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5 X3 S! I( |7 D" e) y 1958年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电机系师生参加了十三陵水库劳动、开展勤工俭学、自行设计制造交流计算台、建设电工厂、参与建设土电厂、参与程控立式铣床设计制造等,还派出小分队到河南登封具去“支援地方工业化,技术下厂,与工农结合,改造思想”。周恩来总理来学校参观了“应届毕业生和红专跃进展览”,对电机系王伯翰等毕业设计制作的土开关大加夸奖。1960年“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建成投入运行。1961年电机系又研制了当时技术上是领先的双水内冷发电机。1963年经原高教部批准成立了“电工科学研究所”。这段时期,本科生学制有所变化。1958届与1959届为五年制,1961届与1962届为五年半制,1964至1966届为六年制。1958至1959年还为当时产业部门举办了两期干部进修班,学制为二年,学员为各大电厂、电业局和电机厂等单位的领导干部。这段时期本科生每年招生180~200人,此外还招收了一批朝鲜、越南和老挝等国的留学生。自1953年起,电机第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但未建立学位制度。截止1966年文革爆发时为止,这时期共招收研究生约150名。1958年东西主楼落成,电机系从电机馆迁入西主楼。 ' E& ]% A4 Y8 p X% @
- X, T' i, _* K2 T% L6 W; Z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清华大学成为重点区,教学与科研遇到严重破坏。1968年7月27日,中央派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迫接,一方面制止了武斗,稳定了局势,另一方面全面接管了校、系领导权。1970年8月原电机系的“工业企业电气化教研组”及“工企专业”和“电子学教研组”与原动力机械系的“热工仪表自动化教研组”及“热工专业”组建了工业自动化系;原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制造”、“高电压工程”、“基本电工”和“电工学”等五个教研组民原动力机械系的“锅炉”、“燃气轮机”和“热工学”等三个教研组组建了电力工程系。1970年6月27日中央批转了北大、清华招生问题的请示报告。从1970年至1976年电机系共招收六届“工农兵学员”917名,每届约150名。还招收了非洲国家的3名留学生。招生专业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高电压工程。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给教学带来极大困难。 ; f% [) g8 A+ r. P: _: h
! Y/ \* |4 H) N6 B! A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清华大学从此获得新生。1978年11月电力工程系分为电机工程系与热能工程系。原电机系的五个教研组和三个专业恢复为电机工程系。 $ c$ J# I. A( ^, J( O( L+ K7 M# o% w7 O5 G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电机系招收电工师资班一个班,于1978年2月入学。学制为四年半,1978年电机系三个专业开始招生,每年招生约120名,其中电力系统专业两个班约60外,电机专业一个班约30外,高电压技术专业一个班约30名。学制为五年。与此同时,电工学教研组的教师在做好面向全校的电工学和电子技术课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科研、筹办新专业。1982年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电机系正式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并招生一个班约30名本科生。从此,电机系的本科生招生规模一直维持在150多名至今。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控制,电机系当年招收研究生22名。1981年底,电机系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理论电工”四个二级学科点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这四个博士点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点,并且名列全国同类学科点第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机系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点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按一级学科学位授权和综合评估中,电机系电工学科点在全国综合评估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综合水平各项成绩均名列全国第一名。1996年6月,电机系电工学科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宣布为首批按一级学科授权的试点单位。1997年全国学科调整中,电工一级学科改名为电气工程工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学科改名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上升为一级学科。电机系目前每年招收研究生10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约占三分之一。1997年研究生入学人数达到150多名,首次与本科生入学人数持平。1991年国家教委首次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695名中,电机系占有7名。 S+ z: z `0 n4 o& f( G( h6 n/ t 1 m* ^) B/ f5 x7 L* F0 L0 X% w6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对传统电工学科的交叉渗透,使电工学科各个专业具有更广泛的共同基础,并且专业界限变得模糊。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具有更宽专业口径的高层次电工学科的人才。为些,自80年代初开始,电机系就不断进行专业改造,并于1989年正式将原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机三个专业全并为一个宽口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认可,列入了全国专业推荐目录。 % T' L! j2 ^) m( _) T
5 f" a: K. \$ Z- r$ R% W/ Y9 ? 此外,为了适应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适应在生产、科研和教育第一线广大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的需要,电机系积极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例如,受当时水利电力部的委托,1985年电机系连续举办了五期电力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修研班,共有168名参加学习。从1988年起,又连续开办了电力系统调度员研讨班共4期,电力系统调度科科长1期,共有130人参加学习。从1995年起,又在全校中率先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每期学习一年,截止2000年底已办6期,共约250名学员参加学习,其中一部分学员结业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资格后直接进入了工程硕士论文工作。此外,电机系还与西门子公司合作举办多次灵活交流输电高级研讨班,与中电联合作举办系列电力系统新技术讲习班等等,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 5 g& B/ `# `% P& G
) }& R8 n# g3 m' y( w/ p
80年代初以来,电机系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以科研方向为基础的科研组成为科研活动的细胞,在电机系的科研迅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80年代未电机系与热能系开始筹建“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室,1995年10月建成,通过了国家的验收。1999年,电机系还与自动化系、核研院、微电子所等单位共建了“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1998年电机系与力学系等单位共建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都得到国家教委的批准。 8 M. D0 H* j" }, Q* a, a1 n9 j5 \; V. Z
' K8 b. c4 ?" V+ b8 F: k# m) r! B 根据电机系学科结构和发展的需要,1988年电机系系名改为“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1992年电机系隆重热烈地庆祝她六十周年华诞,朱镕基同志做了题为“为学与为人”的题词,并来系与师生座谈。-%-74114-%--%-75267-%--%-5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