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楼主: zbjiao

大家讨论一下继电保护近期有哪里值得研究的内容吧

   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27 09: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大家的帖子我受益良多,请问有没有研究微电网继电保护的?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19 20: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让我发帖了?哈哈哈。潜水时间太长了,不好意思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1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bjiao & Z5 a1 k# K% D  ~
# K2 e. H& l1 A* a4 ]& \3 v

; W) ^4 V" I" ?/ {    我们实验室也正在搞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的研究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3 1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6 2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和以前的微机保护在结构上差别还挺大的,当然我说的理想的数字化变电站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3 18: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1# mems 4 W1 U9 i, ?# e7 B0 R

. W+ I: s7 B2 D" i  z* ~- x/ G" k7 v% R
    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相对与传统保护来说,主要差别在于:& W, ]+ ]" m: E
1、数据的同步。例如线路差动,变压器差动等等;6 I( R7 a# G5 h' v" r+ K- I& d
2、大量数据的接收处理,特别是母差,如果采用点对点的方式,需要多个光口,硬件设计需要考虑网卡速度,散热,CPU处理速度
- Q- H1 ]: t- v' \/ L- j2 T 保护原理和传统的没有区别。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22 1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琢磨着吧。以后的10到20年将会是智能电网的天下,传统的继电保护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22 10: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数字化变电站在近五年内不会大规模推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1 22: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布式并网以后的继电保护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吧。不知道各位大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6 1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获了版主、博士、和其他几位有心人的体会后,我谈谈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讨论一下:+ q/ \! V1 c9 U4 [  i
从国网或者南网的重大工程来看,全国联网成为一个趋势,虽然以前已经建有几大区域的联络线,但由于网间结算和稳定问题,并未真正实现同步联网。如果一旦同步,广域保护的确是现有研究方向中一个开发重点。
% @. G, C, K7 I6 q# c0 I# p但是广域保护更应偏向广域稳定。因为信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延时(无论光缆还是现在的GSM,以及热炒的北斗星),不考虑数据辨识、畸变、丢包,微机计算、再发信至保护出口、直到QF跳闸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元件保护的权利不可能统一放到到广域保护中,但可以利用保护软件预留的常开常闭节点为广域保护留个后门。  ?4 \. p# v" L7 Z, q1 ^
至于配网侧,国内的很多新闻中都提到一个词,重发轻输不管用,国内城市电网可靠性为什么连邻国的日本80年代的水平尚未超过。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配网侧切除故障手段少、自动化程度低:熔断器,烧了后排查检修,很多配网的一条10kV出线的故障还必须依靠该站点出线的QF切除,负荷切地太多了。但是纵观几个大的保护厂家,基本这方面的动作还很少。为什么,可能是由于利润低吧,毕竟一个220站的线路保护能卖60多万,而低压配网侧的保护就不值那么多钱了,自然研发力度就小,但是的的确确这是一个可以跟进的方向。: X& r" s# J* X+ l
至于将来电动汽车接入、分布式电源(不是指集中并网的风电、光伏。)并网、以及10年后可能走上舞台的微网技术,都是集中在配网侧的保护问题,这应是保护研发和工程人员关心和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学分 +6 收起 理由
himyamigos + 8 + 6 很有见解啊,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4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