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17-2-24 18:16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2007年10月24日 09:41 来源:京报网-北京日报
7 p$ \' U- z' j. ~$ ^9 Q# \- U1 g. v3 N * \( e" `* L( R6 j7 ?2 v0 ~
- f, B) q% ?! y9 ]
0 V& R6 C0 m! @' N1 L 有种说法是,本科看学校,读研看导师。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个尺度,不能强调到不应有的程度。过分强调导师的作用是一个误区。
6 R/ ?$ w+ k' Q9 G- z& s# `* q/ ^. m! k% I3 i
中国青年报搞了个调查,据说有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不值,重要原因在于导师;有72.8%的人将国内导师的合格率选在了50%以下;甚至有28.0%的人认为以学术标准衡量,目前中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导师“不足10%合格”。某报还就此刊发了“导师危机”的言论。某网站还以此设置了辩论主题。这类调查到底是否科学、规范,其结果是否有价值另当别论,但引起了一轮相关的争论是客观现实。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尤为重要。
8 \8 C) A) W) Z) M2 r A( L7 X, P c8 d7 W0 \
导师的水平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导师是否合格,什么样的导师合格,导师优劣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靠民意测验似乎不能得出结论。<广告>3 W$ J0 E. \6 b6 i0 g# s! h
) a5 ^& z s, P1 A: Z
按照正常程序下产生的研究生导师,绝大多数是具备了指导研究生的能力的。一所大学是否具有培养研究生的资格是需要认定的。这所大学里能培养哪个专业或者方向的研究生,也是经过申报后才确定是否具有资格的。至于哪些老师能够带研究生也有一套审批程序的。当然,我们说的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中国国情和大学校情的。如果硬拿我们的导师和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导师比,似乎有些太理想化了点儿。. r8 E" W1 ?7 ?" [, s, Z5 W
; E: V- c2 I% G, C. ]# A6 O% A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导师的队伍随之扩大。可能有的老师资历浅了点儿、经验少了点儿。二是有的知名导师一人指导的学生太多了。但如果说中国的导师大多都不具备资格或整体水平太差就言过其实了。
2 y9 b( e5 b1 u7 S5 w4 T
3 J9 f! k; d D& g: W+ n 进入大学之后,个人在学习、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阶段,个人的努力就显得更为关键。一个导师同时带了几个学生,指导的方法大同小异,但结果却可能有很大差别。小学阶段,是老师抱着学生学。中学阶段,是老师逼着学生学。进入大学后,是老师领着学生学。到了读研的时候,就该是学生找着老师学了。作为一个研究生如果还等着老师追着赶着才看看书、写点儿笔记、做点儿试验,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A) N) K6 q+ f
4 z3 ^: r5 g+ Q/ u' I: [1 b 作为导师要严以律己。应该说,导师的作用关键在于引导、指导上,首先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水平再高,对学生不管不问,也无法履行导师的职责;其次,个人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是一方面,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又是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的力度,对于不合格的导师、不称职的导师,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处理,或者清除出导师的队伍。 (铁铮)-%-82424-%--%-82762-%--%-825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