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17-2-24 18:16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1919年,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在波士顿 在北京坐过出租车的人,大多会对北京出租车师傅印象深刻:他们是消息灵通人士,坊间大事小情全都知道;他们是演说家,侃侃而谈,声情并茂……其实,出租车师傅的师祖辈们——“著劲儿而多闲话的洋车夫”——同样不俗,“他们一路上开着玩笑,最好让同伴翻个筋斗,好叫他笑个痛快。” 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林语堂认为从北平的洋车夫身上能看得出中国人的一大德性——知足。他还说,“此种愉快而知足的精神流露于知识阶级,也流露于非知识阶级,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渗透结果。” 也不知道林语堂说上述这话时,是不是也是在评价他自己。这位“脚踏中西文化”的大学者在海外留学时,倒真是把“知足”、“幽默”、“忍耐”等他自己概括的中国人几大德性表现了一番。 林语堂只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半奖学金”,每月美金40元,这个数目去哈佛读书用起来必然捉襟见肘。还好,有太太廖翠凤的一千银元嫁妆,夫妻二人才得以踏上出洋的旅途。 初到美国,翠凤买菜、烧饭、洗衣服,每个子儿都花得很仔细。没成想,翠凤的盲肠炎发作了,做了两次手术,他们的钱都花光了。林语堂只得拍电报给翠凤的二哥,向廖家要一千美元。在钱汇到前,一罐老人牌麦片成了林语堂一个星期的口粮。尽管林语堂认为“忍耐”这一忍受折磨的德性有其应受批驳的一面。不过,这一次,还是靠着“忍耐”这一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的帮助,他才渡过了难关。 在美国,没钱买票去看哈佛对耶鲁的足球赛;在法国时,翠凤从战场上捡来旧靴子给林语堂穿;在德国,为了维持生活,翠凤不得不变卖首饰……在海外的生活是苦了些,不过,这并不能妨碍林语堂享受生活,他仍然愉快而知足。 在《八十自叙》中,林语堂回忆起留学往事:“我一向认为大学应当像一个丛林,猴子应当在里头自由活动,在各种树上随便找各种坚果,由枝干间自由摆动跳跃……我当时就是享受各式各样的果子的盛宴。”林语堂的次女林太乙说,父亲在图书馆里跑来跑去,一天可以跑几里路,乐得像孙悟空在花果山饮涧水,采山花,觅树果。 在《吾国与吾民》中,林语堂将知足与幽默联系在一起,“幽默,尤其亚洲式的幽默是知足悠闲的产物,而中国所有的知足和悠闲,超乎寻常之量。” 幽默可以表现为从容知足的生活态度,也可以表现为“滑稽”,让旁观者觉得可乐,让当事者回忆起来觉得温暖。林语堂在自传中讲起了在海外的一些滑稽事:“吃西餐时,我常常把我的酒杯和邻人的酒杯弄乱,不知哪个是我的。因而常喝错了酒……”“我们有一次走进一个教授的家里,——在请帖所订时间一星期前,——告诉那女仆我们是被邀请赴宴会……” “幽默是智慧之刀的一晃”,今天,你晃了么?(殷新宇)+ d: U# K" g- ^2 q6 ?: f
2008年03月27日 09:42: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