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1 N V$ a- e3 o* C 心得体会是:(1)总体把握文章的类型(是说明文、议论文),结构(总-分或分-总式),解决文章大意、出处等考题。(2)具体把握文章细节,阅读的制胜要诀是,答案要有准确依据,根据试题能而且要追索原文出处,认真核实分析,不可妄自猜测,否则是做题糊里糊涂,成绩一塌糊涂。(3)阅读理解虽然融合了英语各种基础要素,但不替代其他专项训练。翻译、完形填空、作文都有各自的特性,需进行单项训练。完形填空中的词汇和短语是难点,没有积累,进步很难。翻译则是通过训练能很快提高的项目。作文首先要了解各种文体格式,一定的布局谋篇,要勤于动手,避免生硬。(4)词汇、短语和句子的分析了解等基本功始终是提高成绩的瓶颈,专项训练中我的完形填空成绩一直突破不了7分就是这个原因,学英语要脚踏实地,戒除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态。 2 j( F; @; z# F- k3 l4 F6 Q9 f
9 M1 f, O. w E" m
2、数学 ! x5 d7 R, k% k: }1 w3 v
: {7 R& ]6 i5 v& [0 h: T" R# `9 H
本人数学功底有限,没有可圈可点的历史,高考只有90多分,大学期间考试都是60分多点,这些记录给心理烙下阴影:数学不行。如今,多年未接触,重新捡起来时,很有些紧张。信心指数★★☆☆☆,但目标成绩仍然设定为120分。开始复习时间:4月。 + _" j9 |0 v* ]7 j& L4 Y# e6 t, ^ B
为达到目标,首先明确并解决的是两个基本问题:信心和基础。信心这东西是,你即使潜力很大实力很强,但妨碍你施展出来。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没有成绩直接相关。它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怕学就不想学,这是种心理;学又题不会做,这是个现实问题。心理问题是类似迷信,跟封建迷信类似,用理性分析它就根本站不住脚,所以这个经过自己积极的独立思考和研友的鼓励就很快解决。现实问题就有点难度,是讲方法与功力火候的,比如做饭不添水熟不了,添水未到时间也熟不了,火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熟。因为这个讲究,我的考研之路差点断送在数学上面。 + c' t7 X$ `! u k1 n# r/ |" h) D
1 s) i, U M! j 之初,根据一些建议,选用陈文登黄先开的厚本词典式全程辅导书。对我这个有心理阴影的人,其书厚已经让我怵然,但我还是坚持看。方法是看一章课本,对照看一章文登。但问题很快来了:文登的题目都是综合性质的,前后纵向联系得很紧,极限里面的题目牵扯到微积分。这样一来,看课本很轻松,看辅导书吃力,时间一长给我一个印象:数学的确很难搞啊。一个月过去了,我快累死了,心理到了崩溃的边缘。因为在职考研,不考的话还照样工作,专业课和政治都没有开始复习,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洪水猛兽、意料不到的难题。各种负面消极思想的结合,我基本准备放弃了。不过时间还早,快到6月份吧。考研计划进入低谷。 : y2 i \7 S. W G" p8 l. B) p
6 o+ o% \6 U" l" i# V6 N
期间一次武汉出差逛书店,看到同济编的数学课后复习指导,每个章有小结,课后题有解答,同时也结合到考研,看书本设计得蛮精美,我很欣赏,买回来了。文登太难看太杀伤人了不看了,我就捡同济复习指导看,很快心情豁然开朗,做里面的基础题目很顺手,而且它引用的历年考研题目也能轻易地解出来。看来数学考试题目也不是想像的那么恐怖。这纠正了我对数学的认识,也纠正我的复习思路,备考一定要找合适的书,而从简单起步最能激发信心积累信心以至信心百倍。 7 w" f8 P5 [6 ^ p5 Q J ( O0 m( K. m( E* [( E 很快我的复习思路明确了。根据时间列计划,把同济这本简易通俗的书认真地看做一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然后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这本书跟考研结合力最强,因为是真题,而且总结也很充分,我做了两遍并不断总结领会。然后做李永乐的模拟试卷,成绩很差,一般都不到100分,但是对于做不会的题目都进行了分析总结,类似题目不会再错,很有进步。最后,经同学劝解,我还是把文登复习指导的章节题目做了,并把书有重点地看了看。但这次感觉明显不同当初,这本书已经没有那种杀伤力了。因为我进步了,同时也认识到它其实是本好书。 2 P3 B; T2 B* ?$ t: m) [3 D
7 g, A x4 Y/ F; h8 A) y 综上:数学复习方案是:围绕课本全面复习打基础——围绕真题领会大纲有方向——围绕做题充分总结出成绩。 : O, N3 {6 Q- T& Z# H% S/ @' v; M
3、政治 ; I3 G5 u3 d) t, j& w ( w1 q7 a& \$ L 政治目标分数70分,这个目标主要是从通常考研分数分布确定的。对政治的学习方法没有自己的方法,经介绍选用了任汝芬的三个系列。 0 X" j" Z3 H' ?) L8 p; ^
* x. l1 K/ F( { ?7 `4 o% W O5 i 7月~9月初系列一,每天看一章书,总体把握要点,重点放在理解。 - o9 [7 J" ~) F* a& ]! p/ L7 [) b7 N$ O/ f
9月初~11月初系列二,做题目,检验掌握情况。 5 Z' ~8 Z+ X4 [% v: z3 y / V$ e4 Y+ e+ p 11月~12月初,通篇梳理,掌握并记忆要点。 * n( j( K \( i ( i# [# v# V! b. X+ ` 12月~考研前系列三,记忆时事政治。 % Z& [0 |+ o% G9 v/ e% \8 a$ ~' ~7 K" E, m
学习方法是重点把握一条逻辑线索:概念和原理——概念间联系区别——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5 t% r+ d4 n7 Q ) \8 ?6 _3 t9 H, B7 B$ c: E0 \ 相对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更注重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注重记忆。参照参考资料的总结,个人动手梳理要点也很重要。 / w: v% N; \$ [& k ) Q% C# L/ U9 {) {+ F; ^. p 个人认为,任汝芬系列一和系列三很实用,系列二题目太多,我没有耐心认真做完,系列四没有用过。 5 v' _+ R- A4 Q2 S" a* x1 O' t' A, _1 c5 K$ m6 w6 z3 n/ a
三、成绩分析 . E. d0 ]) S% Y& l1 Q4 n9 M- K0 \' z8 R
考试完毕,我很失望,因为我的目标成绩是实现不了了。在我看来,400分成绩并不难取得,即使考试完毕我还是这么认为,而且事实证明很多人过了400分。所以400分并不是太高的目标,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勇气。问题是我失败了。我自己的600分分配是政治70+英语80+数学120+专业课130。 6 g$ t: }, Y+ p" o/ Y9 v; ` Y4 A% Z3 B
考试后的感觉是:政治很简单,80分没问题;英语发挥不足,但60分没有问题;数学很简单,但是平时训练不够,解题时间把握不了,因为平时没有取得好成绩,不敢妄自估分,但是最少100;而专业课算是完蛋了,复习中放弃的要点都考了,几十分的题目下不了笔,90分是最后的奢望。于是总分在330分了,这个分数要上大连理工是个冒险,机会交给幸运之神了。 5 i% \ o2 j9 g5 c# G% q
7 Q4 G; ]% Q% @1 S* Z5 b. ]. O9 [0 w 当2月28日夜,查到348分的成绩那一眼,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那一刻我十分幸福,彻夜难眠。对这个分数的理解有二:一是它基本能对我几百个日夜的专心付出做出交待,这个至关重要,重在心理上的安慰;其二我可能进入复试线内,这个也至关重要,重在理想的实现。 ( w& \/ C5 c z' S1 G) B+ {8 w' x
考试给我的教训是:1、英语平时没有训练作文,临场发挥手生,丢失一个得分点。2、试卷先要有一个整体评价,难易度在什么级别,平时要研究遇到不同难度的题目,如何调整心态和方法应对,不要简单的题目简单而喜欢,难做而灰心,而要做到有心理准备,沉着应对。3、平时多做些实战模拟训练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在职考生,长期没有参与考试活动,不能很好的把握考试的时间和节奏。4、专业课的复习要紧紧抓住出题思路,尽量全面复习。5、考试取得成绩在于平时的积累,考前几天努力意义不大,除非你补救过去的空白处,复习没到的地方。6、平时的努力与考场发挥双管齐下,成绩就诞生于此。 & Z/ T# ]7 X4 a+ `' ^
# ~6 u1 J3 Z9 u' g0 n# C/ D
四、几点认识与建议 5 l7 y0 r- o% q. j. H) k& [ 2 I( k' F: `5 P+ } 1、备考过程其实很简单,三步:第一步全面复习,掌握框架梳理脉络抓住要点;第二步反复训练,深入理解领会大纲夯实基础;第三步模拟测试,检验效果查缺补漏提高水平。各门功课都这个样子。 ' ]# e+ H0 L7 ]- ^
- P0 U/ S3 Q) H5 f
2、我们要做专业的考研一族:妥善安排时间,切实执行计划。 2 b+ j* N2 A6 h( H/ q1 ` Q/ b
$ A5 q; K9 w( M( b( y. N9 J 3、我们必须具备这么一个个高度的认识: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具体的,绝对可以解决;也是有限的,绝对可以解决完。 3 G1 g- q! o* H2 U
. n: p- j3 |, ]/ q6 S( E! Q! ?6 d5 i
4、备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体验,蕴含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模式,其意义甚至大于我们考研动机。有目标的生活,我们痛并快乐着。 7 f* a) @2 n: _! Y- { J- M. k; v* }. g) I9 |
5、简单往往意味着高效,要用最少的书(三本:课本、辅导、真题),最简单的书(课本),最直接的书(真题),这意味着充裕的时间,准确的要点,轻松的学习。 - O6 ~% U9 h( I a% R- c' P7 Y8 X
: w. S! v* t1 @0 w
6、宁可多看一遍书,不要多看一本书。因为知识点屈指可数,学习日子屈指可数,辅导书却数不胜数、浩如烟海,不熏死人也会淹死人。-%-1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