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7741|回复: 0

科技学术交流内容的专与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1-6-12 16:50
  • 签到天数: 71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以坛为家II

    累计签到:987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07-7-10 15: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科技学术交流内容的专与博, s9 _% N7 |+ G  C8 m

    , D0 V. K# ^3 {: ~+ ]; M6 l, Z5 p
    6 k  k8 {' w" v: V2 N云南省科技学术交流中心 段尔焕3 {: g" W# O- ?- u" `

    % G8 |" X' C0 X; G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学术交流则是科学技术传递的有效载体。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催化剂。为使我国的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学术交流,促进科技知识信息的传播,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对生产单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z/ B. Q4 ~; y
    8 a  x; \  ^5 e. a2 h8 H) a
      众所周知,科技学术交流有三种组织形式,即协会式、专题式和交叉式。协会式属较早、较传统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基础比较广泛,多由一些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缺点是专业比较单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从越来越细向综合、交叉的方向不断发展,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越来越多,而且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展。因而这种型式远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 u& H9 J" f+ @- w" x8 u; N/ u: E# k  L, Q, z2 b
      专题式一般为解决某一问题(可以是某领域的学术、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或工程难题)而组织的一次学术会议或研讨会。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会议目的性、针对性强,研究解决的问题比较明确、简洁。缺点则是实用范围小。+ T# x! G7 r" X* m0 x
    ! k- b5 @+ ~2 |' r
      协会式与专题式的科技学术交流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专业性单一及对某一专业问题的研讨具有一定的深度。+ c+ \' {0 o% r* [
    6 o( S) C# V$ m& c2 v
      交叉式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科技学术交流,各相关、相近专业知识可相互融会贯通、相互碰撞、相互启迪,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形式是近年来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跨越学科的新形式。
      l. G; A$ H$ I
    0 `3 r! x6 A& Q7 w# q, i4 t* W  交叉式的科技学术交流最大的特点则在于学科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即学术交流内容的专与博。
    : Q6 M( l. Y$ I
    - q& r7 r8 C6 S. ?% K% h* _* s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系统、从分化到整合的发展过程。古代,生产方式原始,因而生产工具也比较单一。近代随着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内然机的诞生,出现了机械、动力、材料等综合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界,涌现出一批一专多能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 A: `) n4 Z( L1 a" \
    6 Q; ?; t- _1 g% Y7 ^2 I  达芬奇的绘画使全世界为之倾倒,他的这一技艺早为世人所知。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他还设计过军用大炮,他画过的直升飞机造型图与现在的直升飞机很相似。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画家,而且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涉足了艺术和技术的诸多领域。  M+ z9 r& c) B% g
    7 r" s. T7 i( b9 _
      我国建国后涌现出的老一辈科学家,大多是一专多能的专家学者。他们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0 w. a. ^7 b

    4 y' e, F6 w2 m- H  ]! J3 U2 _& U  杨振宁、李政道两位美籍华人科学家都是研究物理的,而他们近年来则分别发表了《艺术和科学》、《物理学与美》的学术论文。这表明两位科学家不但研究本专业的学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交叉学科相关领域的内在联系,他们在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必将对一些边缘学科,以及学术交流内容的专与博等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
    - [1 ^) I$ J1 l1 X
    + z0 X( h4 W& i  最近,在由云南省科技学术交流中心牵头举办的全国“99地震研究与工程抗震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耿乃光研究员除介绍本专业的交流成果外,还附带介绍了他对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早已失传的砭术研究成果,而就是这项附带成果的介绍却引起了轰动。6 |5 s. C. c9 c/ E5 I

    1 }9 ^* y6 I, K  那么,地震研究的学者怎么会研究中医呢?原来耿研究员在研究地球科学的时候发现了“泗滨浮石”,而这种石头有许多特异功能,古人就是用这类石头来治病;这就是古代的砭术。耿研究员从砭术的研究出发,提出了中医针灸和经络学说起源的一种系统解释。对耿研究员的成果我们尚无法作出准确的评价,但不能不承认这是跨越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成功研究的现实范例。他的学术交流无疑是一次成功的交叉式科技学术交流,因而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他的“石头”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关注。2 `; O) J- v$ N( j/ {' O( }

      w5 M( g  q+ z- \7 x! i5 E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各专业之间科研领域的横向联系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形式单一。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互不往来,科技学术交流组织形式的老化严重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3 ^8 M$ u% p) Q2 `3 @$ A  W

    * G* d- f% F1 u6 `# t2 E  可喜的是,党和政府日益重视科学技术交流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界也正进行着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重大改革,调整专业学科设置,由各专业单一设置向文理并重的综合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学术交流也向着多样化、多渠道、多学科的方向发展。' v: C( Y* d& L: T
    8 J) N1 R# o: Q( s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科技学术交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其它形式、方法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跨越“条块分割”的学术交流符合科技学术的发展规律。交流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学科与学科互相启迪,互相碰撞,互相渗透、融汇、激发科学技术的传播,因此,坚持科技学术交流内容的专与博,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3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