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1338|回复: 1

以能源为核心发展绿色经济 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 支持新能源发展创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12 21: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专题调研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专家、官员与企业家认为,能源战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能源发展正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应站在全球高度制定一个长远的、符合国情的、操作性强的“整体能源发展规划”,以此为“抓手”,统领绿色经济发展。6 o7 a. S# H0 A+ h; N( r% R3 E

# S8 B8 r' N0 y3 l1 L  制定整体能源规划
7 i& p* g2 `# ]. i6 v, G& d: n3 F1 ^5 {# r: |5 w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世界主要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绿色新政”,特别是美国今年接连推出以能源为核心的计划令人瞩目,其核心多是围绕能源战略而制定的。/ C/ ?' b  m5 l

, n/ k5 q  @; y5 _( Y  能源投资专家、北京润诚利实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刘华分析认为,奥巴马政府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未来的经济复苏需要造就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大产业才能拉动美国经济的再次崛起,它不但要涉及所有美国人的利益,也要关乎美国的发展方向,为此,大体量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就是最好的引擎。目前已公布的美国能源政策只是奥巴马能源战略的表面文章和先遣改革,奥巴马政府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用未来8-15年时间,以美国用于进口石油等的资本,打造出以太阳能电站,风力电站和地热电站等为主体的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从而再造美国富有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K5 |# ~: a1 r
. E$ S- P% N: u/ m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在18世纪后期以来的历次经济长波中,中国都是旁观者、跟随者;值此再生能源变革之际,中国基本与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一定的基础,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如果有机会和美国并驾齐驱,中国应做好准备。
. d/ Z  M$ V4 R( `
* e4 j& C$ O+ Y# z; [  有关专家认为,在危机的冲击下,虽然中国也选择了能源产业的升级改造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转型并未将能源产业作为主力产业,也没有明确表示将能源产业的变革作为一场新技术革命来经略。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说,金融危机为中国创造的最大的历史机会就是以创新性的技术彻底改造中国的能源体系,而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就有可能失去一次主导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 p" \- S+ W% {
+ v# |& C8 @  A+ P
  “我国加快绿色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整体能源规划作为‘坐标系’可能是一个最佳选择。”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马学禄等专家认为,这样可以一举四得:一是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能够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二是应对气候变化,通过能源“杠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四是调优能源结构,确保我国未来能源安全。
% C5 T# d) ?' {2 Z' S. P! ^$ B! Y0 n
  找准能源发展“着力点”' y# s/ e6 b( z& d. |
/ @! X1 W9 h$ e2 W. C5 @9 p$ o
  以能源为核心发展绿色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伍新木、刘华等专家认为,一是体现对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的力度加大,二是体现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创新支持。
3 H" @' _; @! r, R) W9 z4 Q
8 b$ A, R2 P5 G  “能源战略首先应符合基本国情,”一位资深电力专家认为,我国正处在总能耗急剧增长的重化工业阶段,在较长时期内工业用能还要靠大火电、大水电。我国能源的基本现实是“缺油少气多煤”、东西部经济水平和资源布局不均衡。到2050年,煤仍将是我国能源的主力,虽然煤在总能源中的比例可能会由现在的75%下降到60%左右,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由于以可再生能源置换目前的燃煤为主的能源体系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推进清洁煤的计划与发展可再生能源同等重要,这个发展也是从传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然过渡。/ v4 `2 O$ c. t: R* `+ j
7 c# H  Y- l2 v( \8 j/ W
  如何处理好能源与环境的矛盾?湖北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博士认为,最现实的路径就是加快促进煤炭的高效、清洁生产和利用,也是目前中国能源现代化的核心问题,这应在制定整体能源规划中充分体现。首先,大力推进洁净煤技术;第二,控制煤炭产量,加强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和煤炭的战略储备,防止掘采失调和破坏性超产;第三密切关注和研究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6 S4 V% d) @# z- j! F

+ F5 g+ l; G  Y3 D( Y9 f. l1 Z. ~6 ?  “从发展趋势看,加快新能源研发和利用是必由之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委理事马学禄认为,整体能源规划必须加快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专家认为,“规划没有变化快”,已经成为我国过去新能源发展的一大怪现象。当前绿色经济在全球方兴未艾,我国在能源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方面更不能落后,前者会形成新标准,后者会形成新规则,当务之急是必须以国际眼光、前瞻性地进行规划,有效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4 S( N4 c( R' k4 [- P( h- t, U
7 C( s/ T3 ]: s# [/ d% [: a( {- W
  一些专家建议,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最关键的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并推动产业化;同时应瞄准市场,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上取得切实进展。市场问题是新能源产业能否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政府应通过上网电价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配套完善,使市场主体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可图,提供持续有效的市场需求,使新能源企业有动力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努力扩大终端消费,通过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市场消费,让企业和百姓用得起,用得好。
6 Z, e) k1 _8 v! l5 V8 |1 M, k/ B) F* O, U; U
  选取利于操作“切入口”* @2 r, \6 \* n6 A

/ i$ {. D- W. e) o3 Z- S8 T+ _3 T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制定整体能源战略规划要有明确、具体的方向性选择,应该从大处着想,小处入手,选取利于操作的“切入口”。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 {+ b) d4 A+ B! g4 A: G& v0 g3 d" v; f! D1 p& A- R
  ——“节能”应该成为整体能源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照明,都有巨大潜力。例如,如果将单层玻璃变成双层玻璃,将白炽灯换成日光灯,或直接换为半导体LED灯,全国数以亿计的家庭,数以十亿计的微小节能,显然胜于几个“风电三峡”。德国之所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为负增长,主要原因是能效的提高;大力发展分布式、小规模能源生产和供给也应纳入其中。由于中国将来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因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民生活用能的增加,太阳能热水器、农村小沼气等非商品能源有着不可低估的潜力。湖北省恩施州州长杨天然说,单个热水器或沼气池替代的能源可能微不足道,但数以亿计的总量,使得能源消费水平大为提高。目前,这些传统的、小规模能源技术容易因不是“高科技”而被忽略。但如果国家研发投入包括此类常规技术,其市场竞争力和能源生产绩效可能远高于高科技的风电。" L0 \8 f+ |' m, `" J4 g9 _
0 R+ F/ R: s1 p+ d
  ——新能源发展应体现分类指导原则。风电、光电、生物燃料乃至于核电,代表着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应增加研发投入。要克服当前大规模商业化利用的市场保障,需要战略性地加快国内外市场培育,从而拉动其技术进步。同时,应根据经济技术进步快慢、能源生产成本的下降速度相应地发展,要防止超过经济技术能力的“大跃进”,避免拔苗助长。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水电发展力度须进一步加大。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胡甲均教授说,我国水电开发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和减少耕地淹没为前提,以经济性与社会性并重、社会性优先为原则,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具有规模化开发资源条件的地区,按照“流域、梯级、连续、滚动、有序”的方针开发建设大型水电基地。风电和光伏发电正在成为电力工业的一支新军。专家认为,对风电的规划应充分考虑资源条件、电力系统消纳能力和市场。可考虑在东部沿海、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场,在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风电场。同时,随着电价问题的解决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五年内光伏发电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t% o6 Y, ?" A2 \; a  n
- y& @6 W# S! X: a+ y' e5 {6 l
  ——还应体现“大能源”战略,将电网改造纳入整体能源规划的关键点。有关专家认为,新能源应用的前提也需要电网改造,这个改造是以接入多种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目前信息化电网正在改变世界人们的能源信念,谁掌握了信息化电网,谁就主导了下一代全球能源的战略能力。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能源体系,特别是提高传统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第一挑战和机遇,它将推动传统电网体系升级为信息化的水平,有可能造就一个与传统电网体系规模相当的创新架构。据专家预测,实现电网信息化的体系创新,每年可以节省5%―10%左右的电力资源。专家建议,应以现有的国家对电网的投资为基础,解决民用网、政府网和军用网三网捆入电缆线运行的问题,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中国电网的资源。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1 07: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传贴啊。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