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的扩招让研究生在学习和找工作时无法享受到像10年前那样充足的资源。曾有媒体做了调查,有过半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读研不值得。不过,值不值得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已经变得逐渐“平常”的研究生教育。 ; K0 M& d: ]# |1 U. R# o4 T& V! x7 a ]& m" t
采菊东篱:考研改变了我的人生/ j; h, h9 U" H* q0 f
4 H4 [4 @0 ?7 }6 _( {" T 1997年在郑州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现在是一家大型出版社的资深编辑 / x! ?" `: F7 l& i 4 M0 O' |0 w5 i; x4 D+ ] 苦读学到真学问 / x6 u" C" S; F& i) R9 D/ ^& [ y( q* K# `; j( M, p: _
当年郑州大学中文系的几个专业每年总共只招收不到10名研究生,我学的古典文学专业那年只招了我一个人。所以可以想见,能考上研究生让自己和家人都非常高兴。 5 q4 }# F# L% J' F 6 V" ^1 _8 R, W; m6 s 与现在不同,当时读研就是抱着研究学问的心态,很用功,自己要求自己好好学习。导师也非常严格,他是一个国际学术研究会的会长,水平很高。我是他那年带的唯一一个研究生。 - d7 c0 l8 \/ ~5 q : e. ~! A' ~( F' P 每周的两次上课都要和导师进行比较深的学术性的探讨。他每周都会布置一个研究的专题,然后推荐一些书籍让学生自己去看,下次上课的时候进行提问和探讨。如果平时自己不抓紧时间去学习思考,在面对严格的导师时就过不了关。0 z' P, n0 g) F6 d8 i3 [# Y2 C
: G; }! G: @7 \% |. g& j
当时学校的图书馆有专门的古籍书库,里面有大量珍贵的古代原版典籍。我天天泡在里面,看了很多的文献资料。后来眼睛都看得近视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都是从当时那种苦读还有和导师的探讨中得到的,学的东西都非常扎实,对以后的工作帮助非常大。0 t, p3 U. m( b2 K- x1 g
: }3 ]; m7 _ x6 |0 z- K% T3 t 真学才能自我提升 6 c I/ i1 `/ J, u* x% m. V" L1 z( B" \$ k
毕业之前,不少单位都直接到学校里要人,有部队的,有机关单位的,也有企业的。那时候单位都普遍看重学历,尤其是更加“高级”的研究生学历,很多地方都以能招到研究生为荣。而且一些单位也破例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条件,比如一般人看重而不能轻易得到的正式编制,单位会很大方地给研究生。/ }1 F/ Q* a. T4 j: 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