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0511
发表于 2008-10-20 09:54:03
不好意思!昨天说错了,株洲局是试运行。
liuyiqing
发表于 2008-11-13 08:11:44
开了眼了!看来继电保护的发展要求我们从更高的层次理解电网保护了
zhoujian
发表于 2008-11-23 17:09:09
直流单极接地对交流系统保护的影响/
zzy_0305
发表于 2008-11-27 15:00:34
前面提到的尽管是电力发展的比较前沿的东西 但是也提出了一些发展方向 和以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就是这些东西还不是很成熟 包括四方继保的PMU现在虽然已经推出不少了 也是其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方面国外发展要比中国早 但相应资料很少。
zzy_0305
发表于 2008-11-27 15:01:36
电网专门有讲三道防线的
[ 本帖最后由 zzy_0305 于 2008-11-27 15:18 编辑 ]
zzy_0305
发表于 2008-11-27 15:08:25
主设备内部故障的分析方法
因为以前没有线路发展的快 再加上内部故障不好分析判断 所以相对线路还是落后的 但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分析新方法、新理论来突破它,已经有很多先进理论提出了 这方面清华大学的王维俭应该是权威 他也针对主设备内部故障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很好的,有机会大家看看。
norika
发表于 2008-11-28 08:37:47
原帖由 zzy_0305 于 2008-11-27 15:00 发表 https://tech.cep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前面提到的尽管是电力发展的比较前沿的东西 但是也提出了一些发展方向 和以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就是这些东西还不是很成熟 包括四方继保的PMU现在虽然已经推出不少了 也是其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
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广域保护是否只是线路保护,是否会涉及设备保护呢?
zzy_0305
发表于 2008-11-28 11:52:11
追溯继电保护的发展历史,根据其扮演角色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保护电力系统设备安全为目的,区分内部还是外部故障,内部故障时及时切除故障,保证被保护元件(电机、变压器、线路)的安全;第二阶段是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了继电保护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进一步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速度,与自动重合闸配合,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发展目标的提出,对继电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电气设备运行安全和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电网互联时各保护装置动作的协调和配合,保证故障切除后不发生大规模的连锁跳闸和系统崩溃现象。这就是继电保护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广域保护。广域保护定义为:依赖电力系统多点的信息,对故障进行快速、可靠、精确的切除,同时分析故障切除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种同时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称为广域保护系统。广域保护是在电网互联趋势下提出的对继电保护系统更高的要求,是个新的研究方向,国外在1997年陆续开展相关探讨,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 本帖最后由 zzy_0305 于 2008-11-28 11:55 编辑 ]
zzy_0305
发表于 2008-11-28 12:04:52
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 说起来容易 其实广域保护真正实现起来还是很复杂的 考虑的地方太多了 真正意义上的广域保护太大了
zzy_0305
发表于 2008-11-28 12:08:28
再进行下相应扩展:
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大电网互联、跨国联网输电的趋势成为必然。因电网互联而产生的电网
稳定运行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通常电力系统稳定按性质可分为三种:功角稳定、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其
中功角稳定是最直接的判断方法。由于世界技术的发展(如:高速计算机及数据管理技术、高精度GPS、
100M 以上以太网通信技术、广域通信技术、稳定算法如EEAC 等),使得众多专家提出的构建广域测量系统
WAMS(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的设想成为可能,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Syncrophasor
Measurement Unit)就是这一系统中的重要测量部件。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种类的PMU,国外的如Rochestor的TR-2000,Macrodyne的1690,Arbiter Systems
的1133A;国内的如电科院的PAC-2000、四方公司的CSS-200、南瑞集团公司的SMU-1。它们的共同点均
是采用GPS 技术、16 位A/D 采样、200 点/s 左右的采样率。它们的不同点为:①功能。国外的此类设备
一般和其它功能共同考虑,如将故障录波、电能质量监测、远动监控兼顾在一起考虑;国内目前基本为专
一功能的相量测量;②通信。国外的此类设备由于设计较早,所以一般采用RS232,极少采用10MHz 以太
网;国内的基本采用10/100MHz 以太网通信;③存储。国外的由于设计较早,存储容量在数百兆,国内的
存储容量已经依需要而配置。④数据传输速率。国外的设备数个周波更新一次相量数据,国内的基本能做
到1个周期更新一次相量数据。
针对我国该项目的实施,国调中心已经起草并正在制订WAMS 系统及PMU 装置的标准,这些标准的要
求已经大大高于国外的同类设备的技术指标。
[ 本帖最后由 zzy_0305 于 2008-11-28 12:23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