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结构简单、投资少,是我国早期10kV~35kV系统应用较多的一种接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到原来的“根号三”倍,但线电压保持不变,可继续运行1~2小时。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50064-2014)中以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接地电容电流是否超过10A作为选择其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依据。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不计系统及线路阻抗,可得零序等值电路。 即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为系统的等值电容电流。 随着近些年电缆比例的大幅增加,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增大。当故障电流较大时,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易导致相间短路等故障范围扩大,造成线路跳闸停电。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不能适应电网的发展,目前在公司新投产变电站中基本以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或者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为主。
- X9 c0 ?- ^/ j7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