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V) V& W1 w5 h* U 随着我国物资改革的发展,大多数产品价格已放开,人工费大幅度上升,建筑工程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业收支不抵支,虽然主管部门对定额单价作了部份调整,但一是调整滞后,远远跟不上市场的价格变化,二是调整方法采用系数法,用抽样、加权平均计算,与实际出入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随供需变化,有的成倍上涨,建筑工程产品生产周期长,“死单价”形成“低预算收入,高市场支出”,加深了预算定额单价与市场的矛盾,造成了建筑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格的扭曲现象,形成了建筑企业亏损严重和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q+ k$ r: U/ i. q: _: V. w8 Q0 c
) c0 }" g& C( x6 @( D% d+ A+ y 瓶颈之三:活市场与死单价矛盾突出 % {8 \5 X$ M' \" _/ J0 D( ?* I# p# r4 n- d( i% O9 f5 s7 c
建筑产品价低利微,比价不合理,现行计价,定价制度的定额预算单价不能随物价和工资变化及时调整,活市场与死单价的矛盾是搞活建筑业的“瓶颈”,成为阻碍企业适应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桎梏。5 G& h# G5 R# W- K7 h
/ q' o1 u/ u3 _
瓶颈之四:招标投标办法与市场运行机制相悖1 w0 Z8 A4 |6 k, m3 V' G' k
; n6 Q3 i' ?4 Y" T. S3 j2 _" N
目前以预算为标底调控的招标投标办法与市场运行机制相悖,调整定额单价的权力在政府,即使定额单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如果没有政府的红头文件,定额预算单价也不能调整。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价格直接调控的方式和做法,其实质反映了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企业无法依据市场信息,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计划成本,随行就市投标报价。这种招标投标办法既不反映市场需求,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水平,违背了价值规律,难以开展真正的公平竞争。形成了建筑产品价格和管理体制不合理。建筑产品长期实行的是微利政策,甚至是长时间无利润。目前招标投标压价竞争,招标压价平均在7%左右。 ! i ^) I# d. {! ^3 G T, C 1 J2 N% l" J/ e 现行的建筑产品价格已到非改不可的时候,继续维护计划经济模式体制下用基本建设预算管理、计算和确定建设工程价格的办法,是违反价值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同时影响企业体制改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