M! F! C: t$ @
) Z& W1 S- e* z& h6 x ③对于B点来说,单台运行与两台运行的情况是不同的,即使巧合,电流相同,变压器的损耗也不同。因此,共有15种运行方式。 $ ]/ L+ r2 @1 k' W8 c; K X9 d; K! O
④同理,对C点来说,也有15种运行方式。 & b+ V6 p' W) ` n( V. t$ t% U' J3 f% @+ B: C4 L
⑤对于A点也即K点,A—B支线单独运行或A一C支线单独运行,总之一条支线运行的方式有 15+15=30种。 n( J& v# v, I* O- u, g
$ {6 P% o1 Z8 R/ m$ c \- t
⑥对于A点也即K点,两条支线联合运行可能有225种运行方式。 . m3 l: m+ v& q: L9 q8 j( y3 p) o' l& ~0 G& e& S- I
C ×C =225# s4 l7 q% u4 t1 @
6 M- g5 F/ A$ m# Y- B4 Q* o
⑦结论,K点共有2 55种运行方式。 ! r/ @8 t# {2 ~9 n% E. |$ }: I8 K, @
前面只假设了B1~B4各有三种运行方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假设。如果考虑到负荷的变化是连续的,再考虑到负荷的联合运行也与时刻有关,那么仅是这样简单的一个配电网就会有无法计数的运行方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K点的运行方式是B1~B4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行方式的随机组合。这种随机组合具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负荷的大小,一个是运行的时间。在变电站出口K处装设的计量表计它所反映的数值就是这样的随机组合的总体特征。而对一个测计期内考虑损耗电量时,则是这样的随机组合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数。 ! b% B' p! v0 i7 V& A$ K; w: E+ S7 B9 Z8 `( y+ O
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就能认识到,我们无法求出总表电流的瞬时构成。也没有必要去追求瞬时构成。而作为反映总体平均值Ij2与最大值I2max之间关系的损耗小时数τ,则是无法求出瞬时构成的Ii2在测计期T内的累积特征。它不代表某一支路、某一负荷、某一时刻,。却又反映所有支路所有负荷所有时刻。因此,可以用总表的损耗小时数去作为总表下各个支线的损耗小时数去求各个支线的损耗。这对于具体支线来说虽然会有很大误差,但它们求和以后则能准确地反映总表以下网络损耗的情况。- \8 d0 R1 T% @' `6 @
$ E: j$ R2 {, E& M至于各个支线的负荷电流与总表负荷电流的关系,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来分配。因为实际设计实践告诉我们,负荷较大的用户,其配电变压器容量也较大,即变压器容量和负荷成正比。负荷P又和电流成正比,所以可以认为最大负荷电流按正比关系分配到各个配电变压器上。& C- T/ G( c7 U" ]5 u- B; d3 u
1 t3 X( Q* N6 M9 l
当从总表中求出τ及相应的Imax时,可以用逐点分段计算法计算总表以下配电网的理论线损。其步骤如下。 5 }6 a7 m7 M. [" x: T 9 j% o4 y; N0 C; T# W+ s, m9 r6 n(1)按每旬一张负荷曲线求出全年均方电流值Ij2及全年最大负荷电流Imax,代入公式(5)求出总表的年损耗小时数τ。5 z$ P% d4 g( K( I* o+ e/ j4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