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功率三角形中,视在功率是由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组成的向量。毫无疑问,有功功率转化为电力系统中的机械能,热能,光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无功则系统中的电感和电容之间相互传递,虽然不做功,但并非不存在。通常,为了衡量有功在总的视在功率中所占的比例,我们把有功与视在功率的比值被定义为功率因数。 在电力网络的运行中,正式因为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所以我们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因为这样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但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也不能降到零,因为电能的传输是在磁场能与电场能之间交替转化而向前传递的,理想状态下磁场和电场是不消耗能量的,那么磁场储存的能量和电场储存的能量就是无功功率在时间上的积累。也就是说,能量传递的前提就是要有磁场和电场,也就必然要有无功。 那么这个无功的数量到底是多少才适合呢?简而言之,就地平衡。电力系统中的容抗会发出无功,感抗消耗无功,理想状态下,容抗发出的无功等于感抗消耗的无功,此时的无功功率即达到了平衡,此时传输的功率就是自然功率(由电网的结构和电压决定)。 为什么是就地平衡呢?虽然无功功率并不消耗实际的电能,但无功功率的流动会造成实际流过的电流远大于需要的电流,这样线路上的损耗(网损)大大增加,线路电压会有所变化,相应的变压器容量也会有一定的浪费。所以我们并不希望无功在系统中过多或过少,过多的无功会使损耗增加,电压上升,同理,过少的无功会使电压崩溃。由此也产生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这个想法,也就是电力系统的AVC。 从设备上说,无功的电源有很多,主要以容性电抗为主,同步发电机,同步调相机,并联电容器等,同样无功的负荷以感性电抗为主,感应电动机串联电抗器等。传统的无功的调节主要依靠同步调相机,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现代的电力电子设备对无功的调节有了较大的推进,SVC,SSC,STATCOM等设备的研制与使用也对现代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