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6-2 21:23 |
---|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累计签到:31 天 连续签到:1 天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17 16: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2、HBJ(合闸保持继电器)和TBJ(跳闸保持继电器) 5 g4 D2 A/ S3 K8 W
2.1 跳合闸保持回路的作用
5 }2 ^# v: N2 {6 q) H! a 传统电磁式保护的操作回路是同保护继电器互相独立的。操作回路主要起三个作用:a) 增加接点容量。由保护元件的接点直接通断开关的跳合闸回路,容易导致保护出口接点烧毁,所以由操作回路的大容量中间继电器来重动。b) 增加接点数量,如开关本体所能提供的TWJ和HWJ等接点数量有限,通过操作回路,增加接点从而实现如跳合位指示和控制回路监视及不对应启动重合闸等逻辑功能。c) 防止开关跳跃(简称防跳)功能。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低压保护测控一体化、分层分布结构、分散式安装等已成为业界公认的发展趋势,操作回路必然要集成到保护装置内部。而操作回路主要由继电器等分立元件组成,它往往体积较大,这同保护装置体积要小型化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各厂家对此采取的处理方式,往往是采用小型继电器(工作电源一般为DC24V),并对传统操作回路做适量的简化。一些厂家直接取消了保持回路,采用出口继电器加适量延时的方式。这种方式国外的保护常用,如ABB、西门子等。微机保护测控装置采用小型密封继电器后,虽然各厂家的说明书上一般都标有接点容量为DC220V,5A等,目前最常用的开关操作机构是弹簧操作机构,而弹操机构的分合电流一般较小,10KV开关0.5A~1A左右,110KV开关2~4A左右,这样单从跳合闸参数来看,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上这是接点的导通容量,而我们重点要考虑的是接点的分断能力。因为跳合闸回路接有跳合闸线圈,属于感性负载,接点在断开时,会承受线圈产生的很高的反向浪涌电压,往往会造成接点拉弧,导致接点烧毁。而采用保持回路后,保护出口接点在导通跳合闸回路的同时启动保持回路,由保持回路来保证即使保护接点断开,而跳合闸回路仍旧导通,切断跳合闸线圈回路由具有一定灭弧能力的断路器辅助触点在开关主触头动作后完成。从而既保证了开关的可靠分合,也避免了保护接点直接拉弧。所以在电力部的继电保护反措要求中明确规定应有保持回路。 ! G$ s" c( C( Y1 t( r' a4 j1 d, }3 r
采用取消保持继电器,通过增加继电器接点动作时间,靠时间躲过接点拉弧的方式。看似巧妙,实际上并不可取。首先这种方式就违背了反措的要求,采用保持回路,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接点损坏,最主要的是保证开关可靠分合。通过软件设置接点闭合时间,仅仅是避免了接点烧毁,可靠性并没有提高,而且接点闭合时间的多少,也是很重要的参数,如果设置不当,也会出问题。另外即使时间设置合适,如果开关本身辅助触点不能及时分开,到达预定延时后,还是由保护接点分断跳合闸回路,还是会导致接点烧毁。
% o# d4 }4 D& @3 g3、单装置的事故总信号及全站事故总 . D1 X9 m6 b: }+ Q7 J- p0 j
3.1 96XX系列线路保护装置的事故总信号
; d2 [" r+ @% Z2 T 96XX系列线路保护本身带有操作回路的保护装置,都可以产生事故总信号。事总信号即可以通过硬接点开出也可以通过串口通讯上送,前者适用用非综自站,由专门的测控装置开入量采集;后者适用于综自站。事总信号也是根据位置不对应原理产生,即事总=KKJ+TWJ。装置对事总信号的采集判断,并不是KKJ和TWJ两个接点位置简单的串联,也就是说并不是一旦KKJ和TWJ一都为1,就马上判为事总=1。在程序上加了一个判断延时(类似遥信去抖)。2000年初,在RCS9000系统刚推向市场时,在现场调试时发现,开关手动或遥控合闸时,会瞬间发出事总信号。经过分析发现,因为手动或遥控合闸时,在接通合闸回路的同时,启动KKJ,KKJ=1;而TWJ返回为0需要先启动HBJ继电器,HBJ接点闭合,TWJ线圈被短接,导致TWJ返回,TWJ返回的要比KKJ动作的慢,这样会瞬间造成KKJ+TWJ=1,符合事总信号条件,判为事总。TWJ马上返回,事总信号在瞬时发出后也返回。(以上情况是分析最常见的TWJ负端并在合闸回路的情况,如果TWJ负端单独接一付开关的常闭辅助触点,开关合上后才返回,那么事总信号=1的时间将会加长)。为了躲过这段时间,在程序中对事总判断加了延时,初期的程序是对通讯上送和接点开出的事总都加了400ms延时,即TWJ和KKJ都为1后还要等待400ms,如果两者仍为1,才判为事总=1。现在的程序这方面同以往略有差别:对硬接点开出的事总还是400ms延时;通讯上送的事总是40 ms延时。考虑到无人值守的需要,96XX系列线路保护的事故总信号一旦产生后将持续3s,自动复归。这一点对硬接点开出还是通讯上送的事总信号处理是一样的。这样处理主要是防止某装置发生一次事故后,如果不自动复归,该装置或其它装置再发生事故,全站事故总无法再次告警。
6 |; T( Y$ K2 h8 R0 j( F8 i3.2 全站事故总信号及合成的方式
# i, y( M1 m' I: j- g 不论是传统的中央信号系统还是现在的综自系统和调度主站,都需要一个全站总的事故总信号。调度主站和当地监控系统都需要这个信号来实现启动事故音响、自动推事故画面、判断开关是事故跳闸还是人工分闸等功能。我们在系统组态时,全站事故总信号不论是对调度还是对当地后台,习惯上都是排列在遥信信息表的第一位。全站事总是总控单元根据组态设置的各个装置的事故总采用“或门”逻辑运算产生的合成信号。在系统组态时,哪些量参与全站事故总信号的合成是有区别的。组态是应注意下面两点 ) ~. I7 c: Y" j
a)全站事总合成一定要全。装置的事总信号是根据KKJ和TWJ状态产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单个装置的事故总是和开关“对应”的而不是和保护“对应”的(因为偷跳也要启动事总)。所以组态时按开关来,要保证全站所有开关的事总信号都要参与合成,不要遗漏某个开关。对9611等线路保护好说,装置本身可以通过通讯送上本身的事故总,但主变保护不论采用LFP900还是RCS9600系列的保护,即使象9679和9661这样既有CPU也带操作回路的装置,也不会通讯上送事故总。对主变及内桥等开关,可通过测控或保护测控装置开入采集该开关操作回路提供的事故总硬接点信号。比如组屏安装的RCS96XX系列主变保护出厂设计RCS9681/82后备保护开入1固定接入该侧开关操作板提供的事总,开入2接入控制回路断线,出厂时已配好线。LFP900的操作板需要焊一连接线(5和5*)后,也可引出事总信号。把通讯上送的9611等装置的事故总和采集主变开关事总信号的开入量,组态合成信号时都参与逻辑或即可。
% m o5 m1 Q7 @4 J- C6 p3 N* @& I9 A- v b)合成全站事总的信号不能重复。如果某个开关的事总信号组进去了,就不要再把同线路的保护动作信号组进去;反之依然,组了保护信号就不要组开关的事总。比如一台9611线路保护,把它的事故总和过流I、II段等跳闸的保护动作信号也组进去了,这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会导致实际发生一次事故,却产生2个全站事总信号的问题。因为保护动作是瞬动的,故障电流切除,保护接点就会返回,通讯上送的动作信号也一样。保护一动作,总控马上合成一个全站事总,开关一跳开,保护返回,合成事总马上返回。而9611的事总信号是TWJ为1(即开关跳开后)况且还有一个判断延时后才会产生,所以因保护动作产生的全站合成事总返回后,会由装置上送的事总再次导致全站事总产生,过3S后装置事总返回,全站事总也返回。这是不对的,一次事故就应该产生一次全站事故总。在现场我已碰到过好几个同事犯过这个错误,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对主变保护也一样,你把各侧开关事总信号开入组进去了,就不要再把差动保护、重瓦斯等等保护再组进去。 ( f& N1 i) N, h; f
c)很多公司对全站事故总信号的合成方法是把所有装置的所有的保护动作信号组在一起。这种方法看似效果跟把全部开关的事总信号合成方法效果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两种方法还是有区别的。保护合成事总,优点是全站事总可以自动复归,但致命缺点是偷跳不能发出事总。同时总控合成信号参与逻辑运算的量数量也较大(所有装置的所有动作信号),组态时既容易遗漏某个元件动作信号,同时如果现场某个元件只是投信号,没有投跳闸,则也会造成开关并没有跳开但误发事总的问题。所以从事故总信号的真正含义上理解,合成全站事总,还是应采用全部开关的事总信号为宜,事总信号就是由开关的不对应来启动。这样只考虑到全部开关的事总,参与总控逻辑运算的量较少,也不容易遗漏,总控运算负担轻;同时开关偷跳也能发出事总来。但是注意一点,9611等线路保护事总3S后能自动复归,主变各侧开关的事总,是采的操作板提供的硬接点信号,就是一个简单的TWJ+KKJ的串联。如果开关跳闸后,不手动复归(虽然开关已在分位,还要手动或遥控开关分闸,以使KKJ=0),则开关本身的事总和合成的全站事总都不会复归。(注意保护信号遥控复归只是把装置的跳闸灯给复归掉,这个信号是消除不掉的)。 W) Q% G# n7 S* s2 @7 E6 J$ p
3.3 现场常见的误发事总信号的几种情况 9 n e$ ]: `' y( ^7 }5 |+ Q( W
a)不管是真空还是SF6或GIS(组合电器)开关,一般都有就地操作功能。大部分用户设计的是不管就地还是远方操作方式把手设在保护屏上还是采用开关的,开关就地操作也是经过保护操作回路的。但是也有部分用户设计时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比如担心控制电缆着火,导致开关不能分开),开关就地操作直接接通跳闸回路,没有经过保护的操作回路。如果这种情况下,用户在开关就地手分开关,就会产生事总信号。因为不经操作回路,KKJ不会为0,TWJ=1满足事总条件。
; X. ~4 G6 c- T: h6 ^. S% B/ } b)对主变各侧开关做遥控或手动合闸时,会瞬间发出事故总信号。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合闸时KKJ首先启动=1,此时TWJ还没=0,所以产生事总。9611等装置程序上已加了延时判断处理,可以躲过这种情况。但主变各侧事故总是硬接点开出的信号,它没有任何延时。所以,有时合闸时会瞬时发出事总信号。对此情况,可以通过增加采集该信号的开入去抖延时来躲过。比如9681开入1遥信去抖延时出厂默认25ms,如果躲不过,可以延长一些去抖时间,以躲过误发事总。
|% _9 q4 x! e" n% Q- p: R c)现场有时还有种情况就是用户做9611等出线保护试验,跳闸后事总信号发出后也复归了。用户还没再做下一个试验项目,突然又报出事总信号了。这一般是因为开关跳开后,用户为了作下一个项目,需修改定值。修改完定值后,肯定要复位保护装置。装置一上电必然初始化,重新监测各种信号。如果这时开关尚在分位,因为KKJ=1、TWJ=1自然又会报出事总,过3S后也会自动返回。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如果用户很认真细致,他会问你原因的,解释一下即可。
9 w3 R1 k, ?1 z g# s! |! z d)还有种情况虽然很偶然,但也发生过。用户验收时,做完一个成组试验,马上就把装置电源关掉。如果在关电源之前,装置还没有送出事故总复归信号,则合成的全站事总就会一直不返回。这种情况把总控复位重启即可消除(注意,如果是9698B,最好是双机全部掉电再上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