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6-11-16 13:18 |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累计签到:17 天 连续签到:3 天
|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安全心理学遵循心理支配行为的一般规律,旨在通过研究并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控制人的行为,达到减少人为风险,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从电力生产事故调查中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除了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违章、设备存在缺陷等因素外,还存在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从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有效对策,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j4 q9 F+ E) C+ o
案例一8 ~# |6 J8 p% M, E- R3 f
2003-03-18,某电力公司变电站发生一起带地线合闸事故,造成110 kV变电站停电11min。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只撤除了10kV馈线上的接地线,漏撤了10 kV母线上的接地线,送电时导致带地线合闸。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没有填用倒闸操作票,无票违章操作,并且在操作时监护人代替操作人进行操作。- b0 B3 ?5 x- D( Y) _
案例二8 ?3 [ F9 @3 K+ _: `
2005-09-25,某电力公司开关站发生一起带负荷拉刀闸事故,造成发电厂110 kV系统扰动、开关站110 kV线路开关跳闸、对端110 kV变电站切全部负荷。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运行值班员进行110 kV负荷倒闸操作时误拉运行线路刀闸,导致带负荷拉刀闸。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运行值班员擅自启用五防万能钥匙解锁,操作时监护人代替操作人进行操作,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 E9 S( I3 z" f) X5 O5 N) j
案例三; `' u/ g/ ]; ?& T) E6 k
2006-12-30,某电力公司变电站发生一起误接短路线事故,造成变电站一台主变压器三侧开关跳闸停运事故。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员在短接二次测量回路时,误将连片短接到保护回路,造成差动保护动作跳闸。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没有填用二次安措票,工作负责人代替工作班成员进行工作。
( R- r% p" E) d+ Y9 D! D 从以上案例可知,这些事故都是由于人员违章行为造成的。那么这些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具有特种作业资格、有多年电气工作经验的人员,为什么还会出现违章行为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造成这些违章行为与员工的心理因素有关。: D. m2 }* n- P3 S( @5 O# `: h5 e
(1)个性心理不适宜- J# b0 H) \6 d& Z1 m
人的行为由心理控制,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要素构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相同的。在案例一中,监护人急躁冒失、马虎大意,正是由于存在这方面的心理素质缺陷,才导致其工作中粗枝大叶、自以为是,倒闸操作不填用操作票,操作时又取代操作人进行操作,违章蛮干,最终导致了带地线合闸事故。& x; R% V3 v) K8 n
(2)生物节律失调: z/ x$ R7 H. X6 I( P+ u* f5 D
人的行为由心理控制,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要素构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相同的。在案例一中,监护人急躁冒失、马虎大意,正是由于存在这方面的心理素质缺陷,才导致其工作中粗枝大叶、自以为是,倒闸操作不填用操作票,操作时又取代操作人进行操作,违章蛮干,最终导致了带地线合闸事故。2 G. N/ F; H# t! Q8 v
(3)疲劳状态
1 k- r) O3 E9 E$ r. d, N% \ 从本质上看,人的行为受心理和生理两大因素影响。心理支配行为的趋向,生理支撑行为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的共同作用下,人才能实施有目的的活动。人在疲劳状态时,会出现体力不支、精力不足、精神恍惚、丢三落四等身心疲惫现象,在此状态下容易导致失误,发生事故。在案例三中,工作人员已经连续高强度作业了4个多月,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出现了体力不支、精力不足、厌倦心烦的现象,以至于工作中出现了不填用二次安措票、工作负责人代替工作班成员进行工作、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等违章行为,最终出现了工作人员在二次回路上误接线,造成差动保护动作,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停运事故。
/ C% u8 s Q* ]$ p 电力系统的事故中,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怎样调整电气工作人员的心态,以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就成为重要课题。在此,笔者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9 W& ?3 m5 R3 d" {4 h1 N- F* `: O (1)制订适宜的心理标准
' i! e) a' Z+ O5 r! I$ }2 d 调查结果表明,人的主观幸福度还与职业满意程度有密切联系。职业稳定、目标合理的人幸福度较高。因此,应鼓励电气工作人员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强自身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升认知水平,学会正确处理期望水平与情绪反应的关系,对未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消除认知层面的误差。同时,要从细微之处关心员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亲近感,缓解压力感,减小事故风险。- i+ [8 I9 s$ O. T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J ^& B8 P, I8 U. o
管理层应研究电力生产的特殊性,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标准,提高人员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心理素质与之相匹配的人员上岗。鉴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在工作中应该用科学的手段定期进行测试和考核。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谈话、心理测试、培训等心理调节工作,调研并解决职工在不同的过程上、时段上的心理问题,把心理承受能力是否足够作为上岗的重要考核标准。. F6 U& l2 S. H% {( {
(3)制订适宜的心理标准' D# h" _6 T7 N8 \- p
适度的压力、适宜的目标、适当的奖惩等方式,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欲望,有效地激发人的满意度和工作热情。此外,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激励方式,假如将人员安排在与之心理特征不符的岗位上,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反而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和安全隐患。因此,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到赋予职责、施以压力而不过载;制订目标易于实现而不落空;有奖有惩、奖优罚劣而有的放矢的。' q* w- s; b& i
(4)改善作业条件,注意劳逸结合
' `- p# v8 ^5 X$ D$ e 系统地应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做好人的工作,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要重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布置工作时要根据体能安排合理的工作量,根据体质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因此工作中应强调以生理为基础、以行为作目标,研究心理规律,提高工作效率。
* m9 l* W3 q( ?: f- v 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要以人的心理为本。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应成为电力系统研究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要将心理学理论和安全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最恰当的安全对策,及时发现职工的安全心理隐患并及时消除,有效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 {3 f9 ?0 c& ]/ w/ b
* Q& m6 X* _/ d6 _6 W% Q: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