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6622|回复: 0

肖纪美院士谈科技人员的人文素养:先专后博 博助于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1-6-12 16:50
  • 签到天数: 71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以坛为家II

    累计签到:977 天
    连续签到:2 天
    发表于 2007-7-10 14: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肖纪美院士谈科技人员的人文素养:先专后博 博助于专
    ( ~0 |; w- ^3 t* X9 o1 i' _科学时报 (2005-10-25) 6 L. `: b0 O) y% E
             - G, X8 k* Y9 I! T/ V4 f% q
            " }, c7 O/ q, i8 r  P0 I
    记者:肖老,您对科技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关注,前不久在南阳召开的“科学·技术·人文”论坛会上,您的发言使我们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材料学科学家,请您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谈一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
    2 ~# i, {/ }5 m4 H$ z. c/ \
    6 r- ?" m: ]  ~$ v: |& E. C肖纪美: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学理工的,人文素质教育及科技素质教育分别是德育和智育所必须;若要德才兼备,则这两种素质教育,不可缺一;对于学文科的,在科技迅速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吸收科技方法和内容,走理渗入人文的道路,将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但是,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知识不恒等于能力。学习了人文方面的课程,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只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条件;不等于说,有了这方面知识的人,他在德的方面的素质就提高了,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 w; v$ h9 r; u1 v2 j7 A) j1 E  K5 q
    在材料学术界,我忙忙碌碌60年。屈指初算,单独及合作发表论文500篇;出版24本著作;在国内外作了约500场学术报告。在科研活动中,我深感物质科学涉及社会科学、经济、人文与文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就拿材料科学来说吧,材料学是一门技术科学,材料学的宏观分支、材料问题的分析和表达等,都涉及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学科之间,在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均可相通相融,这便是交叉与类比。人生追求真善美,我在材料界追求一生,少习诗文,深感一些有哲理的韵文,画龙点睛,给人印象深刻,效果显著。我有诗曰:“哲理化情韵,真善依美撑,殊途归境界,同皈何需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 D6 V% ?6 U# P6 \) S8 r
    - Q4 i1 \3 F9 U2 o: I, B记者:我曾经拜读过您的两本诗集《士心集》与《志怀集》,您的许多诗篇都体现风、雅、颂、赋、比、兴的完美结合,甚至对于那些一般人难懂的科学技术与学术题材,也写的得心应手,常常借诗达意,渗之以情,将枯燥的材料科学问题,阐述得入木三分,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从这些诗篇中,足以看出人文修养对您的科学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您对如何提高科技人员的人文素养有何建议? 8 k. |/ P8 M5 g9 p

    ' g* m" L* h4 z, V# a8 m肖纪美:我业余学习作诗,尝试以古诗、新诗、词、对联等文体来叙事、描绘,借以抒情,达意、明理。我疏于作律诗及绝句,因为平仄对仗要求严格,力不从心。只是期望“士心为志,诗以言志”,“以诗抒怀”而已。 5 E! {7 ~% ~8 J+ H
    3 _; Y, S* m6 ]0 r/ R- u. i
    要说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一是要加强大学,特别是理工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大学校长是教育家,应该有足够的人文素质,才能完成这种重要使命。据我所知,我们有的大学校长在外事活动和重要会议作报告时,经常出现常识性的错误,令人啼笑皆非。连大学校长都缺乏人文素养,说明加强科技人员人文素养是多么重要和必要。二是要精简陈旧、重复、繁杂的专业课程,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安排一些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三是科学与技术本身也含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专业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如方法论、技术史等。四是开展人文学的选修课,如中西哲学概论、中西文学鉴赏、自然科学史、科学方法论、艺术欣赏、心理学概论、经济学概论、法学概论等。教师要能将这些内容讲得深入浅出,启发兴趣,引人入胜。五是经常结合形势需要,聘请校外名流,给学生作专题报告。六是结合校园文明与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场报告、一句名言、一幅名画、一首名歌,也许会使人终生难忘。七是组织学生参加有益于人文素质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 ' o$ E1 k  {0 s* ]/ m
    3 D) P* @& v( x5 p; [6 d6 a) H
    记者:您在几十年的科研实践中体会最深的科学理念是什么呢?
    1 R) i( }  g( ]9 p9 @, g/ n; l4 ?
    * A1 w$ V9 }- j4 k7 t肖纪美:淡泊名利。我终生教书,洁身自好。搞科学研究,要认真实践,不能不懂装懂。我在一首诗里写道:“不知为知凡人病,谦受益兮满遭损。博学审问又慎思,学界争作上等人。”我很赞赏一些名人说过的话,要勤学、慎思,审问,实事求是,求真求实。古人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易·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子》),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以把学习视为与生命并存。我一辈子也学了不少东西,只有用过的,才理解得深,要做到学以致用。要成为博学的人。维纳在《控制论》中有一句警言:“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被忽视的无人区。”要做出成就,就必须专与博结合。博而不专,则为“万金油”,治不了大病,专是博的基础。从实践和认识来看,应是先专后博,由博再专,回旋式上升。总之,我的观点是学、思、问并用;学以致用,用有助于学;先专后博,博有助于专
    , T6 [  d2 j% R" F1 X/ f& }( S3 H0 y: v3 ^, w" H
    记者:肖老,您的这些治学精论,我听了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注意到,您除了强调专的重要性外,还特别强调博,为什么说专家也要博学呢? 3 O! J* p% z! b7 X0 e$ d6 w
    ! y+ G8 U* b" Z, Z
    肖纪美:专家也要博学。这是因为,知识越丰富,则产生重要设想的可能性越大;有重要独创性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而博学的人,工作停滞不前时,从外行的交谈中或对貌似无关的现象观察中,可以获得启示;移植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方法,只有博学的人,才能善于采用移植。我在科研工作中,很强调文理结合,类比交叉,没有广博的知识,是很难做到的。我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中外古今几千年,反复论著数万卷。何须重复耗年华?交叉领域育新观。”10年前,我还写过一首《治学八步》诗,依个人经历,将治学扩展为八步,即趣愿、勤学、慎思、敢问、时习、辩证、组建、延展。 " a+ G2 v% E0 F
    ; b0 M" h3 ?2 m" {3 R9 y+ K
    诗文引述如下:$ N: ^1 L% L( h1 S  @4 j/ @
                         启己初学,引人入胜。   
      O& ]( V. ^: K8 y7 o  l1 Q9 V                     知识浓度,随学而增。  d- v3 n0 b( A2 P/ C: e4 F! @8 b4 p
                         不罔不殆,融合均匀。  m4 Q% ^4 Z8 v6 a3 Z) f
                         正反纷争,真理分明。- P5 B7 s; j# }9 ?+ t
                         感性理性,回旋上升。; H. Z* N. R3 C+ J' D
                         反复推敲,求是寻根。
    + J1 K6 o7 y* G& a8 I                     交叉类比,组建理论。" P- `" a1 K! g) `" K
                         广泛应用,再次提升。) [6 l1 A3 d* U- q+ c

    8 ^- z, e: u: |记者:肖老,对青年学子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 N; K8 F% a4 {. D& w& N( U% r1 C3 E* ?4 l7 ~8 p
    肖纪美:我是湘人,愿引楚人屈原《离骚》以互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2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