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一、研究方向及课题
+ J/ {4 h1 |; z, i! w- F
# d, D/ P2 w6 G3 M# h 2009年,云南电网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人员的专业范围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直流输电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 、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
3 ~0 q7 U G" `5 P, h$ _+ L# ] 5 f! I; g: }* K- ]& V
博士后人员的研究课题采用三种方式确定:一是“本人自带”,即博士后本人自带的研发项目,经评审符合云南电网公司研发需要的;二是“难题招标”,即由云南电网公司提出的,当前云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亟需解决的、或具有前瞻性、长期性、创新性意义的课题;三是“合作研发”,即博士后人员加入云南电网公司已立项的科技项目研发团队,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项目研发。前两类项目一般由博士后主导项目研发进程,第三类项目一般由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主导。, z7 w+ N6 o; {$ v4 q3 f
; Q/ d& e" ~: U6 [8 p* o (一)云南电网公司重点研究技术领域4 Q* C& z. }4 d! u/ z- q/ U$ ?
# H2 @, E7 Z- {
1. 电网技术0 u4 w' D# q$ x+ W5 ]9 }7 G+ Z
# ]2 n u: r& H7 U9 [: Y
针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存在的风险,从规划、运行等方面研究电网的特性和规律,如:电网低频振荡的分析研究,找出导致低频振荡的情况,提出抑制低频振荡的有效措施。研究电网分析技术,建立电网模型,应用于电网各种运行方式的分析,指导电网的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研究电网调度的新技术,提高电网调度水平。: z" T5 z0 [$ _6 q9 I0 k5 [7 Q
3 c2 x8 w5 z$ J* [, i2 n
2. 输变电设备应用集成" X! m, B6 c/ [/ N
$ o2 Q6 C! q/ q 密切跟踪技术的发展和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运行可靠,以及提高设备本身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如:开展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输电线路防雷水平,评估防雷措施的效果。研究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关键技术,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型输电导线、防覆冰、防污闪和直升飞机巡线和检修技术,提高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研究设备的绝缘配合和防止重大设备损坏的相关措施等。研究不同时期生产、不同厂家、不同原理的输变电设备技术特点及安全运行隐患,提出消除和控制隐患的技术措施,降低电网运行风险并为电网建设和技改设备选型提供指导意见,以利于今后的设备运行维护。" A; G6 q+ n+ |, t8 b( r
( y+ M$ V9 o$ Y% S; T
3. 运行设备诊断技术
( q& {* {1 m) U ]/ K. |9 M3 F ( h' R* C, s- p4 ?
密切跟踪测量技术及检修技术的发展,从提高测量精度,改进和优化检修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输变电设备的试验、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合成绝缘子早期缺陷、支柱绝缘子裂纹、积污、导地线的散股、断股和外部损伤、变电设备绝缘老化、内部放电、温度过高、气体泄漏、研究输变电设备试验、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集成应用,逐步建立各种设备缺陷和设备健康水平的判断标准,准确把握设备运行风险,为开展状态检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J8 Y9 u! }' q6 p 5 {; I( o+ K: D. S% S6 I
4. 配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
. J4 V" y2 W) i 7 V3 i3 T" Q$ ~% `" ~. T; R" K
密切跟踪配网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从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提高配网的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电压合格率和降低线损的技术,研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网谐波治理的模式,研究分析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科学规划,优化网架,简化供电方式,提高供电能力。研究新型绝缘材料的配电变压器以及配电网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研究。研究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技术标准,统一客户服务、负荷管理、地理信息、配电网自动化、配网资产管理等系统的标准,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 i( {% q! m8 Q: W: n8 b
+ V6 v8 W( G! Q. w! v) v! o 5.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发展
# E3 e4 d8 h. s; a2 c ! P8 a5 I9 W2 n5 G: B1 w& b
开展基于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和微水电等)的分布式发电 系统组成的微型电网的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其控制技术和保护技术研究(包括电能质量控制、安全稳定控制及综合自动化技术等)及其相关自动化设备的开发研制;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技术以及分布式电源对电网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研究通过优化输电线路布置、优化分裂导线结构、实施线路屏蔽、采取双回和多回输电线路布置、采用低噪声电气设备等方法降低电磁污染的控制措施。研究电网谐波污染的预防、测量、分析和治理技术,研究确定用于电网环境评估的指标体系,开发电网建设、运行环境评估软件和电网建设环境保护经济性评价软件。研究节能降耗的各种经济措施、引导措施、管理措施和节能改造措施,重点关注基于需求侧管理的电力营销以及农村电网的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 W$ |# r: [: w; W$ n7 j
) k4 x( s8 a: j (二)重点研究课题
4 Y& H4 ?$ V% [- K; F: i s 8 W( W# b: i7 {0 M+ I N
1.云南电网实时动态分析、安全风险评价系统研究和建设* z. Q# A% w9 L) q) g
% @& r$ I2 N/ H! \2 c7 {! W 通过该项目的开展,在云南电网构建一套电网实时动态分析、评价系统,该系统能根据电网当时的运行状况,以及电网在故障和雷电、冰雪等恶劣自然状况下,实时自动开展云南主网和局部地区电网静态、暂态、动稳、电压、频率等的分析扫描,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电网的安全风险等级,以及电网需要采取的积极有效降低风险等级的应对措施等。
4 L& @7 X' O4 X7 @+ N6 e 3 [9 \; D& D4 h3 |2 J9 d. h$ D
2.电网低频振荡问题研究3 ~# k& a x9 Q2 ^8 C6 \: N2 X
+ [! a6 S' o. r" w; W& ?$ o. G5 | 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问题地开展从理论到实际电网的应用进行全面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一系列子课题:电力低频振荡机理及其特性分析;电网实时动态计算评估分析;地区电网与主网振荡模式相关问题;电网结构与低频振荡特性;励磁系统及其参数与系统阻尼问题;调速系统及其控制特性与系统阻尼;全网机组PSS参数优化相互配合问题;防止低频振荡继续扩大的相关措施研究;全网同步振荡解列方案;低频振荡的实时监视与异常报警等。4 c/ ~ h8 N" g
6 z- N5 ~+ w# w2 a$ ~
3.云南电网第三道防线的构建研究9 D2 J3 h8 L: o: ~* x5 M# g
- H0 C( n: `( l9 l( f3 `1 }# }; Q& I
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提出保障云南电网安全的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研究课题:失步解列解决方案;高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二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配合问题等。' n7 h, P2 u2 C( t# @ x. J+ P$ [
: u2 x+ C1 J6 _ 4.高海拔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 X B0 s7 j0 G! o$ r5 s h& W/ c4 D
* f6 }- Y' x" n6 |/ C& h
根据云南电网高海拔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运行及维护要求,依托中国南方电网昆明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暨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结合云南电网远距离大规模外送、输电走廊紧缺、沿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等实际情况,研究高海拔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保障云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研究课题:高海拔特高压绝缘配合试验研究;高海拔特高压紧凑型输电技术研究;高海拔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研究;高海拔特高压交直流污秽特性研究等。! a: Q2 o$ R" o9 |. z1 `
* m! u8 |; j8 N3 z' B$ J
(三)合作研发课题) T# |5 l+ y# i3 R, X
' G" @1 d/ T" |* |; S6 Q
1.云南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体系及信息化系统试点建设# L4 O) w3 b* e( O' l
* c4 m: k5 {; K/ N, ]3 \) q' H 主要研究内容:收集云南电网主要设备信息,对设备特征参量进行汇总分析;研究提出云南电网主要设备实时状态评价特征参数和评价标准;确定设备状态和发展趋势;研究设备风险评估标准,综合考虑安全、环境和效益等三个方面的风险,确定设备运行存在的风险程度;对云南电网应用的在线监测技术进行评价;研究设备检修策略,在充分考虑电网发展、技术进步等情况下,对设备检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并提出相应的检修方案;对状态检修的成效进行评估,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和建议;结合云南电网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云南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信息模块,并进行试点项目建设。6 b' s% Y% C8 e8 r2 G
( i; v7 `) S2 j2 Z
预期成果:云南电网设备状态检修规程和检修导则,包括云南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价导则、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技术导则、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各类设备的检修工艺导则等;研究开发云南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信息系统。
i9 c2 y1 ]7 r( _/ R9 {5 p 9 O- T+ Z+ y: A; i! n* M
2.降低云南电网输电线路跳闸率的研究
6 @" D& M1 Y/ W v* r7 s2 m0 | & z% t- e# ]; c7 ?% ~9 e
主要研究内容:对云南电网输电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云南电网输电线路跳闸原因;研究降低云南电网输电线路跳闸率的有效措施;研究云南电网输电线路绝缘水平配置和杆塔接地电阻要求;研制降低线路杆塔冲击电阻的接地模块,提出接地模块的施工方案;选择试验线路进行降低线路跳闸率的综合整治。
4 y; R6 n- o( _' P# s% K2 S - `) `. b- C4 M. [; `8 @: b! f
预期成果:经调研、统计、分析得到云南电网输电线路整体跳闸原因分析;提出整治方案和措施;研制接地模块;研究并试验验证降低线路跳闸的综合措施。) b. ?( \! o! a9 d6 V; K
; e2 o& M2 W* B7 K& |& t0 }0 j n5 L 3. 基于WAMS的负荷模型辨识研究
$ d4 e: Y1 l3 X( \
. R' I* _% Q) z9 ~4 O5 ~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设有PMU的站点的负荷情况,分析各PMU站点各自的负荷成分以及各站点在一段时期内负荷成分的变化情况。8 M+ d% `1 c6 `- [
# O' {2 I! c) f* j# ~
预期成果:校验和校正目前电网潮流及稳定计算中所用负荷模型的适应性。以及枯、汛期负荷成分变化对稳定计算的影响。对低频振荡问题突出的地区,分析低频振荡更符合实际情况。
' A( |6 G$ X ?) I9 S
$ G' a2 S- E& E- R" X; s 4.云南电网技术监督数据分析中心建设" |7 R. P2 R9 o8 q* n4 W
, s3 n* U W1 x Y! R* c! L! v' ~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电网运行数据、电力设备的状态数据、以及电网和用户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传输、整合、分析和挖掘,构建云南“智能电网”信息化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整合平台和电网视图、实现电网技术监督信息的深入分析和优化。
. T3 Z, P& c; T: i5 y M7 r
; t1 ], K* G: q! v9 H1 q0 ^2 p( d 预期成果:云南电网技术监督数据分析中心建设方案及实施。0 t! g+ Q- p H
2 M& x2 X. b7 x- W2 m" ?) H
5.ERP试点研究
6 N: p$ L8 Y& i z
" E& n0 Z$ `+ d) J' v& }1 Q 主要研究内容:以云南电力研究院为试点研究单位,进行ERP的实施,通过该案例,研究探索ERP的规划、建设、实施等方面的经验,深入了解ERP的相关理论、分析模型以及先进的管理流程,通过对ERP的实施效果的研究,形成ERP对云南电网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分析,为ERP在云南电网的进一步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决策依据。
3 d: ~. \8 Z J8 M9 ?* |# F % _ ?" j/ x) Z: A$ m
预期成果:云南电力研究院ERP系统;ERP的管理理论与体系;ERP在组织变革和流程重组上的方法与实践经验;从云南电网公司管理和信息化现状及战略出发,提出云南电网公司ERP建设的技术路线和管理方法。技术上重点研究采用SAP成熟套装软件的风险及对策分析研究,研究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撑;业务范围上重点研究是否以财务(资金)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线构建公司的ERP。6 G! d1 t$ Y- [2 {1 t! b
. {6 z2 Y- m6 M$ x1 [. C 二、招聘原则
1 M _: \1 K3 R/ ?
) Z0 |# a9 Z, F- r 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用的原则,公司对申请进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采用资格审查、测评、面试等方法进行择优录用。
. R7 A1 [2 Q! v2 }, a3 a9 T" X _
% g* S& l7 C+ [) }# ] E( ] 三、招聘数量 ?; o5 G: i* J" Z' a
, P$ l0 q# a8 M) J6 Z) z9 D+ A
2009年度,公司拟招聘2~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 g+ v8 D* Y4 W
9 V' H0 e: N3 C& H2 d/ x# f7 b 四、申请条件
; u# M( I( {7 @, ^( T: R+ ?5 j1 e. C + h! L( m3 r7 L8 H8 q" V$ `: y
凡近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能力从事本公司提出的科研课题开发研究者,均可向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做博士后研究人员。, q( N9 L: q% Z3 s
! y8 I# {* i4 h B
五、在站待遇" H6 ~& q+ B: }9 d; \! W! o# ^+ k
! J. M4 A' U' { 提供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8万元/人)的博士后日常经费;根据项目需要配备相关科研助手;为每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一套不低于80平方米的住房;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收入不低于本企业同岗位、同资历工作人员的标准,并根据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工作表现进行奖励;对有配偶和子女随同进站的,公司协助解决配偶的工作和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
楼主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