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 d" F X9 q 这位国际风电专家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了解,目前,一些企业正不计成本地争夺着风力发电项目,圈占着风力资源好的地域。就在国内风电投资者大干快上之时,国外风力发电设备厂家却钻了国内建设单位缺少经验的空子,纷纷乘虚而入,使风电设备上千亿元的“大蛋糕”眼睁睁地被外商分而食之。 0 T! C/ R0 ^0 H
# N# w6 E. m; o5 Y7 Y2 @! `
据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士测算,按照内蒙古的风力资源条件,风力发电正常的盈亏平衡点应在每度电4角8分钱左右,如果企业中标价在这个基础上低了一两分钱,还有可能通过加强项目管理等手段加以消化,倘若低于3分钱以上,则根本不可能保本经营。因此必须依靠项目经理从预算和工程的实际操作中“抠”出来。 ) L" |3 X/ \9 k9 s& [: _6 A: q2 o* [& ? m- C/ W" [( r
然而实际上,目前的竞标都处于非理性状态。从最近国内的几次特许权招投标来看,尽管竞标方都设有成本底线,但几家大的能源公司几乎都在互相杀价,就连行业外一些不太熟悉风力发电的投资者也纷纷往下跳。为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认为,这种没有项目经理前期评估的“无组织状态”,将使风力发电陷入全行业亏损,同时也背离了国家鼓励风电产业发展的初衷。 ! B4 g/ s9 f' m' }" N5 U2 e$ w3 }5 K- U. ^
据了解,由于项目准备时间仓促,国外风电项目高管人员的年薪又过于昂贵。因此,风力发电的投资者都抱着先“中标”再“请人”的微妙心态。今年,到内蒙古考察风力发电项目的20多家民营企业,由于缺少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费用分摊管理政策的了解,加上临时出战的工民建项目经理没有谈判经验,因此在特许权招标过程中,纷纷出现了“跌眼镜”的高报价。 * u9 v5 N1 ~; N q4 j0 t
2 j, D) m9 [ L o 令人玩味的是,众多竞标者却表示,他们之所以不计成本地争上这一项目。一是准备应对国家可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强制性要求火力发电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二是等拿到项目后,苦熬到国家政策性地调整风力发电定价。有关人士认为,大型国有发电企业之所以在前期不计项目成本,皆因电力企业改革还没有到位,反正项目不论赔赚“都是国家的”,没有形成有效的项目管理成本约束机制。可以说,没有“国产风电项目竞价招标机制”的风电项目,一是不具有真正市场意义上的约束力,二是没有项目管理考验的“对比性”。 $ O8 t3 ]% l+ I8 Y4 L
F5 p. u) o! p: }; t0 V) j 可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周密的项目前期筹备和策划,我国数千亿元的风电设备正面临着被瓜分的局面。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国家规划,未来15年全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000万至3000万千瓦。以每千瓦装机容量设备投资7000元计,未来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将高达1400亿元至2100亿元。而与风力发电项目的一哄而上相比,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产品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无法与国外厂商相比。据悉,目前我国较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厂家只有新疆金风科技公司和2004年才涉足这一行业的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国产化程度非常低。仅以去年为例,我国风力发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进口产品就占到72%。 6 C( T" ~7 W8 h0 V! \- 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