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电机系)的前身电工专修科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学院之一。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保持“重视基础,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的传统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电气工程师的摇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 G8 j+ g3 F' |: r p4 G
9 E6 i6 x. t& l8 s" }5 G9 z5 C2 F 学院下设4个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及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1个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并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 - n, D; _7 U( c / _- x$ @* [* W+ s# c# Y 学院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教授,目前有7位院士(唐任远、张钟华、周孝信、孙才新、雷清泉、马明伟)被聘为兼职教授。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45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4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520人,各类研究生1563人。学院按下属四个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并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K' q5 L! j& o
- O% _7 P/ Y/ V0 u) S0 I% V8 i/ R
学院从1911年到1948年培养毕业生38届共计1144人,1949年至2005年培养毕业生57届共计19309人,其中博士学位毕业生304人、硕士学位毕业生1863人、本科生15146人、各类专科生1647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生349人。学院先后培养出许多杰出人物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如钟兆琳、江泽民、王安、周建南、陆定一,蒋正华、朱物华、蒋新松、邱爱慈、唐任远等。历届毕业生中有26人成为我国两院院士,还有不少已成为国内新兴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国家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各界欢迎,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 j9 X2 z k) _% L, p8 u- E- L9 e0 G Z9 m( g3 H h) p
学院在教学方面成绩显著,十余年来编写出版各类教材、科研专著、译著共计150余部,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优秀教材4部、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4项、省部级优秀教材11部。学院是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也是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的组长单位。 - A0 d. B2 X% a5 K- c# X! Z3 M. U/ g! L* `6 {# L! M
学院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近五年承担国家“973”项目(军口)1项,“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863”项目2项、国家新产品开发项目1项、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国家电力公司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电工学科全国第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3项(近三年数量持续名列电工学科前茅)。1999年以来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共4项、省部级奖百余项。7 C% f1 X7 m# a9 T, j2 G
4 _& O' ^% H& G- a0 d
学院学术气氛活跃,近三年发表论文被SCI和EI收录约300篇,已连续两年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发表论文数为全国高校第一名。近六年来在电工学科领域已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共6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院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波兰、韩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近6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并与其中一些国家的兄弟院校有长期的交换访问学者协议。目前学院在国际上已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 F7 |$ P, C9 t; F9 J+ c$ Q
; V' M' x: @3 S% }
学院的奋斗目标是:保持我院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使电气工程学科的若干二级学科和科研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学院电气工程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