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这两个字是多么震撼人心。对多数人来说,地震不过是电视或报纸的新闻,似乎离自己还很远远。但对我国京律、河北、川滇、新疆、甘肃等地震活跃地区的许多居民,地震都是一种现实的切身体验,甚至是出生入死的亲历险境; 1 u6 h. M& o6 N u+ l" k% K- a 中年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在“四人帮”灭亡前最后疯狂的l 976午,巳发生厂唐山7.8级地理,造成24万人死亡。校者写此前言前3天,我国台湾省义发生了7.6级地震,被李登辉“两国论”困扰的台湾同胞、 又遭遇了台湾近百年来破坏最大的地震灾害4 i. u) t% Z3 q; Z
人祸天灾,接踵而来,一些人也许真要相信天人感应的迷信了吧,可是科学家的研究告诉人们,地震是—种自然现象:本书是美园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斯·博尔特教授为著名的(科学美国人》系列图书所与的一本科普读物。它介绍有关地震现象、成因、预报和减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人们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最新方法和成果。它既是一般读者很好的通俗读物,也是专业地震工作人员全面厂解地震学最新进展的有价值的参考书。6 ]. r2 f& o- A" W
地震预报和工程防震,是找们抗震减灾的两个主要方面。校者和博尔特长期交往中了解,他思想上是更侧重防震工程的,但在本书中也对地震预报作了客观的叙述。该书英文版发表以来,国际地震界曾经有过地震究竟能否预报的辩论,我国新闻媒体也有所报道。作为世界上唯一设有国家地震同进行地震预报的国家,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究竟怎样? % q9 \2 M" ~& u2 G 地震预报有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之分。就年度预报来说,近十年来,我国预报台网监视区内每年平均发生5级以上地震略大十12次,每年年度预报面积平均占全部监视面积的8%,平均成功预报的地震略高于3次。如果完全随机的猜测,取得同样或更好预报成绩的概率小于5%。由于地震往往发生在地震活动区,如果随机预报时报到高活动区的机会相应成比例地增大,这种基于背景地震活动性的随机预报取得与实际预报相同或更好成绩的概率为35%。因此可以说,对于世界尚未解决的地震预报这样—个难题,我国取得了一定成绩,基于30年经验的预报显著优于随机猜测,但预报水平也还不高,提高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仍然是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 n% \7 h! L/ r) Q9 F. j7 d 30年前,当板块构造学说刚传入我国时,博承义院士写过一本<地球十讲>的小册子,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马杏垣院士亲自领导并参加翻译了这本<地震九讲),一定也会使读者得到丰硕的收获。! L, i% Y2 v, g; t* o- n' I
本书第1、2、4、5、6章由马杏垣院士译,第3- 7章由吴刚译,第8章由余家傲译,第9章内石尤译。由石耀霖、马丽和谭先锋校对。本书得到地震联合基金会和中国地震局的支持, 仅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