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中性点接地方式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初期,电力系统的容量较小,当时人们认为工频电压升高是绝缘故障的主要原因,对电力设备耐受频繁过电流冲击的能力,故障电流的一系列危害作用估计不足,所以,电力设备的中性点最初都采用直接接地方式运行。而后,电力系统不断扩大,单相接地故障增多,线路跳闸频繁,于是便将直接接地方式改为不接地方式运行。随着电网的继续发展,传输容量扩大,线路距离增长,电压等级升高,使得线路发生单相故障时,在故障点产生很大的接地电容电流,由此形成的电弧很难熄灭,同时间歇电弧引起的过电压往往使事故扩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8 T& _0 W/ a! L# ~% E- s3 @! J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自动消除瞬间的单相接地故障,目前在欧洲大陆3kV~132kV电压等级的系统中,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现已发展成为主流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了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低电阻、低电抗等接地方式,配合快速继电保护和开关装置,瞬间跳开故障线路。
0 S: z h9 U) O0 y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低阻接地是我国配电网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接地方式。早期的电网主要采用传统消弧线圈接地,而近些年我国的配电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在城市电网中出现了低阻接地方式。一些人认为低阻接地方式是一种更先进的接地方法,有的地方把消弧线圈接地改为低阻接地方式。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消弧装置及其配套的选线技术克服了传统消弧线圈的种种缺点取得了巨大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