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7631|回复: 2

[讨论] 怎样培养创新思维系列讲座(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8-31 22:35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累计签到:24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06-7-29 17: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发现创造力是智力正常人普遍具有心理潜能。在上一讲引用了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人人是创造之人”,揭示出创造力不是极少数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赋。虽然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潜力,但是这种创造潜力只有通过教育、训练与创新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被开发,并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回此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3 G" k1 Y" ~2 x4 S# r/ @) S8 Y5 U9 t. T0 m+ {
      不少人对参加创新活动有心理包袱,认为在创新上有所作为都是一些天才,自己没有创新细胞,和他们相比天壤之别,没有进行创新活动的信心.在个天的讲座里,将为同学们解除这个思想包袱,好轻装前进,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具体的容是人与人之间差别甚微,人的大脑潜力巨大。2 O) o& I  M) W. m/ E1 n' F
    2 O1 C6 X% Y6 C- B
      人与人之间差别甚微,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没有形成巨大的鸿沟、造成天壤之别,这种差别不仅不大,而差别微小,这个结论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能否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个问题吗?
    , {, x5 V6 Z: `1 E6 z* P! n* x7 g" }
      A- z& B( S+ e; c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从某一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这别是极其微小的,这种极其微小的差别,有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事业、成就上的巨大的差距。回此,发挥自己比别人微小的特长、优势,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下面,举个小例子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差别甚微。
    - O8 F4 s8 I6 I3 Q6 F* t8 n# k  m( S5 i* B$ R$ q7 O' n" ^
      我用身高的差别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正常人的身高中,高个子和矮个子的身高是否相差悬殊?我的身高是170厘米,在男同志中是中等身材,比我高5厘米,就算是高个子了,比我矮5厘米,就属于矮个子了。高个子、矮个子”折,原来他们与正常人的身高相差不到正负百分之三,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叩差不大。不过,这个例子说是身高,由遗传和后天环境决定的,而且身高与个人的能力、事业的成就没有一定的关联。能不能再举一个能力的差距?例举一个有关能力的例于。棒球明星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的能力相据是悬殊? 日本某一个棒球运动员棒球击中率为35%,也就是悦对投过来的100个棒球他能击中35个;而普通棒球运动员人中率为25%,仅比棒球名星运动员的击中率低10%,即每百个球比棒球明星少击中10个球,看来击中年差别不大.关键是明星充分发挥自己微弱的优势,创造出比普通运动员高出许多倍的价值。
    9 G/ x1 q! \% P& t: h, j; I; o% C- f- ^7 J
      反过来说,要发挥出比别人多出10%优势,可能需要付出一百倍训练的代价。说起踢足球,连小孩都会抬起脚来把足球踢离原地,但是真要把球踢好却不那么容易,足球明星临门一脚会把足球踢进,而普通球员就差这么点功夫,这不大的差别,就使中国的足球冲不出亚洲而进入不了世界。例举一个短跑的例子。天才和普通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男于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加拿大名贝利,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运动天才,被誉为世界跑得最快的人,他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创造了男子百米9.84秒的世界纪录,后来这个百米短跑世界纪录被美国运动员格林刷新。我是一个普通人,中学时的百米成绩为136秒。现在把运动天才的成绩和普通人成绩的相比较,并不是运动天才像矫健的鹿跑得—样快,普通人像蜗牛爬得一样慢,存在着天壤之别,实际上才慢了38秒,相差不到28%。由此可见,天才和普通人之间在能力上并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反过来说,这微小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成就上的巨大差异.是也是这样?
    0 J; e" `# D- t' @7 W% T2 m* L, I  T0 q8 T6 j
      在创造力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除极少数创造力很强或很弱的人以外,绝人多数人都具有中等程度的创造力。造成创造力差异的原回,主要是巾十人们平时对周围事物关心程度和训练程度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甚微,可以通过智商测定的结果来说明:杰出人物的平均智商为135,普通人的智商为100,相差不是很多,而不少杰出人物的智商与普通人却相差无儿。由此可见,同学们不要迷信天才,给天才罩上一个神秘的光环,认为高不可攀。
    7 W$ o8 o/ i: n* d/ G. z/ f8 x5 f8 _! Q/ r3 `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就足他对大才的解释。; o. f5 l+ V% H4 u+ P0 m8 n
    * T6 A; A7 i' [& x3 ^7 R9 f* H
      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刚进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习成绩利差不多,一直到小学毕业,这个差距仍然没有拉开 ,算数成绩一分之二、以上的;同学部是一百分,若是语义成绩人97分,就无法考卜市级下点初中,这说明同学的学习成绩差别不大,个到2%,问学们洞组成一个方阵肩并肩地跑。到了初二,就出现分化的苗头,在方阵内出现了空档,有的问学开始落后了。这时,若紧跟一步,也就赶上了,稍松一口气,这个空档就会越拉越大。到了高中后,有人拚劲十足,跑在前列,有人气馁了,就掉队了。以后又怎样了呢”!有人跑完了十分之九的路程,就败下阵来,不想再跑了,甚至在成功的门坎止步不前,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有人坚持到底,一生有所建树。有人统计,在我国近代著名的四百名科学家当中,自学成才的占45%。例如,个数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中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学历是初中职业,刻苦自学,终于取得胜界公认的学术成就。他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逆境中,更能激发他们顽强拼搏的斗志,有忐者事竟成!他们是同学们效仿的榜样。* i& y' O1 u! N( Y4 }! Z
    ; G! D2 y4 k0 Q3 ?7 l6 d& l4 u
      会的同学义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甚微,说明我的能力个是比别人低很多,只要尽力拼搏临,一定会取得成功,这给予我很大的鼓舞。但是,我的脑子比不上其他同学的脑于,人家脑细胞发达,我的脑子个发达,大概脑细胞少,总觉得不够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人的大脑,究竟有多大的潜力,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 x7 l" o( W5 D  o4 `  |0 p# C2 T5 D5 W" z/ {$ q' F
      人的大脑是脑的高级部位,占全部脑重的60~70%,是人,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人的大脑很像一个核桃仁,正中有一道纵沟,把大脑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半球的表面有很多皱壁。大脑两半球的表面层,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叫做人脑皮层,它是人进了大已记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的神经系统的中枢。有人认为尺寸的人脑神经细胞多,而普通人比较少?6 A, h2 V& F* a: r  @! u
    $ T: {7 x, `. t# ?7 R4 M5 y
      大力是不是比普通人的脑神经细胞数量多呢?人体上来说,不管是天才与普通人的人脑,男人或者是女人,大人或者小孩的大脑,都大约有14O亿个脑神经细胞。如果把每个脑神经细胞看作是一只晶体管,就需要上万台计计算机的芯片,才能相当人脑神经细胞单元的数量,其体积也就可想而知的了。是不是人脑要比计算机“聪明”上万倍呢?实际上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山是一个“大傻瓜”,它不会独立进行思考,是靠人编制程序运行的,否则连1+1=2最简单的算术题,都不能完成运算。但是,计算机每秒钟上亿次的运计速度,“过目不忘”的存储能力、“不知疲倦”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人脑望尘莫及,靠蛮劲人脑无法与计算机匹敌,这就是计算机广泛得到应用的原因说到这里,由于计算机简称制恼,电脑与人脑相比究竟谁占优势?
    7 Z( Z# [' I6 z% \  ]  ]' {
    . z0 l) K( `; k- \) B  1996年2月,美国IBM公司的机器人“深蓝”,与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人机对奕。第一局,卡氏轻敌,不敌“深蓝”,惊出一身冷汗;后两局虚心应战,步履艰难,走出怪招,“深蓝”个知所措,才得以保住“人类的尊严”。次年,担任“深蓝”程序总设计的华裔科学家进一步进运算程序。
    8 t, r8 }, S$ {: L2 e+ |1 f: b$ @4 O( ~) a/ u: W
      “深蓝”靠蛮劲取得了人机对奕的最后胜利。“深蓝”的胜利,引起一些人的惊恐,预示着是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机器人战胜人类的开端。是否会这样呢?机器人是人造的,它的人工智能是人所编制的,是受人控制的,不会危害人类。就像核技术一样,可以控制它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去毁灭人类。人的优势在于思维和感情,通过思考会出现顿悟,激发灵感,产生创新,计算机靠程序达到这种境界,是极其困难的。例如变化无穷的中国围棋,靠人的智慧可以运用自如,如果落一棋子后,朋电脑计算出各种走法,目前最快的计算机也要运算几百亿年,才能得出判断的结果。同学们,你们应该为人类具有上百万年进化而来神奇智慧、计算机无可比拟的大脑感到自豪!. y& i: Q9 _0 D0 P  N
    % e- T/ S3 ~" ?  t2 P3 ~/ E  ^9 |
      看来屯恼要达到人脑的智能,还需要一段艰难的历程。我们还是言归正转,说说人脑吧’!& p$ S' A" a2 s0 A3 q' H

    * p: m# e9 z- D7 F+ {3 M  人的大脑发育是很快的,满周岁的婴儿,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己达到成年人的70%,到三周岁已发育完全。因此,同学们对大脑的训练使用,大脑早己做好了准备工作。此外,人脑自婴儿出生后,脑细胞的数量就有减无增,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消亡。
    & U3 K3 _/ X# m+ `' S8 n( N$ C5 {. @6 H; H& y& ^
      有同学就担心了:“我己经绞尽脑汁学习了,脑细胞再大量死亡,脑子就更够不够用了。”
    7 ]8 E) A3 n* }2 z. ?
    . Q: _, K8 D- `6 c  请问学们不必担心除非患有早老年痴呆症,那是回为脑细胞严重退化,正常人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这就是下面我要讲的第三个内容,人的大脑潜力巨大。
    * k- |& x) v( \& P& h
    + s3 y3 I- v2 t- X9 F. {# c" W" O  大脑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根据芝加哥大学的神经学家丁赫里克计算,140亿个脑神经细胞相互之间发生沟通,可以有102783000个组合,这可是一个个巨大的天文数字,是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的基础。十的二百七十八万三千次方数的大小怎么去理解它明?3 ]1 o* a/ `" y9 T) e" g/ r5 @9 f
    6 x  v) j" U2 c! B" W
      这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我们先做—个估计:我这里有一张薄纸,比如作文纸,假设它足够大,可以连续对折50次,摞起来放在地上,会有多高呢?没有对折时,是一张纸,也就是20=1。对折一次,为两层纸,即21=2。对折两次,为22=4,为四层纸.如此安推,对折扣次,纸的层数为250,也就是的五十次方,其大小无法与102783000相比。这折起来的纸究竟有多厚呢?千七百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才厚5厘米。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对折50次纸的厚度有多大?有1米厚?有一人高?有4层楼高?……?尽可能往多处说?我计算一下,把纸对折50次的厚度是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为7X10“米,坐准高速列车不停地连续运行,也需要开八十多年才能到达!2 q  W1 R) ~! v4 F2 d
    : s7 p0 \8 e: v- z" ~/ Y3 ]' k5 {
      显然,102783000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认为大脑能够容纳1020单位的信屈、量。北京图书馆占地面积世界第二,藏书量为世界第五,有上千万册图书,总的字数也不过1012,从大脑的潜力来看,完全可以把这些信屈、全部存储进去,容量还绰绰有余。3 l  p9 h5 _2 I1 t

    " k# q. M! |. T  显然,人的大脑潜力巨大,担心自己的大脑不够用,显然是多余的了。不过,大脑记忆能力的利用率是很低的,一般不到百分之几,百分之九十几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合理开发自己的大脑,是提高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何合理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大脑的利用率,使你变得更加聪明,是下一次讲座所涉及的内容。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9 16: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是一个搞技术的人的生命,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保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必要条件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4 1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很喜欢这句话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6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