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愤怒 2021-6-12 16:50 |
---|
签到天数: 71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以坛为家II 累计签到:981 天 连续签到:1 天
|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控 制 理 论* Y' z: M, D0 t3 j4 |% T
第一章 引论
2 m4 k ]* f% }& E3 h* y1、 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5 ~8 {5 J E
2、 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特点;9 B: g8 h! L2 @$ K/ k
3、 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 P( V1 b0 k: h( m
第二章 数学模型
' s& g; `0 }$ Z$ W* T J k" `1、 掌握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方法;
! R" t7 o' N( B/ Z% w+ u2、 非线性系统模型的线性化;; H4 Y6 r; ]- d+ x: }
3、 典型控制系统环节的数学模型及其推导方法;
. [' h* v; N2 x# t5 E H4、 掌握方框图的绘制及其简化方法;
* t7 e+ o. c& C9 H+ ?2 e3 [9 g5、 应用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 p2 d) N" B W第三章 时域分析! U, j2 v. \$ s! g" a
1. 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在脉冲输入和阶跃输入下时域响应及性能指标计算;% y. Z" H6 }7 d
2. 分析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参数变化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0 o; A1 V, Z6 y: P9 n" B3. 掌握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系统型式对稳态误差的影响,理解积分环节对改善稳态误差作用;3 K) r0 E5 k! S! G5 w3 ~
4. 掌握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并能用相应的判据分析和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8 H! x9 E7 U' k' x5 Z6 U
第四章 根轨迹法5 B. q/ N6 d$ J: E. `( o# [& L* |3 W% N
1、 了解根轨迹法的概念;绘制根轨迹依据是什么?幅值方程作用是什么?
1 R" @3 c+ ?8 V* ?6 g* v2、 掌握常规根轨迹、相角为π,0及迟后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方法及要点;
) C3 `8 D7 l3 |! `, W3、 对于多回路系统和参数根轨迹,如何绘制根轨迹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
/ q a7 |1 I5 \" O% @4、 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_/ j# B1 }3 c& Q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
Y+ q% u% k6 C- T2 z( j& s: [1、 频域特性定义及它与传递函数关系;- Z4 m; z1 y/ V1 n! h; g! M$ @$ u
2、 掌握绘制典型环节及串联系统的频率特性方法(极坐标图,伯德图);
2 a0 P2 |7 v9 I3、 熟悉奈奎斯特稳定性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系统稳定性分析;
( W5 }. {- u7 ^( H- w4、 掌握相对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相对稳定性与时域指标关系;1 G7 z/ M- ?' Q4 q8 j \
5、 了解闭环频率特性绘制和闭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时域响应的关系。
9 @# P' s4 E) C# n9 e第六章 控制系统校正- ~0 S, m, [* N# {9 h2 {
1、 系统为什么要进行校正,校正分哪两类(有源和无源),各有何特点;
3 j! `; T% a; a: }* k) P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
1 A5 a; J. J" ^" K; ^' \3、 掌握用根轨迹法进行串联超前、滞后和PID校正方法;
7 Z/ k& Q0 p) X1 k$ F, v4、 分析校正前后系统稳定性或性能指标的变化。
6 g( z8 H& ~4 X8 N6 F6 Q8 g+ e
3 u& P' h- @9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 i, {8 z+ A1 I" P5 H( V e* T1、 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线性系统比较);
7 q7 v) T1 x# Z' d; i2、 掌握相轨迹的定性绘制方法;
* W$ @2 E5 P! W& e8 E9 h0 U3、 掌握用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q) m2 _4 E l* a0 j
4、 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计算;) m' \7 t% g+ V$ Q) n8 U' a
5、 掌握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并注意其应用条件。
- E8 f( P! M$ J: h* k0 L第八章 采样控制系统; u+ O+ F6 y( e- y3 T5 R
1、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8 q6 V7 W E/ F
2、 熟悉采样过程及采样定理;
8 A4 y1 Q0 h; F3、 熟悉零阶保持器与一阶保持器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
' A5 H% K; t) X4、 掌握Z变换方法、性质及Z反变换;
3 x/ L5 o* Y! Q9 j5、 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观念,掌握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推导;
$ H; p# A# i) D, g( V# M5 p6、 掌握采样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稳态误差的计算;3 Z* X/ Z6 M$ @4 u+ c7 r
7、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用伯德图校正方法的原理和数字校正方法的应用(用数字校正装置时校正方法,数字校正装置的实现,最少拍系统校正)。
+ n3 O1 R( ^2 R' Z: t参考书:
8 y# _9 [3 E# h$ o1.《控制理论CAI教程》 颜文俊等编 科学出版社
; Q: i( w. ]- A2 m+ O% Q y2.《现代控制工程》 绪方胜彦著 科学出版社
0 d: e. C+ Z& p" c& k f现代控制理论: y) p" v X- d1 n% U
一、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及运行分析5 C$ f3 n5 o1 N; N& [
1、 根据物理系统得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 X1 [& ^4 z8 d6 u; h/ l+ _( L2、 由时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 ~, x1 y' ?9 J' `" N8 _8 S
3、 掌握状态空间描述的几种规范形式及转换方法;
7 D/ ?% M6 U( T+ C8 B4、 连续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
- s8 Q4 C [* Z! _5、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状态解。" d! j- m' R" m
二、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6 F5 h, z0 i# Z* k/ @
1、 李亚普诺夫第二法稳定性定理;4 f- K( z# `2 @! k
2、 线性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c8 }$ i7 O0 e& k a y9 j
三、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j, a' r$ I9 M% J) j* Y
1、 能控性、能观性的概念及判据;/ D' X9 a. p0 O8 y8 Z+ P- M
2、 对偶性原理;
K6 Y! q# ~/ r3、 系统的结构分解$ ~6 q0 T4 q7 T e
四、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W* h4 r% h$ L) Z
1、 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 D5 r$ n. q: m. |4 y) e
2、 输出反馈及极点配置;
& g; I, d! s- \3、 镇定问题,渐近跟踪问题;
5 e. s/ d) l, F) Y$ v* b4、 状态重构问题及观测器的极点配置;
8 F3 l' g; `$ ^9 y5、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含降维观测器);% H) S/ T+ y1 U
6、 解耦问题。
3 _- ~( z& n2 n* Z9 x; A; z; @参考书:
$ f/ Q, f0 P, f0 K《现代控制控制理论》 王孝武 机械工业出版社-%-1864-%--%-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