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l4 `3 K( G7 g- N- o “Theoretically, this move towards combined amplitude and phase signalling could have been predicated over 50 years ago. ”可译为“从理论上讲,向复合幅度与相位的信号方面发展早在50多年前就有人预言过。”也可以译为“早在50多年前就有人从理论上预言调制方式将向幅度与相位复合信号方向发展。”后者通顺些。 7 ]' J7 T l6 P0 X$ r7 F! m0 T1 w; m+ [3 A' |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generating FSK is to apply the data signal as a control voltage to a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可译为“产生FSK信号的一种替换方式为:将数字信号作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控制电压”,也可译为“产生FSK信号的另一种方式为将数字信号作为控制电压输入到压控振荡器”。后者将“作为…的输入控制电压”改为“作为控制电压输入到…”,中文通顺些。! }9 T7 d" y2 o* r
N4 x' r. [3 H" K& R 要注意技术资料和文学作品文体文风的区别。例如: & E: _3 F1 E7 y0 T/ ?9 g. j- X& k * K2 h1 T5 c* S+ `# b1 y6 v– 技术资料一般不用第一、二人称 — 我、你。这次有一份译稿的原文用了很多第二人称,说when you start Delphi, you are immediately placed within … 这可译为“当你启动了Delphi,你就立即进入…”,也可译为“启动Delphi后就立即进入了…”。后者是无人称句,较符合中文技术资料的一般表述方式。/ @2 s' M- B" M$ T8 e* N, i& y
/ H# I% c4 v5 X
– One of the revolutionary things is… 当然可译为”“革命性事物之一是 …”。但“革命”有其特定含义,是否必须在这资料里用它?改为“创新之一是 …”如何?+ E3 f- [( B. k
# ?) y( x7 r7 H– Ancestor object可译为“老祖宗对象”,避用“老祖宗”一词,改译为“原始对象”,是否更适合于技术资料的文体?。 7 I, \) j' d2 ]: \7 l, k8 U) f% {% b& U& d/ `+ I7 M
以上原文文字比改动文字要生动一些。可能将来的技术文字也会生动起来。如能如此,我也不反对。这里的意见仅供参考。 ; _+ x. A) r+ A$ V( e 2 I4 U) z. y% K2 x* y, y 将我们自己的中文资料译英文,原来的资料应该达到一定水平。例如:) e& M3 a5 } e2 z$ E! ~) H
1 R* {0 j* K" v% v0 t9 U4 i; k
– 一篇资料一开始说设备有什么特点,好在什么地方,接着又说它“主要有以下优点”。这样,在层次上就重复了。最好将这里的“特点”“优点”归并一下,一次说清楚。 0 f" p: V- x( z5 l 5 ?' c4 ]8 s4 Z' O' T! @– 一种接口称为“二线耦合交换机”是什么意思?译为two wire coupling exchange不能说错,但外国人能看懂吗?它的实际意思是通过二线将载波机自动交换单元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两个系统的用户彼此间可以互相拨号交换,是否可译为remote user或2 w / PAX interface?附带说一下,“二线”只能译为two wire,不能译为two line,这是标准术语,不能任意翻译。$ V; ^& ]0 b. G
! N& R& S& x9 x7 Y$ D8 | 三 技术资料格式建议; l% v/ m" S0 T/ _) a" W D
5 Y O) `% G" }' ?
目前,对技术资料还没有规定标准格式。不论国内资料或国外资料格式都是各式各样的。你们公司对资料的格式大概也还没有具体规定,从这次给我的几份稿子格式各不相同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一个单位的资料应该有统一的格式。我作资料工作多年,出手的稿子不想让打字员再去编排,而直接付印,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基本格式,也就是给你们改稿的格式 8 M4 U5 [4 d4 ~, m/ G0 d) K! q ; W. |7 w* d! J2 c) \% X8 @ IEC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是有格式规定的。国家标准格式改了几次,看来改得越来越和IEC标准格式一致。我觉得尽管国外资料没有统一的格式规定,IEC标准的格式是有代表性的。因此我的格式也参照了IEC标准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我愿向大家具体介绍我的格式作为建议供参考。: ~: e) ]9 N+ D+ h
: j9 {: v7 s7 p4 `' k l* s
资料的章、节不用“第X章”“第X节”形式,而就是编号,如“1 概述”,“1.1 原理”。请注意,是“1”,“1.1”,不是“1.”,“1.1.”。以下的各小节是1.1.1, 1.1.1.1等。这样的层次最多到5个,即1.1.1.1.1。编号连同标题顶格写,不空格。章和节都要有标题,小节尽量设标题,也可以没有标题。但同一层次的小节有无标题应一致。; O* p' J1 e% _9 o/ Y( ?# B
0 P V9 A* z7 Y7 @7 ~" s; P" a! l2 Q
资料的每一段的开始按国家标准规定要空两个字,两段的间距和两行的间距相同。但IEC标准每段开始不空字,两段的间距比两行的间距宽一些。我觉得英文方式更清楚。按和国际接轨的原则,可能中文以后也会那样作。但目前一般还是以每段空两格开始写好,段间间距倒可以加大。 ' d' {! c2 E" n& ]" W$ ~# X: M& D ' I* h* K7 t5 f% o. T- C( ?. v 一段里面的分项可以用“—”号,“—”号顶格写,后面空格再开头。分项的第2行要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每一分项一般以分号“;”结尾。最后的分项以句号结尾。如一个分项内容较多,分项里面用到句号,也要用句号结尾。并列的分项用分号或句号结尾应一致。5 V9 \% P! f( G8 e7 G8 \
/ O$ f t9 \# O4 A
一段里有时要分带序号的小段,可以用“a)”、“b)”表示。“a)”、“b)”顶格写,后面空格再开头。一个小段的第2行开头要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一个小段可能还要分小小段,可以用“1)”、“2)”表示。“1)”、“2)”要空两格写,后面空格再开头,第2行开头要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 . F0 _& h8 z) i+ M1 ]/ q3 V 5 z# n- J) B, e& g3 I 资料中的注要放在涉及的段的下方,空两格,以“注:”开始,后面写文字。注的第2行开头和第1行的第1个字齐平。, k) G) L' L' v! [8 _*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