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愤怒 2021-6-12 16:50 |
---|
签到天数: 71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以坛为家II 累计签到:987 天 连续签到:1 天
|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2007-03-24 03:0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 R" x# n/ E6 e) g: W% ^( L1 v; n+ Y: Y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记者周欣宇)中国科协今天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被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规范》用专门一章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了具体界定。《规范》指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规范》还列举了几种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 F0 R/ X% s; M/ J$ f
4 R; l, r9 g8 d6 G) t
——故意作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作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
/ e2 {, Z8 n5 l$ f8 A7 z4 t- l7 W, C, [) v
——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故意省略参考他人出版物,抄袭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的内容;未经授权,利用被自己审阅的手稿或资助申请中的信息,将他人未公开的作品或研究计划发表或透露给他人或为己所用;把成就归功于对研究没有贡献的人,将对研究工作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僭越或无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 I; `0 j) B& y1 R* ], L
2 Z, Q6 Q4 s3 |/ [
——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
9 v' j$ W3 g; L( ?* P5 }2 F8 A1 i1 L8 m; o% F3 j
——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以及其他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拖延对他人项目或成果的审查、评价时间,或提出无法证明的论断;对竞争项目或结果的审查设置障碍。
% S5 \# `1 z7 }( R' Z
k2 i7 X# N8 R" y& |6 s% o ——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包括参与他人的学术造假,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监察失职,以及对投诉人打击报复。2 s1 a* v3 s' l+ T
$ h. s. v: q' m5 c3 [ ——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在各类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出版物或研究报告审阅、奖项评定时,出于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而作出违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接触,收取评审对象的馈赠。) m; b0 _. c( ~. v
1 `2 T, @( C# _6 A( L" w8 k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今后中国科协还将陆续制定《全国学会科学道德规范》和《中国科协期刊科学道德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