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7电缆线路防火阻燃设施的施工
: v/ g& [% H5 @ |7.0.1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 7.0.2电缆的防火阻燃尚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2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3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或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 4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必要时采用高强防爆耐火槽盒进行封闭。 5按设计采用耐火或阻燃型电缆。 6按设计设置报警和灭火装置。 7防火重点部位的出入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8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对于贯穿已运行的电缆孔洞、阻火墙,应及时恢复封堵。 7.0.3烽火阻燃材料必须具备下列质量资料; 1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2出场质量检测报告; 3产品合格证。 7.0.4防火阻燃材料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材料质量与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机堵料不氧化、不冒油,软硬适度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2无机堵料物结块、无杂质; 3防火隔板平整、厚薄均匀; 4防火包遇水或受潮后不板结; 5防火涂料无板结、能搅拌均匀; 6阻火网网孔尺寸大小均匀,经纬线粗细均匀,附着防火复合膨涨料厚度一致。网弯曲时不变形,不脱落,并易于曲面固定。 7.0.5涂料应按一定浓度稀释,搅拌均匀,并应顺电缆长度方向进行涂刷,涂刷厚度或次数、间隔时间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 7.0.6包带在绕包时,应拉紧密实,缠绕层数或厚度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距离应绑扎牢固。 7.0.7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 7.0.8阻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严密,孔洞应封堵;阻火墙两侧电缆应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 7.0.9阻火包的堆砌应密实牢固,外观整齐,不应透光。 8工程交接验收
1 o5 C; J0 s% G4 ?# c- \2 q8.0.1在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电缆规格应符合规定;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应装设齐全、正确、清晰。 2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有关距离和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的接线、相序排列等应符合要求。 3电缆终端、电缆接头及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应固定牢靠;电缆接线端子与所接设备段子应接触良好;互联接地箱和交叉互联箱的连接点应接触良好可靠;充有绝缘剂的电缆终端、电缆接头及重游电缆的供油系统,不应有渗漏现象;充油电缆的油压及表计整定值应符合要求。 4电缆线路所有应接地的接点应与接地极接触良好;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电缆终端的相色应正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应完好。电缆管口应封堵密实。 6电缆沟内应无杂物,盖板齐全;隧道内应无杂物,照明、通风、排水等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7直埋电缆路径标志,应与实际路径相符。路径标志应清晰、牢固。 8水底电缆线路两岸,禁锚区内的标志和夜间照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9防火措施应符合设计,且施工质量合格。 8.0.2隐蔽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中间验收,并作好签证。 8.0.3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技术文件: 1电缆线路路径的协议文件。 2设计资料图纸、电缆清册、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和竣工图。 3直埋电缆输电线路的敷设位置图,比例宜为1∶500。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段不应小于1∶100,在管线稀少、地形简单的地段可为1∶1000;平行敷设的电缆线路,宜合用一张图纸。图上必须标明各线路的相对位置,并有标明地下管线的剖面图。 4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5电缆线路的原始记录: 1)电缆的型号、规格及其实际敷设总长度及分段长度,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型式及安装日期; 2)电缆终端和接头中填充的绝缘材料名称、型号。 6电缆线路的施工记录: 1)隐蔽工程隐蔽前的检查记录或签证。 2)电缆敷设记录; 3)质量检验及评定记录。 七、试验记录。 附录A侧压力和牵引力的常用计算公式$ F( R# [' u; R% i
A.0.1侧压力P=T/R? 式中P——侧压力(N/m); T——牵引力(N); R——弯曲半径(m)。 A.0.2水平直线牵引 A.0.3倾斜直线牵引 ? A.0.4水平弯曲牵引 ?? A.0.5垂直弯曲牵引 1凸曲面 2凹曲面 ? 式中T——牵引力(N); μ——摩擦系数(见附表2.1); W——电缆每米重量(kg/m); L——电缆长度(m); θ1——电缆作直线倾斜牵引时的倾斜角(rad); θ——弯曲部分的圆心角(rad); T1——弯曲前牵引力(N); T2——弯曲后牵引力(N); R——电缆弯曲时的半径(m)。 附表A.0.5各种牵引件下的摩擦系数 牵引件 | 摩擦系数 | 钢管内 | 0.17~0.19 | 塑料管内 | 0.4 | 混凝土管,无润滑剂 | 0.5~0.7 | 混凝土管,有润滑 | 0.3~0.4 | 混凝土管,有水 | 0.2~0.4 | 滚轮上牵引 | 0.1~0.2 | 砂中牵引 | 1.5~3.5 |
注:混凝土管包括石棉水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