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楼主: jidaoguang

[讨论] ATP可以实现输电线路参数的计算?

   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0-12-8 11:59
  • 签到天数: 10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22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3-6-29 23: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没人用lcc做双回线路成功的经验分享下。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30 16: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mingyu   p' n1 I( Q  U
    4 i% [( q- ?" j# k& t
    VMid: Vertical bundle height at mid-span (m or foot).     ——这个跨距表示什么?由于重力作用,两个铁塔之间的输电线是弧形,VMid就是输电线中点的高度,也就是弧形的最低点;
    & E" q7 ~9 L0 ~, C% d ; t' @5 T1 R$ [6 g6 l) V1 ^# K
    The height h= 2/3* VMid + 1/#*VTower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这个h表示的又是什么高度?5 S8 x) t2 w" ^' K& G6 f
    这个我也不太懂……不过貌似没什么用啊?我的模型没有用到这个公式7 t# W3 Q6 e5 U5 C. h- P0 l# G

    % t5 ]0 c, C! q' ^& ~* Q4 E

    If Auto bundling checked:

    - Separ: Distance between conductors in a bundle (cm or inch)# [4 w7 ~0 Y" R
    ——表示各个分裂导线之间的距离?

    两根分裂导线之间的距离


    5 S$ c% i4 I9 N2 L

    - Alpha: Angular position of one of the conductors in a bundle, measured counter-clockwise from the horizontal line.

    其中一根分裂导线与水平线的夹角(逆时针方向)

    / v4 b9 A  l3 D2 s8 f2 R& \: m, j+ [* I

    . E6 I4 |  P9 n& {4 d7 k7 w, H; Q3 R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30 16: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mingyu
    1 N% V8 S. P1 a( k
    " k# R$ e# H. x! Z% D9 |. a3 ^7 @: U  q% V4 m
       我做的是双回线路啊?跟单回没什么太大区别,注意一下线路的相位和模型默认的六根线的顺序就好啦,数据不要填错 双回线.jpg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0-12-8 11:59
  • 签到天数: 10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22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3-7-2 20: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ngyu 于 2013-7-2 20:39 编辑 8 L  t( t7 X9 l2 R7 y4 N: B

    $ K! E, b3 G3 V6 X回复 42# 螃蟹飞飞
    4 D3 I/ w8 p/ l
    , k8 T8 P( v  l7 E. ^+ }
    6 c. {! x1 D6 t    首先谢谢你的回答 !这个The height h= 2/3* VMid + 1/#*VTower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 T& t/ ^! k8 R  |: w5 [7 f, q: ^; x: Z! o" w9 l
    是不是指在近似计算过程取得导线高度? 不知道1/#*VTower表示什么?0 u+ w" C" S& n6 x, J4 g

    " t( R* I( p% @* R' ^7 k" Mpscad中有个Sag解释是这样的,如图: mid-scan.jpg 跟ATP有点不一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0-12-8 11:59
  • 签到天数: 10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22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3-7-2 22: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ngyu 于 2013-7-2 22:18 编辑
    5 o, n6 e" j( N( T  H6 b# V% s- T, p7 C/ h
    回复 43# 螃蟹飞飞
    7 u* k. M- r1 B: a& O5 M. C, w& Q3 B& G; k' [8 Y
      t; w1 k1 w0 K& S
    1、ATP Rule Book,解释如下:; Z+ ~3 K0 P7 \" s1 }  @
    rulebook解释.jpg
    , d+ z6 v1 W; N+ B6 n+ U- ~* C/ h. j2、ATP Rule Book 中文翻译版解释如下:
    4 S1 i9 K' K/ N9 I" F+ ^: |) { rulebook中文版解释.jpg
    + L, R  O& Z( G8 c& x! j3、ATPDMan56 解释如下:' b/ S6 o; K1 m) y# x& [, g! H
    ATPDMan56解释.jpg * ?: K: O+ L7 R" e
    4、EMTP_TheoryBook 解释如下:
      K, X" S1 \4 p: f4 j$ C EMTPtheory解释.jpg
    % {: B  o$ t/ a% s5、help中的解释:; A- F/ f% I+ T/ O+ Y! i: N
    VTower: Vertical bundle height at tower (m or foot).

    - VMid: Vertical bundle height at mid-span (m or foot).

    The height h= 2/3* VMid + 1/#*VTower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不清楚#是不是显示错误。

    PSCAD中应该用的是EMTP_TheoryBook中的计算方法,因为参数中有sag项。ATP应该就是参考的RuleBook中的计算方法。

    不知道对不对,请大神指正!

    还有就是看了那个Exa_7a那个例子,感觉根据里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导线平均高度和避雷线平均高度差很多。是不是原有的参数不对呢?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0-12-8 11:59
  • 签到天数: 10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22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3-7-2 22: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计算过程中应该用的是平均高度,就是根据公式h=2/3*V_Mid+1/3*VTower
    - P  G' @2 d& P: E或h=V_Mid+1/3*sag,不知道那种更精确一点。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7-3 21: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螃蟹飞飞 于 2013-7-3 21:07 编辑
    , F4 V5 X7 x+ e( e* Z' ^6 I
    0 b% y8 [" X- y; C3 Z9 W: b4 p回复 45# mingyu
    ! A. h7 s. [0 u, {3 C1 Q3 i
    ) p" [$ [2 m7 y

    The height h= 2/3* VMid + 1/#*VTower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不清楚#是不是显示错误。

    根据rulebook上边的讲解,#应该是3吧,

    h=VMid+1/3*Sag

    =VMid+1/3*(VTower-VMid)

    =1/3*VTower+2/3*VMid

    . [: f9 I2 w2 [6 l+ j% F, i9 S, F

    还有就是看了那个Exa_7a那个例子,感觉根据里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导线平均高度和避雷线平均高度差很多。是不是原有的参数不对呢?

          Exa_7a里面导线和避雷线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以平均高度自然不可能一样了,一般避雷线都在导线的上方,所以避雷线的平均高度会比导线高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0-12-8 11:59
  • 签到天数: 10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22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3-7-5 16: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你算过没有,根据这个公式和里面给的参数计算结果是,避雷线比导线高13米。根据一般的设计标准11万水平塔形一般也就高个4-6m吧。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3-7-5 16: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mingyu
    ) q1 Q  U& n$ H2 T4 H( \! B  f) {; g, P4 B5 k

    * e# Y' Y, ~0 y   我觉得这个跟公式没有关系,应该是例子里面的数据有问题,我原来看一个变电站的模型也是线路长度有问题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0-12-8 11:59
  • 签到天数: 10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22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3-7-6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给的真是错误的数据,那就是误导我们啊。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3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