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1627|回复: 1

《人大博导坠亡恩师悲痛 师兄称其被哲学"杀"死》思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1-6-12 16:50
  • 签到天数: 71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以坛为家II

    累计签到:98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07-12-8 2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 v" e1 d1 A; k2 N6 d9 ~- I
      核心提示:12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博士生导师余虹在家中坠楼身亡。余虹的恩师石璞教授对此显得很悲痛,连说“没想到他会走上这一步!”余虹的师兄伍厚恺教授则称很可能是余虹在一些哲学思考上无法寻求到出路导致他走上这条极端的道路。

    # {& |) }9 z8 W. v2 x' o0 y
    2007120814330039ed8.jpg
    余虹(蒋立冬图)

    * Q6 ~5 r7 |" C! E成都晚报12月8日报道  12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博士生导师余虹在家中坠楼身亡。昨日,余虹恩师,四川大学教授石璞和其在四川的师兄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余虹教授治丧委员会发来的邮件,希望他们能参加余虹教授的追思会。惊闻噩耗,友人痛惜。
    ' R/ J& k/ B5 L5 B
    - `7 u7 q7 |& @& l% Z余虹自杀留下遗书和博文
    & V3 Q: ?( w3 G8 j据了解,余虹教授于12月5日13时左右从自己家所在的北京世纪城小区10层跳下。警方经过现场勘查,排除了他杀的可能,属于高空坠亡。在现场,警方发现了余教授写给文学院院长的遗书,遗书中表达了对人大文学院各位同事的感谢以及对朋友的祝福。此外,余教授还在遗书中表示,要把自己的所有藏书捐赠给人大文学院。4 Y' A* G% K' s* ]
    早在今年9月13日,余虹曾在他的最后一篇博客《一个人的百年》中写道:“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 m& [% \; c3 Y- v5 C* J
    ' `( c  K5 R' L( _
    恩师悲痛连说“没想到”
    9 F9 w& ^& d8 s. L9 X2 G& T昨日,在收到中国人民大学关于余虹自杀的邮件后,余虹的恩师石璞教授显得很悲痛,连说“没想到他会走上这一步!”据余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友人介绍,22年前余虹跟随石璞教授求学时,自己每次去图书馆,总能见到余虹的身影。“他是个爱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余虹是石璞教授的关门弟子之一,今年3月余虹专程去看望过石璞教授。7月份,石璞教授百岁华诞之时,余虹再次赶来和师兄弟们一起为恩师祝寿,并送给恩师一副寿联,“在她(石璞)生日当天的学术讨论会上,余虹还作了精彩的发言,没想到他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就这样去了。”据这位友人回忆。( B- Y, L) n, t
    2 y& J# @& {1 M% v- u% ^
    师兄惋惜他被哲学“杀”死
    0 o$ \0 h" S/ F( [) T4 F. N# J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系系主任伍厚恺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五分钟,也收到了余虹自杀的消息邮件。他说,作为石璞的第一届研究生门生,他对余虹自杀的消息感到很突然,很震惊。谈到余虹,伍教授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余虹不仅是一个研究学术的学者,更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学术研究者”。5 r9 p* h. f) c" @, q: J! B7 I" p
    据伍教授回忆说,余虹是一个有着诗人般气质的哲学研究者,可能正是由于进入哲学思考太深,无法得到思想解脱,导致他走上这条极端的道路,“他在生活上可能不存在什么现实的压力,如果真的是所谓压力导致他自杀,那么很可能是在于他在一些哲学思考上无法寻求到出路。”
    & r+ V7 K0 q4 y伍厚恺教授还说,他觉得一个做学术研究的人,一定要懂得如何“走进去,走出来”,调整好心态,既要钻得进学术,也要有自我救赎的方法,学术理想不能和生活混为一谈。 (本文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郑刚 滕杨 冯石)
    7 [2 `) f. q. N1 W9 e8 k

    $ k3 Z8 R3 i2 R; o$ v0 M一个做学术研究的人,一定要懂得如何“走进去,走出来”,调整好心态,既要钻得进学术,也要有自我救赎的方法,学术理想不能和生活混为一谈。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9 15: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在世界上不容易,一定要均衡发展,社会,朋友,亲人,老师,良好的心态都不能少,否则很容易走向偏激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8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