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2872|回复: 7

[讨论] 初探无功补偿《节电之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9 12: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尊敬的电工朋友:
1 x7 _* _2 X+ E) k. [    在无功补偿时,因为输入的总电流会减小,所以会减少总电路中的有功损耗,节约一部分的有功功率,这是公认的,也是电工教课书中讲过的。
& h$ M! ^7 }7 ^/ P& `但在电感负载中节约的有功功率,是人们不了解的,也是书中没有讲到的。在本文章中称为“节电奇迹”,其情况如下:
: y# g  I3 k0 s1 n1、南宁市亿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黄有银在光都混凝土公司二号搅拌站,做无功补偿时发现电能增大一倍的“节电奇迹”:9 P2 r. ^0 ], f' o) K# O6 A" I5 ?
      (1)节电前:电感负载做功功率28.8 KW,有功功率因数0.31;+ V, L/ Z! Y3 w: |- ?
(2)节电后:输入没测量,电感负载做功功率63.2 KW,有功功率因数0.98(因为电源电压不变,输入的电流减小,输入的电能不会增大);7 A9 C, q# y9 L
    做节电改造后,负载中的功率增大了34.4KW,(63.2-28.8)÷28.8×100%=119.44%。  6 T$ N# _9 F( x- F+ x' T; R% m1 T; z
电能增大一倍多,电费就相差一倍多。节电率达50%以上。         7 s: e8 z: j' f: ]
2、治理有害谐波时节约电费50%以上:在电工论坛中发的文章:《治理谐波不但可以减少污染,还可节电》:. H4 f' D* z; M7 h
我们对中山市的一家塑料厂进行的治理就证明了这一点。结果是谐波的含量从80%下降到8%。波形也明显改善。供电公司对治理后进行了测量,结论是谐波含量达到国家标准。这个厂的电费也从每月22万下降到10万左右。(22-10)÷22×100%=54%;(原来的电费是治理后的2倍多)。
5 B5 u( j" t2 E3 B以上两个“节电奇迹”,利用当代的电工理论是无法解答的,理论与实践是相矛盾的,怎么认识和解决这个矛盾呢?3 e! a3 w: E1 ^$ O8 L
1、许多电工权威和电气工作者,利用书中理论,否认客观存在的事实,他们认为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又因为功率因数不能大于1,输出就不会大于输入,“节电奇迹”是不存在的。
7 A, p1 p) T* V: p+ Y, T- C2、本人通过对调谐电路具有选择信号能力的分析,发现电路谐振时产生新能量---谐振能。无功补偿属于广义的电路谐振现象。因为电路谐振时产生新能量,所以在无功补偿时,电感负载做功增大,会节约电能。节电奇迹是符合新理论的。& j, |1 ^! V6 d; @* o9 P, T
详细情况见:在《中国科技纵横》128期2011年10月下49-51页发表当代科技“四个世界之最”。. Q  e% l7 j, l3 }- X
---待续---
( m& Y% C1 \' O+ K邮箱:GCLZFC@163.COM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4: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1):
! f; a1 b1 o# k/ g) k7 M  j节电小试验:外行13网友试验情况(来信):
* F, g6 D. N( M/ m9 L在变压器前串联一个电阻,模拟内阻较大的电网。R1=1kΩ,R2=1Ω,C=0.5微法。! T3 V+ i% F. A0 X; Y/ N
(1)并联电容前:
: U) U' v5 v0 L电源输入电流为0.08安,电压为160伏,视在功率约为12.8伏安,有功功率为8.1瓦。6 Y0 j; A- X: Z
输出端电流为2.75安,电压为2.75伏,功率约为7.56W。" K! d/ N3 d9 \% P
(2)并联电容后:电源输入电流为0.06A,电压为174V,变压器输入电流:0.087安,视在功率约为15.138伏安,有功功率为9.6W。电路中的功率因数:COSφ总=8.1÷(0.06×160)=0.844。" v7 ]  T# T2 u5 W
输出端电流为2.97安,电压为2.97伏,功率约为8.82瓦。2 \; ^) l* ^9 x& h
对试验分析:(1)输入电流减小,符合书中理论。原边视在功率减少72.5%;
# ?" Z) J2 [" a; N(2)电感负载有功功率增加18.5%。输出端功率增加16.7%,是书中没有讲到的,但与“节电奇迹”情况相同。
) |; R) G& B5 N. M(3)因为安装电容器后输入电流减小,输入的有功功率不会增大,仍然按8.1瓦计算,输出8.82瓦,从数字上看是输出大于输入。能量从哪来的?输入+新能-输出增大,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R; W/ m) a# |4 V9 q! L0 f
试验结果与计算对比:求负载中的电流、电压和电功率?) O$ ~; V- r6 J8 U8 E( ~4 k! ]& C* W
(4)输出增大的试验结果,利用电容器的调相理论是计算不出来的。必须利用谐振时的计算公式计算。9 J8 n) T3 A9 Q: G# D. w
(5)电容器的调相作用是事物的假象,实际是电路谐振现象产生的,因为输入的视在功率减小,有功功率大小不变,所以有功功率因数增加。5 y8 n! [* @; C- ~/ t5 m) i
如果电容器真的具有调相作用,那么,电感负载中的电流应当与输入的总电流大小相同,无数事实证明不相同。( B& h9 u; m. X4 ~7 u
(6)谐振能是否存在的关键是什么?就看电路谐振时电感负载做功是否会增大?电流和电压是否会增加?
$ H  s# E# ]% \  y: Z对此问题必须利用事实说明,不能根据书中的理论。
. d9 m: b( N; q7 Z* k0 x0 H(7)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在当代人们对无功补偿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只知道安装电容器会节约电能,不知道节电的原因。' b/ C+ V, {4 l6 W/ t
谐振能的发现,使人们的认识,从感性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电工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可以推动节电工作的发展!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1-6-12 00:00
  • 签到天数: 1657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累计签到:2788 天
    连续签到:3 天
    发表于 2012-11-30 00: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拷贝看一下,还是有道理的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27 1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是真的没有研究过。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30 1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有道理 经过实践检验才知道是否正确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1-6-12 00:00
  • 签到天数: 1657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累计签到:2788 天
    连续签到:3 天
    发表于 2013-2-7 0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有国标或者实验数据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2-7 08: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很忙,忙过以后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8 0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没错误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5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