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2772|回复: 3

[原创] 谈谈英文技术资料的翻译工作( 陈道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6 1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谈谈英文技术资料的翻译工作
, W) n1 M+ d" {9 n7 I4 o. Q                                                陈道元   2001年11月初稿,2008年10月修改: Y+ n' x1 v4 }, @% S/ k3 x+ ^

  F1 J# A4 c2 |# L! V% \/ T6 j8 S$ u道元按: 这是我阅改某公司年轻朋友技术资料译稿后的讲话。谨供年轻朋友进行国际标准或其他英文技术资料翻译工作时的参考。
4 `; X) x8 @, s; Z
6 w, y5 E0 n! K / c7 n7 F3 z6 W) }5 N+ E# {
" N4 g5 x/ P, s0 P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要走向世界,中文英文的翻译工作越来越重要了。一般的翻译工作有别人干,我们自己的技术资料的翻译看来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没有其他办法。1 O' O  X/ x# k( p* k7 M+ |; ?6 D
" |" G* ]$ a) L. `' z
    今天要谈三点:翻译工作的三原则、这次改稿的示例和技术资料的编排格式建议。
9 P6 J, a6 o9 p1 J( \7 ^" h
6 q, _! c9 w7 t+ o8 L/ Z! m% p                                                           一   翻译工作三原则
1 V# @9 t+ f  R* U& Q+ v6 Q* b- Z- ]; |
    我国的翻译工作是从将梵文佛经翻译为汉文开始的。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一位吴支谦翻译佛经,并提出直译、意译问题,主张意译。后来东晋的鸠摩罗什、隋朝的真谛和唐朝的玄奘又翻译了大量佛经。这三个人被称为佛经三译家。* m6 k' f7 G' n5 u# |$ I

3 P# r( X  e7 o& K( X% A    清朝末年的翻译家严复在他翻译的天演论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后来人们就把“信、达、雅”作为翻译工作的原则和标准。信、达、雅,也就是忠实可信,达意通顺,文字优雅。- c9 t) t" b4 W( n! e
3 z5 B9 `0 M: f; X: M
                                                                “信”— 翻译的基础
0 {+ H! {5 T1 j* ~$ m. R) Q+ o+ [( h! R2 s
    翻译不是写文章,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写,而应将原文正确如实地表达给读者。
# a( G) W9 x& o9 T1 G2 p: h! o: g$ W8 I: C; `  W( V% J
    进行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有相当的中文、英文和资料涉及的专业水平。如三个条件不具备,自己写不好中文,看不懂原文的外文和专业技术意义,怎样将它表达给读者?
  x! k* t3 ]  c7 M$ \5 @, {5 t- ]: @
    即使三方面有一定水平,还要认真阅读原文,正确理解它的意思。需要准备详细的好的字典、词典,包括通用的字典、词典和专业的字典、词典。要有查字典的习惯,有点问题就查字典。生僻的、自己原来不认识的字固然要查字典,有时一些常用字在一定场合有特殊意思,和自己熟悉的不大一样,也需要查字典,通过查字典常能帮助你找到适当的意思。年青同志熟悉电脑,可能习惯用电脑上的字典、词霸。按我自己的经验,这些字典、词霸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作为主要工具。
1 p$ g4 c7 S; y
0 N1 {4 m) ^. p8 c6 L- C3 }有一个有名的例子:30年代鲁迅有一篇文章,批评当时有人将Milky Way译为“牛奶路”,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河、银河。银河还有一个英文字galaxy,看来也是从构词成分galacto-(乳的)转化的。这例子是翻译工作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不要在自己的翻译文字中出现这样的笑话。
9 a# E  F5 f/ j1 E- c9 I# }$ I) ]  O0 j# i/ ^
    要注意原文中正面还是反面的意思。不要因为疏忽大意,将反面意思译为正面意思或相反。因此,有点疑问就要查字典,甚至不是一本字典,要反复揣摩,将原意尽量弄清楚。! h  [2 M9 D) e1 _1 L( o9 `

( d  g' y$ T2 c8 l' X                                                                 “达”—翻译的主干! _. r0 ]+ A4 j- r; r* Z: f" m

6 [% H+ _! r' G& Z; W    译者要将原文或作者原意用文字表达出来给别人看。单正确理解它的意思还不够;还要将它用适当的中文形式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不要把话说得颠三倒四、疙疙瘩瘩、含混不清。
/ ^( Z/ K% D1 @7 ^- D! E) w0 s8 `& s; Q' l/ s
    要注意英文语法和中文语法的区别。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英文原文的语法。例如,英文常用倒装句,被动式;中文常用“顺装句”、主动式。如认为改变原文语法形式好,就将它改过来。
) e( p$ V/ a5 @0 u: s; Q" ]" ?- |2 M" I" }2 l
    要用标准的习惯常用词,不用自造的、不常用的生僻词。这可以使文字准确、自然、不别扭。' s& }* y5 B4 j& U+ n
: v- ]) i/ h2 R: S  ^& y" l% S9 Y
                                                                 “雅”— 翻译的加工9 r& |" [4 B/ F5 Y2 O, j/ N
9 m0 N3 h! Q$ |+ ~6 {: M( J: E$ M
    对于文学作品说来,文字优美非常重要。特别是诗,既要意思好、意境美,又要朗朗上口,真不容易。技术资料的翻译比文学作品的翻译当然容易得多。但是也应作到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条理清楚。这是对任何文字的基本要求。就这一点说,技术资料的“达”和“雅”是近似的。
" {( t, V9 D. b& F0 c. l% z& a: I1 c9 F- a* @# [2 f! n
常有人认为翻译文章就是有些别扭,读起来不舒畅,自己翻译也不讲究了。其实这样的译文不是好的译文。好的译文应能作到象是译者自己写的通顺文章,读起来很舒服,甚至是一种享受。例如,新闻不算是文学作品。“参考消息”上登的都是翻译稿,我觉得那文字写得好,很通顺,象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原件那样。, G7 K1 @; E5 Y
" R4 d( i4 {8 F' S6 u# I1 k
要作好翻译工作,就要细心推敲文字,要让它达到自己应有的水平。不能初译出来自己都不想再看一看,不尽量改得好一些,就交了出去。那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 有损形象、浪费青春。以这样态度作任何事情,都只会觉得是负担、苦恼,感受不到劳动后获得成绩的乐趣。
+ k" O3 R- B* q8 U* x6 B" C
, C* p( ?1 L( t    信、达、雅应综合地体现在译文中,不能割裂开来。有人说翻译有两种:意译和直译。简单地说,意译是按意思翻译,直译是按文字翻译。按信、达、雅的要求,意译和直译是统一的。不能不对应于原文文字只把意思说出来;也不能照原文字面翻译不管意思表达是否恰当。对于技术资料翻译工作说来,更应该是这样。
- F( G# u% u9 R; w; X$ Y, |) T) ^& ^1 A0 P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在台湾的一位翻译家余光中,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到翻译文字不应“西化”问题。他举两个例句:贾宝玉向林黛玉说“事实上,林小姐,我真的很爱你!”或“林妹妹,其实我真疼你!”这两句话意思完全相同,也都符合中文语法,但前者就比后者“西化”得多。还有位朋友告诉我一个西方电影的一个场面,一个人向刑场跑来,对正要行刑的刽子手大喝一声:”wait!”中文译为“刀下留人!”显然这比译为“等一会!”恰当得多了。这样的翻译应是“信、达、雅”高度结合的。, z# P/ A) y9 l% [
# v" E/ \$ t6 [9 T9 N1 w
    50年代初期,我20多岁时候,曾翻译一本俄文小册子“电唱机”,约两万字,投稿到人民邮电出版社。不久,出版社将我稿子前面相当一部分以铅笔修改了,寄了回来。说我文字还通顺流利,但有的地方译得不严谨,甚至译错了。让我参照修改部分,把全稿改好,再寄过去。我读了修改部分,看到自己的不足,修改了稿子再寄给出版社,出版社将它出版了。这次经历使我体会到翻译既要通顺表达好意思,又要认真翻译文字,对我以后翻译工作的帮助很大。我永远忘不了也永远感谢那位为我认真改稿我又不知名的老师。
$ ^" K  @. V( ]0 [( w! U8 I2 c" C$ W- R- e
    技术资料原文作者的文字工夫不一定很高,我们自己也不全都比他差。原文没有把话说清楚,少说或多说了一些话,或层次、条理安排得不好,这样的情况是会出现的(文学作品中可能少些)。怎么办?根据“信”的原则全按原文翻译吗?不!综合考虑“信、达、雅”三原则,我们应该在译文中对原文不足处作必要的补充改正(不是修改原文,那是既成事实)。这样作不是不忠实于原文,而是更忠实于原文所要表达的技术内容,忠实于读者。9 z) M9 A% T- s% ^- G7 J# `$ E' d
/ V) _; S! U1 f" Z; X
    信、达、雅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的译作不可能作到绝对的信、达、雅,但只要译者自己明确这样的要求,按这方向努力,翻译水平就会越来越好,以至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是肯定的。最近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关于中国足球的节目,说到国际足球教练米卢有一顶著名的帽子,比赛时米卢一定戴它,上面写着一句话:“Altitude is everything”,节目将它译为“态度决定一切”。这话非常好。这是米卢的根本原则,其实也适用于其他工作。作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努力,有了这样的工作态度,总会有相应的成果。这里特别要说明,这翻译也好。如译为“态度就是一切”,虽然按文字完全没有错,就有些费解了。
- K$ y, t! I% L# D' b: b4 d) E$ h. F
    因此,翻译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人说翻译工作没什么,电脑都可以翻译。我不相信这话,也不会因这样一句无知的话影响自己对翻译工作的认识和兴趣。我对现阶段电脑上的词典、词霸都不很满意,还谈什么电脑翻译。可能将来能用电脑作一定的翻译工作,但那水平不会很高。因为,两个国家的文字语言各有其复杂多变的规律,不可能象1+1=2那样对应。翻译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费脑筋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果说不能用电脑创作或翻译小说,当然也不能用电脑作出好的技术资料的翻译。
4 ~. _1 F6 W8 C8 o
5 P6 s( J# u8 O8 \3 l, i$ T3 T    这里说的是翻译工作的原则,有通用性。不仅适用于外文译中文,也同样适用于中文译外文。但是,由于我们的母语是中文,对外文不够熟悉,将中文译为外文作到“信”就不错了,作到“达”“雅”更加困难。我们中国人很多人的英文很好,但对外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还是请了不少外国专家。请他们干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最好请懂中文和技术的外国人帮助我们将中文资料译成英文资料。当然,这样的外国人是不容易找的,一般需要我们自己翻译。这就要求译者自己首先熟悉这种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熟悉有关的原理和术语。否则,对于勉强将中文译成英文的资料,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都看不懂或看起来太费劲吗?例如,要是将前面的例子反过来,将中文的天河、银河译为sky river, silver river,有谁看得懂呢?不又是笑话吗?
3 p8 l( e5 A5 r% G5 p# h3 l
) s5 {3 q8 N6 Y' |0 w9 c; P  J5 [                                                   二    改稿示例
+ h$ f! j' v7 k9 h3 @9 i: Y  u8 W0 J. R! M0 K8 n. w. S
    下面说说在这次改稿工作中遇到一些具体情况作为运用以上翻译原则的示例。7 \! A' Z5 }6 {; ?) }$ {
& C3 p; b' x! E
    一本资料的名称是XXX power line carrier system,按字面应译为“XXX电力线载波系统”,但它实际是载波机说明书,按我们的习惯译为“XXX电力线载波机”好些。% J+ j  B* u2 Q# ]: Z$ C
3 L: B- T! Y6 w: y5 Q
    Module常译为“模块”,是含义广泛的词,可以指软件也可以指硬件。Output filter module按文字可译为“输出滤波器模块”。其实它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出滤波器盘”。我看在这里译为“盘”比“模块”好。
0 B$ O2 R0 I! w# }# x- s/ w) R
    A和the是英文的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中文译为“一个”和“这”。在英文中经常使用,不算什么。但中文不象英文那样常用这两个词,如用了,就有一定程度上的强调意思。应注意在可省略时就省略,否则会感到文字累赘。
& {" W4 }# D4 `+ Z. L$ ~& `. U+ N# f
6 B+ _! [# E: C: `! Z4 o* J' p    Two可译为“二”或“两”,但两者有些区别。“二”常有次序的意思,如“第二”“二次群”;“两”常是数量的意思,如“两个人”“两件事”。即使是印着“贰元”字样的钞票,我们也说它是“两块钱”,不说“二块钱”。请注意,除非必须用“二”以外,在文字上用“两”常通顺一些。
+ g1 X) x  ?& [; X7 l" W) u8 j! r4 _- I
    翻译资料除注意中文外,也要注意有关的英文文字或符号。例如,dB不要写成DB或db,Tx, Rx不要写成TX, RX,kHz不要写成KHz等等。+ Y/ ?0 s- I. P, a8 P

9 Z8 u; s; w' K/ l    Equipment可译为“设备”和“装置”。但在通信领域都用“设备”,在保护领域都用“装置”,翻译时要注意。! Q9 ~# }% S% y, X8 J5 ~0 ~, e3 D

' u2 y0 W9 u* j2 Z# }    英文资料的第1章常是general,译为“概述”,符合我们习惯。但有的英文资料将它名为description,译为“说明”或“描述”不错,但它没有特别含义。我看还是译为“概述”好。
9 Q6 m$ t' A8 m0 e1 J; {& D$ }! @( z; K8 H, u) Y
    Effective一般是有效或效率高的意思。但cost effective直译是“经济上有效”,其实就是“经济”的意思。Spectral efficiency不应译为“频谱的效率”,而应译为“频谱利用率”。! X. q& {+ e) g0 U2 `

1 G$ h3 w8 k% M1 c    要注意正确的运用汉字和标点符号。例如“的”和“地”,前者用于形容词的词尾,后者用于副词的词尾。顿号“、”用于并列词语的停顿处,逗点“,”用于句子中的停顿处。但是,英文不用顿号。因此,如中译文中有连写的英文字或数字,如“FSK,MSK,GMSK…”等,我认为字间最好不用顿号而用逗点。3 C, S* S& b+ G# Q2 {- i9 _
/ l2 l* D& h& \* a7 U+ M1 D
    Parameter常译为“参数”(是数字),但也有“参量”“参项”意思(不是数字,而是一种物理量)。有一篇译稿根据上下文具体情况将它译为“因素”,这个词用得很恰当,很好。 , B* i$ u% W( A7 q$ m' F

/ O. l4 `3 K( G7 g- N- o    “Theoretically, this move towards combined amplitude and phase signalling could have been predicated over 50 years ago. ”可译为“从理论上讲,向复合幅度与相位的信号方面发展早在50多年前就有人预言过。”也可以译为“早在50多年前就有人从理论上预言调制方式将向幅度与相位复合信号方向发展。”后者通顺些。
7 ]' J7 T  l6 P0 X$ r7 F! m0 T1 w; m+ [3 A' |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generating FSK is to apply the data signal as a control voltage to a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可译为“产生FSK信号的一种替换方式为:将数字信号作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控制电压”,也可译为“产生FSK信号的另一种方式为将数字信号作为控制电压输入到压控振荡器”。后者将“作为…的输入控制电压”改为“作为控制电压输入到…”,中文通顺些。! }9 T7 d" y2 o* r

  N4 x' r. [3 H" K& R    要注意技术资料和文学作品文体文风的区别。例如:
& E: _3 F1 E7 y0 T/ ?9 g. j- X& k
* K2 h1 T5 c* S+ `# b1 y6 v– 技术资料一般不用第一、二人称 — 我、你。这次有一份译稿的原文用了很多第二人称,说when you start Delphi, you are immediately placed within … 这可译为“当你启动了Delphi,你就立即进入…”,也可译为“启动Delphi后就立即进入了…”。后者是无人称句,较符合中文技术资料的一般表述方式。/ @2 s' M- B" M$ T8 e* N, i& y
/ H# I% c4 v5 X
– One of the revolutionary things is… 当然可译为”“革命性事物之一是 …”。但“革命”有其特定含义,是否必须在这资料里用它?改为“创新之一是 …”如何?+ E3 f- [( B. k

# ?) y( x7 r7 H– Ancestor object可译为“老祖宗对象”,避用“老祖宗”一词,改译为“原始对象”,是否更适合于技术资料的文体?。
7 I, \) j' d2 ]: \7 l, k8 U) f% {% b& U& d/ `+ I7 M
    以上原文文字比改动文字要生动一些。可能将来的技术文字也会生动起来。如能如此,我也不反对。这里的意见仅供参考。
; _+ x. A) r+ A$ V( e
2 I4 U) z. y% K2 x* y, y    将我们自己的中文资料译英文,原来的资料应该达到一定水平。例如:) e& M3 a5 }  e2 z$ E! ~) H
1 R* {0 j* K" v% v0 t9 U4 i; k
– 一篇资料一开始说设备有什么特点,好在什么地方,接着又说它“主要有以下优点”。这样,在层次上就重复了。最好将这里的“特点”“优点”归并一下,一次说清楚。
0 f" p: V- x( z5 l
5 ?' c4 ]8 s4 Z' O' T! @– 一种接口称为“二线耦合交换机”是什么意思?译为two wire coupling exchange不能说错,但外国人能看懂吗?它的实际意思是通过二线将载波机自动交换单元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两个系统的用户彼此间可以互相拨号交换,是否可译为remote user或2 w / PAX interface?附带说一下,“二线”只能译为two wire,不能译为two line,这是标准术语,不能任意翻译。$ V; ^& ]0 b. G

! N& R& S& x9 x7 Y$ D8 |                                        三    技术资料格式建议; l% v/ m" S0 T/ _) a" W  D
5 Y  O) `% G" }' ?
    目前,对技术资料还没有规定标准格式。不论国内资料或国外资料格式都是各式各样的。你们公司对资料的格式大概也还没有具体规定,从这次给我的几份稿子格式各不相同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一个单位的资料应该有统一的格式。我作资料工作多年,出手的稿子不想让打字员再去编排,而直接付印,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基本格式,也就是给你们改稿的格式
8 M4 U5 [4 d4 ~, m/ G0 d) K! q
; W. |7 w* d! J2 c) \% X8 @    IEC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是有格式规定的。国家标准格式改了几次,看来改得越来越和IEC标准格式一致。我觉得尽管国外资料没有统一的格式规定,IEC标准的格式是有代表性的。因此我的格式也参照了IEC标准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我愿向大家具体介绍我的格式作为建议供参考。: ~: e) ]9 N+ D+ h
: j9 {: v7 s7 p4 `' k  l* s
    资料的章、节不用“第X章”“第X节”形式,而就是编号,如“1   概述”,“1.1   原理”。请注意,是“1”,“1.1”,不是“1.”,“1.1.”。以下的各小节是1.1.1, 1.1.1.1等。这样的层次最多到5个,即1.1.1.1.1。编号连同标题顶格写,不空格。章和节都要有标题,小节尽量设标题,也可以没有标题。但同一层次的小节有无标题应一致。; O* p' J1 e% _9 o/ Y( ?# B
0 P  V9 A* z7 Y7 @7 ~" s; P" a! l2 Q
    资料的每一段的开始按国家标准规定要空两个字,两段的间距和两行的间距相同。但IEC标准每段开始不空字,两段的间距比两行的间距宽一些。我觉得英文方式更清楚。按和国际接轨的原则,可能中文以后也会那样作。但目前一般还是以每段空两格开始写好,段间间距倒可以加大。
' d' {! c2 E" n& ]" W$ ~# X: M& D
' I* h* K7 t5 f% o. T- C( ?. v    一段里面的分项可以用“—”号,“—”号顶格写,后面空格再开头。分项的第2行要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每一分项一般以分号“;”结尾。最后的分项以句号结尾。如一个分项内容较多,分项里面用到句号,也要用句号结尾。并列的分项用分号或句号结尾应一致。5 V9 \% P! f( G8 e7 G8 \
/ O$ f  t9 \# O4 A
    一段里有时要分带序号的小段,可以用“a)”、“b)”表示。“a)”、“b)”顶格写,后面空格再开头。一个小段的第2行开头要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一个小段可能还要分小小段,可以用“1)”、“2)”表示。“1)”、“2)”要空两格写,后面空格再开头,第2行开头要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
. F0 _& h8 z) i+ M1 ]/ q3 V
5 z# n- J) B, e& g3 I    资料中的注要放在涉及的段的下方,空两格,以“注:”开始,后面写文字。注的第2行开头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 k) G) L' L' v! [8 _* ^% g

* k- d% P0 x, i$ I# o    资料的字的大小应该如何?资料不是杂志,杂志的字太小,资料可以大一些。但不宜太大,否则浪费纸张,看起来也不方便。我的经验正文最多用小四号(12 point)字,11 point也可以,五号字(10.5 point)更好一些。注的字应比正文小一些。章的标题的字可大一些,用黑体。节的标题的字大小可和正文一样,可用黑体。小节标题是否用黑体就不一定了。资料的总标题用黑体,更大些。4 f7 \) I+ Y0 g) l1 B% r
# U9 C4 Q* T* A$ E: [, u
    资料的页面最好宽一些。如用A4纸,页面有效宽度可以达到16 cm,即在设置页面时将左右页边距定为2.5 cm。文字的行距可设置为“单倍行距”(Word文档),也可稍窄一些。两段间的间距可设置为“段后 6磅”。章的标题的上下间距要再宽些。总标题的间距更宽些
1 ]$ A3 `9 |% {
  h. t4 L; s$ ~2 c! w* _& p; J    在国家标准GB/T 1.1里在有很多很好很具体的规定。如文字应清楚、准确、无歧义,能被未参加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理解;在一个标准或系列标准内文体、结构和术语应保持一致;相同的条款应采用相同的措辞表达,类似的条款应采用类似的措辞表达;以及图注、脚注怎样写,表格和图怎样画等等。技术资料不是标准,不需那样严格,也不能完全照搬那些规定,但编制标准的严谨精神和一些具体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不在这里一一叙述,自己去看吧,会有体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liuqingrui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1-6-12 09:43
  • 签到天数: 1307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累计签到:2131 天
    连续签到:6 天
    发表于 2009-1-17 2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So many good articles. Welcome you come here more frequently.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15 20: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加强学习。谢谢楼主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12-10 21:31
  •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累计签到:146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8-9-2 09: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1 i8 E7 w) g# t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回复 推荐 踩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3 1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