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6438|回复: 3

[讨论] 孔子论“学”·学而优则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愤怒
    2021-6-12 16:50
  • 签到天数: 71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以坛为家II

    累计签到:98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07-2-6 15: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我们对于“学而优则仕”的理解,更是断章取义,流毒甚深。当年批判“读书做官论”的时候,一个最根本的证据就是《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
    , ^! n( t4 c/ s9 t    通常的理解,都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达到优秀之后就能够做官。于是,知识分子都有了一个情结,即读书的目的就是当官。其实,这句话也并不是孔子所说,更不是要知识分子都去当官,因为原话是这样的:" w1 ~; C: e7 J* p* ~' R: w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 G0 Y5 [) u. k+ e话是子夏说的,当然可以代表孔门的学说和思想。但是,如果我们把“学而优则仕”理解为学好以后就可以当官的话,那么前一句则理解为官当好了以后就可以学习。显然,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7 V/ Y, y5 Q$ i% k; l/ W% C. P4 i    这里的问题,关键在于一个“优”字的理解。它至少有几个意思,一个是优秀,还有一个就是优裕、悠闲,时间、精力、智慧的优裕都叫做“优”。马融注曰:  y3 ~3 X+ H9 Y; G: I# w
        仕优则学,行有余力,则可以学文也。
    : g9 N; h$ c& }4 X就把“优”字解作了优余。由此可见,下句该解作:( `0 r2 c) L" @9 }0 t' K
        学优则仕,行有余力,则可以从仕也。+ D, W/ L8 f& x: A
    这两句合起来理解,就成了这个样子:7 n  R: o  y1 ?* }" r* p0 l, M
        做官的人,有了闲暇或者余力,便去学习探索真理,这样有利于自己的人格修养和管理艺术,会提高自己的政绩。学习的人,学习有了闲暇或者余力,不妨去做做官,走走仕途,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智慧和人生的真理付诸实践,饶益众生,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 a. `3 z( M# }9 ?# S+ k! j, x
        确实,古人做官不像现在这么严格而且手续极多,只要你有能力、才智,尤其是在战争等非常时期,更加容易。范睢、商鞅、孙滨、苏秦等,都是一介平民,甚至是奴隶,但却一跃而为公卿宰辅,一人之下,万姓之上,权倾天下。所以,在士与官之间并没有多大的鸿沟。包括孔子本人也是如此,“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等,都说明做官与治学并不矛盾,转换起来极为方便。: l, {; g# h' g5 B2 o! O% r
        在子夏的眼里,做官与治学都是知识分子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但是有一个转换的机制,那就是“优”。“官”的意思是器官,“百官”为各种感觉管理器官,做官就是为君王和百姓负责,上传下达,仿佛是君王和百姓的感觉器官。但是,君王和百姓都是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所以受着自然和人生的规律所支配。; q8 ]2 J0 H: |' \4 F5 p6 Y3 U
        鉴于知识分子承担着“学”与“仕”的双重身分,载体只有一个,所以必须把这双重身分“优”化。疲于奔命的官不是好官,沤心沥血的儒不是好儒。官要通达不违,儒要潇洒轻松,都会游刃有余,然后才能使这双重身分都圆融实现。“学”的意思是效法实践人生的学问,这是根本,无论为官为儒,都应该以此为本。不仅为儒时应该参悟修学透彻,当官之后更应该有所领悟,身体力行,行不言之教,榜样天下,才是真仕。
    : C8 Z& l* o6 A子夏这两句话,到了曾子的《礼记·大学》那里,便成了:
    ) Z- u' ?6 F& ~. ]2 O" X+ B+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9 x4 r0 s3 r- D' \) K2 a% p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 _/ f5 y$ W5 z, k这两段,概括起来,就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字,是一个知识分子所必须接受的八大训练,也是治学为官的八大准则。“欲明明德”一段,是从“仕”的角度讲的,便是“仕而优则学”;“物格”一段,是从“学”的角度所讲,便是“学而优则仕”。1 W, E/ A9 M$ b2 e. f* J" |' V9 Y2 O
        不过,对于人生之真理和为官之道学习好了,也一定会得到官禄:
    ; S( |" V* a, j% x# e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 E; T$ I0 |8 y4 N君子“谋道不谋食”,是因为把道谋好了,自然会有人供给衣食。统治者需要一批明道之士佐己治理天下,所以进道之士不会忧愁衣食。但是,如果你去做农民,耕耘稼穑,难免会有旱涝饥荒;但是,只要你去学道,就会有进道的那一天,君王自会养着你,不管天下是旱是涝,都不会缺着你的。    正是这样的原因,才使得君子忧愁自己进道的境界,而不愁自己的衣食。这种观点,是非常实际的,可见孔子讲话,并没有什么高的调子,反而最最实惠。
    - j( M% S; V' ~- g+ |    古人对于入仕做“官”者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不仅要处理好公务,而且要研究好人生的课题,自己做好榜样;对于治学而为“儒”者的要求,也不简单,必须在研究效法人生真理,成为圣贤的时候,还必须去走入仕途,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官儒合一,仕学兼融,遂使知识分子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社会秩序的主宰。
    5 H( ]/ R  h2 B% M5 |. G+ d 1 `; w0 C" S. l+ v7 t" A$ X* s5 U
    转至文化发展论-%-91605-%--%-89921-%-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06: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提倡“学而优则商”中国人重士而轻商的思想跟孔夫子的教导有莫大关系。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4 15: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如今社会,做官比古代要难得多呀,没有关系就没有官路。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5-4 09: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08-10-16 2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国家裹足不前的原因跟这套思想不无关系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9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