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J! m, `- Z: j# J' a 4月3日,另一则新闻使“法玛通”们更坚信中国政府将在核电建设领域掀起新一轮高潮。当天,出访澳大利亚的温家宝总理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共同签署了《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及《核材料转让协定》。据澳大利亚官员披露,这个协议约定,中国将在10年内从澳大利亚进口大约2万吨铀矿,相当于澳大利亚目前铀矿产量的两倍。如此大量的铀资源需求,显然与中国未来15年的核电建设目标有直接联系。& U* _7 u" t: a$ M: s1 \" h
4 I2 f# [2 {/ p 当巨大的中国核电市场散发出的“磁场”引来各方淘金者之时,中国自己似乎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在理论上,围绕核电发展技术路线问题仍在争论不休;而在现实操作上,引进招标困难重重,中国自主研发举步艰难。中国核电发展蓝图仍充满变数。 ' g# m$ _* b7 [' x* ?0 _ " i% V8 ?! ]) _( Z8 @& n 三代技术招标不断拖延 " p. F) R2 P( N5 z; q4 h/ _' F/ g* a: i1 d
2004年9月,中国第三代核电站的招标工作——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核电站核岛供货国际招标开始,2005年2月28日正式截标,10多家国际核电巨头向中国国家发改委递交了核岛设备投标文件。初选之后,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ASE)、美国西屋电气和法国法玛通三家公司入围。 0 m1 v% e/ Q7 T) q
( `/ F7 ?; L. ~6 {. P. l1 F% g
这次招标的三门和阳江核电站涉及4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总价值据说高达80亿美元,此合同亦被业界称为 “世纪大单”。面对如此一笔大单,竞标者们可谓“急红了眼”。4 d/ U2 `. a1 t$ e
2 I$ \( e4 ?; U/ U( m" M Z8 g 在2005年8月进行的议标第一阶段中,俄罗斯由于技术原因出局,只剩下美国西屋和法国法玛通。按计划,2005年10月底就应出台招标结果,但据说由于美国西屋和法国法玛通之间的激烈博弈,招标结果被宣布推迟到11月之后公布。但到11月,招标结果再次推迟公布,至今仍没有结果。业内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和说法充斥坊间。 % b# D6 V% b' e8 A0 ]- @ 3 \" i& z' y/ o" G6 g 陈亚芹的气愤或许是有原因的,因为近期的形势似乎越来越对法国公司不利。2 S. K: R* V8 C& l2 Q$ I+ ~# ^# s% l
% `/ l d: P! ]% B5 F: M 2006年初,有媒体披露,经过18个月的激烈角逐,法国公司赢得这份合同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尽管中国政府迟迟没有公布招标结果,但所有迹象表明,法国公司可能已经被淘汰出局。消息一出,3月15日,巴黎证券交易所阿海珐公司的股票即剧跌10%。 ) n4 w7 U6 c0 p) ]. P. {7 D & {- d; B+ @6 K8 }3 P 有分析认为,法国希望渺茫的原因,是法国人不愿意全面转让有关技术,并要收取高昂的技术受让方使用费。3 X, o- W' `# {3 ?
, o$ ^2 Q9 K+ q$ \$ W/ B: q; C
陈亚芹的另一个职务是阿海珐(Areva)集团法玛通核能公司的新项目业务开发经理,对上述说法她显然不以为然。在“中国核电国产化论坛”上,这位已经在阿海珐任职15年的中国人第一句话就是:“法玛通是一家一开始就承诺全面转让核岛技术的供应商。” 0 @0 q, r7 X- V, |* T( u. o9 G5 W- l2 c9 n* Q
她重点强调,在中国的三代核电站招标中,法国承诺向中方转让EPR的所有核岛技术并免收技术受让方使用费,“如其一贯以来执行的政策”。# J# w# l# x: Z1 g1 V/ K7 M
2 [+ V' o5 ` w- R9 [7 L
“大家都知道,EPR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具竞争力的第三代压水堆,这是芬兰业主选择的理由,我们相信也必将是中国业主的选择标准之一。”陈亚芹说。 $ q9 J' t$ ~. I$ |! [$ B( J) |! o3 E$ |( Q
EPR由法玛通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开发,属压水反应堆,第三代技术发电成本据称比天然气发电还低30%。该反应堆的安全壳具有非常高的密封性,产生的放射性废料远少于现有核反应堆。2003年底,芬兰奥尔基洛托核电站决定采用法国EPR技术,并签订了机组供货合同。2005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工建设的第三代核电站。* Z! U4 z- K& k
# ]- V" L( Q, b& @ 与自信的法玛通一样,美国人对自己的技术推销也是不遗余力。西屋公司向中国承诺转让的是AP1000技术。据称,通过使用非能动安全系统,“核电鼻祖”西屋公司的AP1000成为唯一获得美国核管会颁发的最终设计证书的第三代核电站。) e; u ^; x4 Y2 z% `0 ^
; i% o( R* A7 V$ C4 g+ r0 ? 这次中国核电国产化论坛是3月28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的一部分。在这次展会上,美国西屋公司占据了北京农业展览馆一号馆最显著、面积最大的展台。 / E' i, Y2 Y8 b4 q) j( K V " C' h5 s9 \. T) C 论坛上,西屋电气技术转让与国产化经理马克宣称,与传统的压水堆相比,AP1000可以提供更简单的设计,减少了很多昂贵和复杂的设备。他列举了一组数据,与其他百万千瓦级的电站相比,AP1000减少了36%的泵,减少了50%的ASME安全级的阀门,减少了83%的ASME安全级的管道。 ) x2 R* {! P+ q+ {0 J4 r& _ : y" f, A- q" C6 ` “设备数量的减少,使得厂房的面积也减少。”马克强调,“尤其是,我们在韩国的成功技术转让经验,可以作为向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一个非常好的模本。”: O5 }% X% d# u' H3 P% g+ d5 }9 i
5 f; s$ t; U2 l 但对于西屋来说,招标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也不少。; n" ^& h {5 t% t* _, e2 R$ S
1 e/ Z6 l8 g' }7 C. X
2006年2月6日,日本东芝公司宣布,从英国核燃料公司(British Nuclear Fuels plc,BNFL)手中全额收购西屋电气的股票,从而完全控制西屋电气,收购金额为54亿美元。# m5 \+ N7 a$ t5 ]' E2 U' g
/ Q; {) p* X! P- o 由于中日关系处于敏感时期,消息一出,国内舆论一时都不看好西屋。/ K( h A* `& G, d$ \
5 |/ m6 L: b. z2 _ “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初各方都没有意料到。”曾担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的钱积惠对《商务周刊》说。) ~" i. e N, a2 X
. u" \# u ?) e" ?/ X
西屋公司副总裁施蒂芬随即紧急致函中国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对国内两大核电项目的投标诚意。施蒂芬称,东芝公司承诺收购成功后只行使投资股东权益,不改变西屋公司结构,保持管理队伍不变并继续加大投入,发展压水堆技术,遵守西屋公司所签订的所有合同及承诺。. N& P- F+ v: F0 [. @/ ~
/ O+ p9 g# P! Q 虽然中国有关方面也公开表示,本次招标不掺杂政治因素,但低谷中的中日关系仍然会是西屋进入中国第三代核电市场的巨大障碍。 # y# [$ T8 `+ @$ }5 {/ n/ y6 Y# L, F9 [) a. k7 M; C
更重要的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沈文权指出:“AP1000有些工程试验还没做,更至今没有一例实践。” ( t }* U4 g! \& Y! X1 P : g9 }9 ~# |6 \: T 对于这一说法,记者在赴四川成都郊区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采访期间得到了证实。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赵华向《商务周刊》透露,AP1000的一些关键试验确实还没做,美国西屋方面已经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来商谈合作事宜,希望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帮助西屋进行AP1000的堆内流致振动试验和反应堆水力模拟试验。( l) J; I6 h1 ~- D" a
& h0 T. O: E) @! }, J 陈建廷,秦山二期核电厂原副总设计师,他在接受《商务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核电工业很难像汽车工业一样可以通过“反求工程”获得技术能力的提升。他以核电站最核心的设备主泵为例指出,主泵系统是中国一直难以突破的技术弱点,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外方虽然承诺该项技术的转让,但一直是以成套设备引进,并由外方指定的核岛安装公司安装,而且由于核电站运行的特殊性,中方是没办法拆卸来“反求”技术的。 9 V0 k6 ]& i% O H3 o ; H/ M6 K! E; ^ N$ a3 ] 核电技术引进派强调,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使中国一步跨到世界先进技术行列,最短时间内实现技术超越。记者采访中也注意到,其逻辑思路遵循了一贯的假设,即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最后实现自主开发。 9 Y3 J- u- H' d! T: W1 l$ }% \4 T! m- ?/ \3 a, y$ i
果真如此简单吗? 8 L7 q9 K7 I: Q' x+ Y4 W' ?1 Q$ o! R7 Y9 o2 w
其实,这一逻辑假设已经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在批评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引进道路时彻底否定,因为这一假设“完全违反了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质和特点”。 8 Q* {9 P& W7 P' M. t' {/ l {& f% q 4 Z. H, a- T" i0 { 路风认为,零部件国产化并不能自动导致产品开发能力的生成,因为两者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只是在给定产品设计条件下的制造能力,而后者是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出新产品的能力。+ l0 [# \' z$ I+ Q) m
) ], C! N8 A9 c: h J
“国产化的任何进展都不代表产品开发技术能力的增长。”路风强调,“相反,由引进国外产品技术所产生的零部件国产化压力,反而使中国企业对外国产品的依赖越来越深。” - H2 x3 w4 R0 V% l , ^( C+ L% j, w# W( T0 h( I 路风进一步认为,技术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是经验性获得的。而技术能力的内生完全要靠自主开发。多位核电专家也指出,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正是由于中国坚持了自主性和局部引进,我们才得到了实践和技术学习的机会,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品牌。1 ^- N. ]) a9 d4 t& d
) D. `2 Y( X/ c( Z8 `6 j6 l! e
在这一点上,法国和韩国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A- F1 X0 f/ J( ^( y
; ~7 C. F' j2 t) Q& ^+ y3 d p: d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素有“中国核动力的摇篮”之称,在核动力研究方面起步很早。他们参与的第一艘核潜艇是在1970年下水,只比法国晚一年。但后来中国在核电发展过程中远远落后于法国,目前法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占到了总电力装机容量的78%,而中国这一数字还不到2%。 ( g: Z* A) I# I! T$ a1 v; Z+ K* E7 m) v" X f* X) ~% f+ F' H
“法国人很自豪,称核电是他们最成功的军转民工程,不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而且向全世界输出技术,成为其国民经济重大的一个产业。”钱积惠唏嘘不已。/ ^! y, Y) P }3 v+ e$ _
- x, {' i+ d; M( _
韩国核电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在最初引进西屋技术后,目前,韩国已基本掌握了核电的关键设计和制造技术,自给率达85%以上,并开始参与国际招标,输出技术。 ) b) H0 Q- p( P- ` 2 A) v0 Z. N* A" A6 F 法国和韩国的经验在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核电工业体系,两国在核电项目上坚持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选定自己的主要发展堆型后就一直没有进行更改,而是长期予以坚持。4 @2 b: t9 v+ q0 k+ \# G
1 A6 g4 V6 f* S4 m" V- S6 v 自主技术的现实空间 0 ?( a, d0 f% X( w2 { $ j7 F2 }4 x; {: n5 Z% _" s “为什么我们非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赵华对中国引进国外都不曾投入商业运营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表示不理解,“我并不反对引进,只是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目前不是引进三代技术的最好时机。” ) W5 ^- z" O4 J5 E' W/ T4 \+ G8 A8 M7 B6 Z) x6 p" K2 a, Y
有专家进一步担心,漫长的核电技术引进谈判不但会拖延中国核电的发展,而且会使中国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的二代自主研发边缘化。2 f( f! u8 h& m" W
( n- A/ e/ U* i# `6 L [ “令人着急的是,招标谈判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谈判难度超乎想象。”钱积惠说,“距离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目标越来越近,完全依靠引进国外三代技术肯定实现不了目标,要积极开辟第二战场。”: R5 {" Q1 X, g
, R1 u/ f) H# p$ c 钱积惠解释,所谓“开辟第二战场”,就是在引进国外三代技术的同时,中国自主的核电站也要加快上马。 2 a& k* ?8 n0 v5 T+ m7 ?. Q2 S/ m, g8 c* G n- O& F2 B7 O
197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的自主研究,并实现了由自主设计30万千瓦原型堆到60万千瓦商用堆的跨越,为自主设计、建造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打下了基础。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CNP300的自主品牌。 ! N8 j) H0 m; q( d. |1 k" R 6 x1 ~- c( q0 z9 U8 p+ P; I “中国通过自主设计和建造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后,更进一步奠定了核电自主发展的基础。” 钱积惠说,秦山二期核电站技术方案、总体参数的选定和工程设计都是自主进行的,重大科研开发和实验验证依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参考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工厂设计,引进部分设计软件,设计中的难点采取国外咨询,核燃料采用国产燃料组件,核电站设备材料尽可能由国内生产,国内尚无能力加工制造的关键设备才采取国际招标采购。- k; ~4 c+ g1 u: q( d0 L
( X4 P2 p2 l" [! `) H 秦山二期两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后,已经安全运行了四个堆年。平均每个堆年的负荷因子为85.4%。2005年,两台机组均无非计划停机停堆,平均负荷因子达到89%,能力因子为86.7%,达到了国际核电站2004年的中值水平。秦山核电联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江认为,秦山核电站二期的综合指标已达到国际中值水平。 ! W$ P% x# M P8 P2 u ! w* J: M' U# N7 U 2005年,国防科工委组织的秦山二期工程竣工验收结论也认为,电站总体性能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 " q4 F$ H z2 y+ J- v! W) @/ h+ N" m
李永江指出,通过CNP600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的成功创立,“不仅使我们掌握了第二代的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具备自主设计建造大型商用核电站能力的国家之一,而且增强了自主发展百万千瓦大型核电站的信心”。 ( a5 s% j* }8 Z; U/ [) x5 q- J4 \ 7 a' g- n8 O8 P; j- S& e 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采用CNP600技术的秦山核电站二期扩建工程。李永江在3月30日的“中国核电国产化论坛”上透露,秦山核电站二期扩建工程在2006年4月开工。在扩建工程中,CNP600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改进项达到了998项。 3 _% [; A' R# b r% c ) u' Q% r; E6 g3 A/ b. l “在国产化方面,设备国产化率将由秦山二期的55%提高到70%。”李永江强调,通过CNP600在秦山二期扩建工程中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其安全性、经济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 e! \! t. H! O% d# b2 c: P" }7 ]) [1 J3 K( L, i# j& z+ w& Q
李永江认为,引进第三代技术既面临首堆风险(世界上没有参考堆型),又面临政治风险,因此中国目前不宜大量建造第三代技术的核电站。他在不同的场合一直呼吁,鉴于CNP600技术成熟,在场址条件具备后即可开工建设,因此近期可发展一些CNP600技术的核电站,这样既可以对CNP600进行进一步优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又可弥补这几年核电开工量的不足,有助于4000万千瓦目标的实现。 5 N8 [. D% h' j0 ~7 C% R' w- O: G5 ^: }6 U. L
但采访中,很多专家都认为,目前决策层给予CNP600的关注并不多,在有关方面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引进国外技术后,更不可能给予CNP600更多的工程机会。3 Y+ g. n5 A1 e+ f* ^5 V: [, s
" a. b1 l" _8 b, v 同样面临缺少工程实践机会并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的还有CNP1000。3 [: K7 h$ b" ~/ A% ~8 }
# F* D, d. q8 A( m; T
CNP1000是中核集团公司在CNP600的基础上开发的国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最早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提出概念,并进行前期的工程试验。 , P7 k9 l% a# }8 E3 b, g7 N$ B' p5 `6 p1 ~% O. m) b9 K E
“CNP1000还不是三代技术,属于二代改进技术。”沈文权告诉《商务周刊》,但与国内外同类核电站相比,这个两代半技术有更高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2 o3 p8 s' l* ~2 u0 ?
9 c; m: |7 f( C* y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森如介绍,CNP1000的设计电功率为110万千瓦,投资单位成本每千瓦不超过1500美元。) @. N' d$ R, S. X5 e9 G4 f# K
0 O% k4 b3 Z9 ^4 I d+ G' s7 _8 g
记者在核动力院反应堆工程研究所的核动力研发试验基地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堆芯整体水力模拟试验、堆内构件流致振动试验等CNP1000试验验证已经在基地完成,今年,堆芯旁流测量、反应堆压降测量、一回路三通管道传热试验和安全壳动态实振试验等验证项目也将相继在该院完成。 Y& T* u6 g# y8 a+ A / _& O3 n0 s2 k/ R- s 目前,CNP1000已完成初步设计,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中心也完成了对其设计中若干重要安全方面的审查评价,评价结论认为:CNP1000核电厂的设计是建立在成熟技术基础上的,在技术和工程上均是可行的;与国内同类核电厂相比较,CNP1000的设计方案在安全方面的考虑更全面和周到,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O [" n# h7 N% V8 \/ G5 v# T5 t: w p+ L% M9 A+ T
在中核集团的推动下,目前,基于CNP1000方案的工程建设项目有了眉目。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方家山核电工程将采用CNP1000方案进行建设。方家山核电工程属于秦山核电公司扩建项目,与东面的30万千瓦秦山一期核电站相邻。) D& ?9 ^- N- k( p: X n9 h; z
3 G7 k4 f9 x( j( q5 K
据本刊所悉,如果顺利的话,方家山工程项目编制和送审将在今年11月完成。 : i. g {2 L [4 [7 } 2 P8 ^7 E9 x$ f; ~+ c 但有业界人士亦较悲观分析认为,一旦国外三代技术引进后,留给CNP1000的空间和工程实践机会还会有多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