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uan433
发表于 2010-9-27 09:26:56
看看大家的帖子我受益良多,请问有没有研究微电网继电保护的?
shuimowen
发表于 2010-10-19 20:25:15
不让我发帖了?哈哈哈。潜水时间太长了,不好意思
wangbo
发表于 2010-10-21 18:17:00
回复 1# zbjiao
我们实验室也正在搞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的研究
mems
发表于 2010-10-23 17:46:02
学习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mems
发表于 2010-11-6 22:21:20
感觉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和以前的微机保护在结构上差别还挺大的,当然我说的理想的数字化变电站
hustzzy
发表于 2010-11-23 18:48:30
回复 151# mems
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相对与传统保护来说,主要差别在于:
1、数据的同步。例如线路差动,变压器差动等等;
2、大量数据的接收处理,特别是母差,如果采用点对点的方式,需要多个光口,硬件设计需要考虑网卡速度,散热,CPU处理速度
保护原理和传统的没有区别。
powerpopo
发表于 2011-3-22 10:13:35
我琢磨着吧。以后的10到20年将会是智能电网的天下,传统的继电保护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爱飞翔的牛
发表于 2011-3-22 10:23:22
我认为数字化变电站在近五年内不会大规模推广
betty2011
发表于 2011-3-31 22:14:20
分布式并网以后的继电保护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吧。不知道各位大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jinxinkun
发表于 2011-5-26 11:26:43
收获了版主、博士、和其他几位有心人的体会后,我谈谈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讨论一下:
从国网或者南网的重大工程来看,全国联网成为一个趋势,虽然以前已经建有几大区域的联络线,但由于网间结算和稳定问题,并未真正实现同步联网。如果一旦同步,广域保护的确是现有研究方向中一个开发重点。
但是广域保护更应偏向广域稳定。因为信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延时(无论光缆还是现在的GSM,以及热炒的北斗星),不考虑数据辨识、畸变、丢包,微机计算、再发信至保护出口、直到QF跳闸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元件保护的权利不可能统一放到到广域保护中,但可以利用保护软件预留的常开常闭节点为广域保护留个后门。
至于配网侧,国内的很多新闻中都提到一个词,重发轻输不管用,国内城市电网可靠性为什么连邻国的日本80年代的水平尚未超过。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配网侧切除故障手段少、自动化程度低:熔断器,烧了后排查检修,很多配网的一条10kV出线的故障还必须依靠该站点出线的QF切除,负荷切地太多了。但是纵观几个大的保护厂家,基本这方面的动作还很少。为什么,可能是由于利润低吧,毕竟一个220站的线路保护能卖60多万,而低压配网侧的保护就不值那么多钱了,自然研发力度就小,但是的的确确这是一个可以跟进的方向。
至于将来电动汽车接入、分布式电源(不是指集中并网的风电、光伏。)并网、以及10年后可能走上舞台的微网技术,都是集中在配网侧的保护问题,这应是保护研发和工程人员关心和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