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5 r! ?7 K, {# p 随着我国电力标准的修订和完善,电力设施全面复核将随即展开。《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组织协调,修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建设标准和规范。这一规定,对气象、环保、国土和水利等部门提出新的要求,自然灾害监测数据要纳入有关单位的日常观测范围,为及时准确划分灾害范围、确定设防标准创造条件。按要求,电力企业将对现有电网设施开展抗灾能力复核,对不满足《若干意见》要求的,发展改革部门将要求其限期整改。' j* ?6 C! a# o6 m. G
, H! V, X- `; Y6 G8 ] 《若干意见》引入了重点设防和差异化设计等全新的电力安全理念。为兼顾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若干意见》提出了避开原则和差异设计的理念。电网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和设施维护困难地区。跨越大江大河、湖泊、海域和重要运输通道的电网工程将受到严格限制。对于重要电厂的送出工程、重要用户的配电线路和骨干网架以及只能位于自然灾害易发区、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和设施维护困难地区的局部线路,要采用不同于普通线路的标准进行差异化设计,提高设防标准,还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因供电中断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1 d- J2 F. z, O* R0 E6 K( V
* j1 N( j9 o! `. l# e# m
加强电力建设质量管理也是《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电力设施建设质量与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密切相关,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质量是提高电力防灾抗灾能力的重要举措。《若干意见》要求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国家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有关部门要加强电力施工质量监管,确保材料、设备、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 Z- ?9 ?0 ^$ Y1 q9 x 0 [* x) S- @. j2 a/ m9 u 采用先进技术防灾抗灾,也是《若干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若干意见》提出要鼓励加快抵御自然灾害技术的研究,加强新型防冰雪、防污闪涂料和新型导地线、绝缘材料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同时为提高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抗灾能力,《若干意见》在杆塔、金具等电网设施设计和合理匹配元器件强度等方面提出要求,以提高电网设施防强风、防冰冻、抗震减振等抗灾能力。 ' E2 Z2 Y; k+ R7 e! J5 U. L9 G# ^/ `# B m9 A# z) e
《若干意见》对抗灾抢险过程中各部门形成有效的应急机制提出了要求。针对此次南方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过程中暴露出的新问题,《若干意见》提出要形成政府领导、电力监管机构监管、电力企业为主、用户积极配合的电力应急预警和抗灾体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区域电力应急的指挥机构,负责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供电序位,保障当地重要用户供电,及时协调解决电力设施抢修相关问题。电力监管机构结合全国电力安全的监管,负责组织开展应急、事故调查等工作。电力企业是电力系统抢险救灾的主体,负有及时维护电力设施的责任。电力用户要坚决服从电网企业的统一调度和指挥,重要用户要做好启动自备应急保安电源的准备。$ O) D" n; [ ~, b# Z% ~' F
- J% c/ I8 }# R
另外,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期将提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切实提高我国电力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8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