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橡树摄影俱乐部 + N& `- z' a" e# [7 D 9 b% C" x" l" X6 v+ t, B 这几天一直在橡树摄影俱乐部论坛中混,看了很多的片子,有“菜鸟”的,有“高手”的,还有一些“专业”的。特别是“菜鸟”的,经常是一些什么随手拍,刚买了相机的第一贴……之类的,我突然想说,难道摄影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 f! a$ s" }% C# _" Q& W. R+ U: z: W @ ]+ Z& y- ?
0 m0 u& F; @7 B# H- d/ U
. D2 j) ?& s. t0 V 我记得我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我的老师也是从基础课开始,交给我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常识,然后就叫我拿着相机去拍,怎么拍呢?给一个石膏的雕像放在房子里,然后就让我去拍,首先给定一个角度,锁定一个快门的值,用不同的光圈去拍,一拍就是一个上午,然后把照片放在一起自己比较,自己评审,在不同的光圈下,同一快门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通过这种对比可以非常深刻的了解到光圈值之间的不同;然后又锁定一个光圈值,用不同的快门去拍,了解不同的快门之间的区别、差异;再然后锁定光圈和快门,要我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拍同一个物体,每一个角度又给不同的构图,去体会画面布局和构图的效果……就是变着方法来用实拍来体会那些最基本的知识,把最最基本的东西刻在脑子里。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大概在几百张图片中才能选出一张可以的,后来是在50多张中就可以选出一张合格的,再后来基本上10张左右就可以选一张精彩的了。$ S! h) V6 b0 y0 j6 p1 N
+ V) G) c# Y! d2 n, x, e
% {3 ?, h3 G8 ^2 w/ n' x0 L8 a + g9 n# y5 b$ r( e8 r6 q5 ?- x 室内的死物学习告一个段落后,才开始在室内拍模特和到室外去拍风景。室内的模特就不像室内的死物,她是有情感的——或孤敖、或冷俊,或热情,你怎么样把这种模特的情感通过相机表达出来,这些是之前哪些死物所没有办法体会到的,因为透过死物体现的是自己的想法,随便你拍它没有任何意见,人物就不一样了,你要尊重她——因为不应该把一个悲伤的人物拍成欢天喜地。户外的风景其实并不好拍,因为光线是你没有办法去控制的,而往往是光线的改变你需要做太多的变化——快门、光圈、角度……所有的一切都要随之改变。户外的风景拍摄是对室内拍摄的一次提高和深化。2 S+ z) N+ s/ C; q2 I" U' W/ t! L
! s/ S% ~5 ^" ?$ ?6 P C
9 Z8 p8 _9 k) R4 A; N
- A( N$ {; t$ U& z2 L
这些基础的学习完成了就开始训练自己的风格。摄影的题材、范围非常的广,没有人能说他可以拍所有的照片,风景、人物、运动、新闻……等等,就算是摄影大师也会有一个偏重点。这个训练也是很重要的。4 `8 V: l- |$ j0 u& S
, |9 d B+ [+ v8 o& a+ _
$ r6 F9 }# P" N& K2 A. r* X) `9 b9 j
- `& t! D+ t- ?( E9 d: U( e* N 5 e& T7 H" l9 h, F 然后,我想说说关于机器的一点想法。很多菜鸟往往一看见别人拍得比较好的照片就问“什么机器拍的啊”,其实并不是说有了好的机器就一定能拍出好的照片(当然要拍出顶级的照片没有好机器(镜头、光圈、快门等参数)也不行),不好的机器就一定拍出差的照片。我曾经看过一个高手用傻瓜相机拍出的一张非常经典的照片。他这样给我解释的:傻瓜相机并不是差相机,只是说它不具备可调性,光圈啊、快门啊、焦距啊,这些它都已经被设定好了而已。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一个合适的光线、一个恰好的角度——让它的焦距刚刚好、让它的光圈正好合适、让它的快门准确呢?余下的就是人的创造——布局、构图、意境,说白了这个考量的不是机器,是人。" z/ Z$ r+ p$ W" t
& Q, m' M! ?' F3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