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以前我们的全球CEO几年都不来一次中国,现在一年就来两三次。”英维思运营管理中国区高级市场经理刘佳说,最近的一次就在上个月。日前,英维思刚刚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第二份长期合作协议,为中国海南正在建设的两台65万KW压水堆核电机组提供安全和分布式控制系统及解决方案。
3 k; `# s3 Q4 A( }. V6 O
* |+ Q3 R+ G/ ^" @" g
2 {! ?0 e' X, G q. } _7 F& T6 F j6 |
无独有偶。全球最大核电公司——法国阿海珐公司一再表示,相信核电业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会有很大空间,他们正在努力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计划加大投入,并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区总部,中国区总部与该公司亚洲区总部平级,直接对阿海珐设在巴黎的全球总部负责。此外,西门子加速技术转移,成立了“西门子中国北京研究院”;施耐德电气则把亚洲区总部和中国区总部同时迁入北京望京科技园。
D' q, {" H% \+ C0 K
& o5 B3 S7 k- O; h, D* {其实,如果将这些跨国公司的动作与国家能源局最近发布的一组数据联系起来,或许能看出些许端倪: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7500万千瓦,未来10年投资将超过9300亿元。而目前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仅为50%,也就是说将有近5000亿元由跨国公司来分享。
% I5 r# f1 h' E4 p6 N
# Q1 I: Z+ ?. p6 J6 }
) E- s4 ^( `+ |5 x6 n% N正如英维思所表述的那样,“在美国一年也未必能签一个项目,而中国一年就可以签几个项目”利益诱惑下,不得不看重中国市场。
+ V; _( l. @! L, f
) I6 B5 V2 R, i0 ~$ j+ ^+ c的确,尽管中国目前运行的核电机组装机不值得一提,但在建的机组却多达23台,总装机2540万千瓦,占世界57台机组的40%,成为了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再延展到整个亚洲来看,亚洲共11个国家正在建造18座反应堆,约占世界在建反应堆总数的70%,全球核电东移的趋势已然明显。
% a) {4 `' M {* o9 `2 `' c& x' }
, F9 w$ g; F% Z: l市场的诱惑 Z' o/ E3 G9 l/ X. |% N1 k( T
3 ?# @& U. D! c8 M3 S( ]4 k" }& a
最近一次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吸引了来自核电技术最发达15个国家的200余家展商参展。 ( v- M, o. _) |! P( @3 G8 ]7 W5 q
) }5 l: @. C# Y0 V8 H无疑,这些厂商都是冲着中国的市场来的。按照《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设定,若要在2020年完成非化石能源比例达15%的目标,核电规模至少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而目前国内的核电装机量只有900万千瓦,未来有高达7到8倍的增长空间。
' c* _6 O) s2 L" \5 i+ \+ b& [
: l$ ]( e |7 F4 r4 N4 ?而且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电管理条例》有望于今年年底前上报国务院。《核电管理条例》将重点体现对未来核电开发的支持,其中将大力推动内陆核电站的开发建设。& I& L3 V% Q# o/ w. ~0 j+ R
核电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而在建设周期之前的另一个5年内,需要展开前期规划及准备工作,这就需10年的时间。因此,要在2020年完成75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规模,就需要在2015年前后开工建设,2010年开始展开前期规划。因此,未来5年,将是核电企业们迎来大量订单的黄金期。 . Q) P q; G! R$ T3 d! f
! @1 U; e( R# w, Y/ F
而一个核电站包括各种系统共计300余个,需要各式零配件数万套。一个超长的核电产业链,将给多少企业提供机会?
% _5 V) f# T& X6 T
" F* w. P' c* ?( U9 S# F" A仅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为例,与其合作的跨国公司多得难以统计。比如,与西屋公司建立起高层定期协商机制;与美国绍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致力于世界核电和能源市场的拓展;与韩国电力公社、斗山重工、比利时哈蒙公司等就相关领域合作签署协议。等等。 ( |8 S. f& y2 I& `7 W% D- W
6 }' F) t* D* R% R
就连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比尔•盖茨也看中了中国的核电市场,去年11月,他率领美国泰拉能源公司来到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总部,探讨泰拉能源公司研发的“行波堆”技术及其后续合作开发计划。
/ R5 n5 m7 X) Q+ v! r3 F* o' S
8 a& |, W0 w+ P5 p. C1 u英维思集团全球CEO沃尔夫•亨里克森(Ulf Henriksson)接受《能源》杂志记者专访时也一再表示:“当今,中国的新核电厂建设在全世界独领风骚,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其它国家也将大力发展核能。而我们相信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核电建设机会的主要提供者。” % K+ G. ?. \) z9 v( A
5 K' s: Y. y; N- X( h, s
亨里克森坦言,一直以来英维思都把中国作为重要战略市场,这家总部设在英国的跨国科技集团公司,1982年就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SFCL),开展自动化业务,并在制造和工程机构和设施上进行大量投资,包括上海的SFCL工厂,在青岛新建的控制工厂,和上海的控制工程中心。目前,英维思已在中国新建核电厂控制系统市场中占有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4 x3 o# Y( u7 W: j" A3 R; k) w
+ A9 L; ?% n* F8 l6 L
中国需求:技术而非资金
! e9 U9 x* R* I. \8 P1 M( h6 d9 E9 e+ M9 ~1 z1 U A) n
进驻中国市场,首先要了解中国到底需要什么。而近几年,中国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是资金,而是技术的转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郁祖盛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如何组合自己的核发电技术,比如是选择AP1000,还是EPR,这些都将决定哪些国家的核电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 s) T- g( R4 F0 f
, L1 I/ ^% S; [" d! i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曾多次召集代表美国公司利益的高级官员开会,要求他们在中国核电站建设过程中谋求一个有利的位置。于是,美国提出能向中国提供核电站的基础技术。
2 P7 ?) w+ a. _3 t% o+ B+ N' Z; R t0 D: i( W
而在反应堆容器、供水泵、汽轮机、发电机等装备等方面,日本企业却有优势。经过多年来的竞争与发展,日立公司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每两年就能制造出一整套100万千瓦核电站的水平。
! j- X2 f4 _/ O( [# n4 E* s1 a4 h2 I* r4 O0 k7 H
对于法国,自然是继续借助与中广核的长期友好伙伴关系力推EPR。
0 H: ~6 N" Q; N% |/ A/ S亨里克森也承认:“加强技术和工程方面的中国本土化,一直是英维思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基础,而且将成为一个持续的趋势。”
1 v7 ~! {* O4 n; \ D( |% H
* l- B- P" u( Q而选择技术转移对跨国公司来说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当前,最著名的台山项目依旧如火如荼,而项目产品提供商之一的法国阿海珐就曾为此左右为难。阿海珐中国区副总裁、主管核电业务的聂立凯坦言,技术转移是阿海珐慎重考虑之后的决定,公司并不担心会因此被中国人超越。当然,阿海珐也有自己的目的,他们的新蓝图是把与中国的合作范围扩展至全球,实现更大规模的双赢。 V) z7 x: ^/ m7 T+ A
) @( M, k( z2 o2 u2009年年底,阿海珐与中广核合资组建了WECAN有限公司,专为两家公司今后在中国承建的核电项目提供百万千瓦级反应堆的工程设计、采购服务以及EPR项目的海外推广。为了帮助中方尽快消化EPR技术,阿海珐从台山1号机组就开始让部分中方工程技术人员飞赴法国本土观摩和参与设计,然后随着工程推进,逐步将设计讨论移至中国国内进行。
; z T- c$ \, K# V1 e+ {0 w# `+ A9 H8 q- ~' e! h1 d4 l
的确,在技术争议持续加剧的今天,要想让中国市场不完全被比较成熟的AP1000吃掉,作为法国技术代表的EPR不得不加速在中国的渗透,而中国不再需要资金,而是技术的转移,阿海珐对台山项目的重视可想而知。“法德两国分别有735和300位工程师在为台山项目而忙碌,数量甚至超过了中国本土的2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