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t: [! G$ H1 @' @9 u 7月19日,电监会发布了“十五”期间投产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监管信息,“十五”期间投产的火力发电厂的单位造价,从2001年的4800元/千瓦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3600元/千瓦左右,下降幅度约25%。 5 m) {3 h+ ?4 ]; Y& m& [& S; }/ r7 R* r# k4 v2 G
始于2002年底的电力体制改革,至今已经三年半时间,上述成本的降低,只是诸多成果之一。 7 @7 E& x3 I! b+ U( y" m1 L# u I0 N( U: x3 i# \" f; `/ L, }( U/ U
而近一周有消息表明,国务院最近筹划成立了一个新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对电力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机构名称可能定名为电力体制改革研究办公室,办公室将由一位副总理主管。; z9 T U+ v7 t4 o& B3 C
$ B! U% R; C) o5 d1 h, y 如果该机构设立,三年半电改遗留下的问题,将进入对策研究和执行细节落实的关键阶段。此项成果和问题并存的改革,也由此进入攻坚。 , @% Y6 {* c% O2 Z, h* ]# R0 n; g 4 r# R! h, ? { 三年半电改 , @- J0 y. H* d6 x2 Y, k6 ^+ o4 D7 {- ?! v# h% A( U* {0 P
为什么要在此时成立一家研究电力体制改革的办公室呢?消息人士告诉记者,2006年4月,国家电监会曾经就“十一五”期间的电力体制改革规划,向高层进行了专题汇报,而近期高层对此进行了批示。 9 P' A; {5 b$ E" \! m' X 1 {: M3 y& [1 D( L% T, E# x: { 成立该办公室,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规划的细节措施。。: T' r8 q' L4 o
! s; d* l- t5 [. F 始于2002年底的电改,成绩斐然。 " N3 j. y# G3 Z $ t# M2 W' ~: |$ _. S/ k# ` 首先,上万亿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在2002年底被分拆成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家辅业集团。而分拆的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电力行业生产运营效率的提高。% M) ^* k' z) `1 }' v3 M# m
, o8 X3 J, u2 J% f 此外,电改后电力企业较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电力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也在提升。8 m8 C* u$ ?& o
/ e) T/ k" j. S4 L
据国家电监会的一位人士介绍,在电改之前,国家电力公司的年毛利润还不到200亿元,净利润则只有几十亿元。而2005年,中国的电力企业的毛利润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净利润约500多亿元。% c' I) k0 i& T6 @4 Q2 i9 b& B
5 k4 K( Z/ }% P* }8 h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在近三年,电力设备价格大约上涨了15%;而电厂基础建设所使用的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的价格也上涨了大约40%等情况下取得的。 & M" Z5 k2 I* `/ U) T6 m+ u' |8 x! d% l: ]: l( v( D; C
电改中没有下完的“棋” 8 O. e2 \6 ?% [& W3 {: S; A$ S6 F" _0 p& l
但是,三年半的改革,也暴露了大量问题。- m0 a J* Q; p9 f" S
5 z* u" K! n* V! W7 w1 I2 X “‘十五’期间电力改革确定的部分任务没有落实,是因为各个部门对改革的认识没有完全统一,触及自身利益时会有不同看法。”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坦言。 - i8 W& D& q+ c* `9 m2 B- z' b, T2 M) N
没有完成改革任务,主要指2002年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中提及的电力资产的分清划拨和主辅分离。+ s3 {. @* i9 E _3 }9 U
. G9 e% A6 S2 W0 }9 l 2002年底,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但是有些资产和债务的归属,却存在着纠纷,一些电力资产没有完全划分完毕。比如有的电厂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已经停止发电了,电厂也已经报废被处理了,本身已经是一个空壳电厂,但是这一类电厂也被列为正常的需要移交的电厂等,中间的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u* ]; H- C, O! G& k$ c6 P
. ?* h: V" i: V+ \ 资产纠纷,有关部门并没有进行详细处理,采取的是先维持现状,保证电力供给和电网安全,当然这对于有的发电集团不公平。8 l! u+ x6 W$ ~3 z, h6 h6 q
1 T5 r* l0 d' h( O+ G Z
而以上两项内容,将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强透露,目前,国家电监会正在制定2006年以及“十一五”期间电力改革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措施安排。& m9 S: k4 A: k: w6 A1 F
2 Y# Q! G% K( T# `9 x, c, v7 t8 p3 L 下一步改革的八项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中,除进行输配分开的研究和推行试点以外,还包括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加快建设区域电力市场、深化农村电力改革、电力法和配套法规修订、电力企业重组、输配电价改革、政府监管体制和对电力行业规划体制的完善等。王强还表示,在厂网分开之后,下一步将进行输配分开的研究试点工作。7 x1 L n2 P/ F) V8 i0 B* I
& c& c+ q9 T) c. A: g$ B$ h+ o" C, d
实际上,对于电力体制改革来说,未来的几年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为电力从今年开始就基本充足了。而这个时候,正是引入竞争的好机会。” 7 j `8 N. M1 f/ v e+ d+ B8 W2 E' r" g: [$ n8 u$ s
“我感觉高层对于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动力还是比较足的。”一位相关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但是在目前的好时机下,对于电力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改,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十一五”规划确定后,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而这也可能是成立这个办公室的重要原因。”, A( I. N1 s9 b6 M1 j' C o) \
$ [- D! `, ~& N6 S: Q
; f* h; H: K. J* n
电改中没有下完的“棋”- z3 S* x( T. o* U9 N, l
. u9 c6 e: U( x$ y3 L. R 但是,三年半的改革,也暴露了大量问题。: r1 V% b) X* t9 f8 v" _& E/ P' `
2 N! V' [4 R" m, W9 S* `1 P* @& y “‘十五’期间电力改革确定的部分任务没有落实,是因为各个部门对改革的认识没有完全统一,触及自身利益时会有不同看法。”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坦言。 7 g' B+ y- c Y% g7 |& k& n ~+ f, w0 X
没有完成改革任务,主要指2002年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中提及的电力资产的分清划拨和主辅分离。' y7 j6 @% M3 i+ [" g# q' m
* X5 e1 m4 ~' ]& a* ~, h 2002年底,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但是有些资产和债务的归属,却存在着纠纷,一些电力资产没有完全划分完毕。比如有的电厂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已经停止发电了,电厂也已经报废被处理了,本身已经是一个空壳电厂,但是这一类电厂也被列为正常的需要移交的电厂等,中间的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1 E. `% v4 b# \8 r : U# e% r# @7 i 资产纠纷,有关部门并没有进行详细处理,采取的是先维持现状,保证电力供给和电网安全,当然这对于有的发电集团不公平。5 ]! k7 P3 o$ v2 }3 \+ J1 o
, i! z i& V/ B# U6 J 而以上两项内容,将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强透露,目前,国家电监会正在制定2006年以及“十一五”期间电力改革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措施安排。" ]1 A$ c. ?) {9 `6 `" X$ ?/ s! t
" n$ P* H; K- A1 j5 c 下一步改革的八项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中,除进行输配分开的研究和推行试点以外,还包括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加快建设区域电力市场、深化农村电力改革、电力法和配套法规修订、电力企业重组、输配电价改革、政府监管体制和对电力行业规划体制的完善等。王强还表示,在厂网分开之后,下一步将进行输配分开的研究试点工作。 2 `* K3 s B3 t) s : X; z# k6 Z" k, O+ b: g* y1 t 实际上,对于电力体制改革来说,未来的几年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为电力从今年开始就基本充足了。而这个时候,正是引入竞争的好机会。” o9 Y1 b9 R- t& H4 K( j( s( H2 P
& h0 N5 a1 f1 {3 m9 P
“我感觉高层对于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动力还是比较足的。”一位相关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但是在目前的好时机下,对于电力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改,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十一五”规划确定后,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而这也可能是成立这个办公室的重要原因。” 3 i2 u1 ?4 q# e1 u* c4 o : V; e+ x$ v8 X% q- k# w 变革电力管理体制, o, |( e( V0 M) A
: R0 Z% E7 T& l$ S4 t. g- X 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实施上述两项改革,还有赖于体制层面的革新。 % b W4 K0 X8 r3 U5 E& z) x$ v; y; ?4 H1 v. O- d H/ O0 q
“由于目前的电价和投资体制存着缺陷,按照目前的体制,电力很可能会在几年之后再出现短缺的情况。”曾参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设计的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所以林伯强认为,在输配改革之前,应该先进行电价和电力行业投资体制的改革。+ s' W* _( A F: M; e# H
: Y4 i0 {3 A* g! |+ j3 x 林伯强说,实际上,当初在设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电价和投融资体制对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但实际不是这样。 ! D& Q, Q/ s/ ^/ r9 d' N; D4 o( N9 e6 S& E t/ V: v
一位参与电改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也明显地感觉到了,如果仅仅对企业进行改革,而不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电改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 . U2 v9 e6 W5 `7 p$ y2 @7 n i3 Q5 y6 V
上述人士认为,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最突出的管理体制问题是多头管理。比如在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都对电力企业拥有很大的管理权力,而在国家发改委内部,都有许多个部门管理着电力企业。 6 ]9 A. i% x) p7 ]$ C5 Y ' D0 p% ~, G( Y* W# Y7 g6 e | 多头管理体制的掣肘,主要体现在电价和电力审批权上。 % L3 |0 z6 c6 N" |( b% ~$ T" C $ ^ j( i4 F+ {5 E+ B6 N( q 目前,有业内人士提议,发改委将电力项目审批权交电监会,但包括电监会内部人士在内也表示,审批权应由政府机关来执行,而不是由电监会这样的监管机构来执行。 5 E6 `7 C& J2 y0 M1 C% b 6 a9 f; U. \7 J* \ 至于电价管理权移交电监会的提议,也有观点认为,电监会人手较少,分支机构不足,难以管理好电价。 - f$ J. {0 A- @. x2 q6 ?) z# W1 U* j; J/ L8 u; S! d4 X$ t
而持反对意见者认为,电监会也可以使用各地物价局的电价管理系统。因为,原先发改委也在使用这一系统来进行定价,电监会不可能将电价完全自己确定,还是需要与各地物价局讨论确定。 j2 k- n, T/ n" h8 L, ]* r6 v
! {) l, I% e7 R7 O 对于电力管理权力的分配和体制的改革,也随着现在《电力法》的修改而再次被业界人士提起。2006年7月,国家电监会和几大电力集团,都收到了国家发改委新起草的《电力法》修改稿,对未来电改方向,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的重新分配等诸多问题作了规定。 # B; m$ a L3 y- I- B+ r, D; H+ I# |+ _, l, E: B, @9 b
发改委的修改稿,对于电监会规定的权力很小,只规定了其监督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指不是市场行为的,不应该归电监会管理。因此,电监会的作用受到了限制,比如输配电企业是自然垄断企业,不受市场行为约束,如按发改委方案执行,电监会对上述企业就没有管理权了。 8 m5 O" v8 z# e T) t* ?' p ! l; u" K0 |6 M" Y9 W 有消息人士透露,国家电监会内部有人士认为,不应该对该法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而是认为,《电力法》的修改案不应该由一个权力部门来制定。2 Y @8 i) C+ W$ V: E* g
% `+ @) y& C" r* Q2 m
一位专家表示,发改委作为行政管理的经济政策部门,而不是执法监督的监管部门,其与电监会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工,然后在职能上相互配合。* l/ `9 o% Q7 R3 {# B/ q
$ {# Z! o6 E. _! r) a 对于多头管理的问题,目前尚未有定论。而此前,也有关于将考虑成立能源部或者能源委的种种猜测,“但是这一届政府不可能成立,如果成立,也是下一届政府研究的事项了。”一位电力界人士告诉记者。# H# Q( {% g' ~6 B7 K
7 p0 r' P' [7 s
打破行政垄断4 b$ {' }% k! ^; ~: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