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891|回复: 0

降低电力短缺—过剩的不平衡波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0 11: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2 L2 p' x% A, Y; c% e5 H: ~
; C' i% U, {6 `6 R0 y  电力短缺之痛尚未完全平息,对电力过剩的担忧就接踵而至,原因在于电力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9亿千瓦,随着逐年增加,预计2006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近6亿千瓦。可见,电力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这当然可能引起电力过剩。
% n. r# I( v+ {0 r1 x
6 J& q: f+ m, g# Y3 E& \  c$ f4 u  而在1998年到2002年间,全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在1900万千瓦左右,没有出现显著增长,这导致从2002年开始出现电力短缺,2005年全国有25个省份在2005年年初电力供应紧张。7 r& N8 `: }8 i

  A3 q; w! W- A0 E, f5 v1 j8 c  今年仍是过剩与短缺相伴随。今年的一些过剩迹象,表现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2006年上半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78小时。但短缺也相伴随,在6月用电高峰时期,仍然有4个省的部分地区需要拉闸限电,其中包括浙江和广东,预计华北、华东和南方电网覆盖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在高峰期仍然会有电力缺口。: Q. @2 [) O( {1 [+ x

/ _! m# R9 ]. N( O9 }  中国电力“短缺—过剩”不平衡的现象,不但在时间上存在,而且在空间上存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是因为地理方面的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先行发展起来,电力需求增长也快,但多数东部省份能源比较缺乏,存在电力生产的瓶颈;中西部地区能源比较丰富,电力生产成本较低,因此电力建设投资的意愿强烈,容易导致电力过剩。但是,中西部地区的电力却不能迅速地输送到东部市场。于是,在东部地区一方面不想对中西部的电力依赖过大,一方面也为了缓解经济增长受到的电力供应桎梏的时候,它们也会不顾本地区能源劣势,想方设法上马电力建设。于是,全国电力因为中西部地区的过剩而变得过剩。! K- G' L* D4 \0 T
+ }( a/ Q, V8 H1 @7 y- ^
  项目审批体制又使“短缺—过剩”的周期性波动变得更加突出。部分地区电力过剩,国家就会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控制,限制发电机组开工建设的数量。1997年开始出现电力过剩现象,随着发电机组可开工数的骤然下降,1999年和2000年开工建设规模不足,导致2002年之后连续几年电力短缺。这两年电力建设投资增长放缓,除了各地投资建设电厂的热情降低,也与项目审批有关,当时甚至有“三年不上火电”的说法。
. U* D: k) U/ n$ q4 d8 M; N, G1 D1 k5 z) ^2 K; g# j' I
  应该意识到,电力供应“短缺—过剩”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力也很难达到供给和需求恰好一致的状态,必然要在短缺和过剩之间不断调整,达到长期均衡。但是,中国电力由过剩到短缺、由短缺到过剩的变化比较剧烈,这种局面需要改善。改善的方法不在于加强项目审批体制,而是应该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放宽项目审批的限制,那样市场主体可以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 S4 K, W2 c' ~5 l, k% g4 W3 c3 k# a, E1 `' }$ |
  而且,加大地区间的电力交易,也有助于电力供应波幅变得更平缓。近年来,电力的跨区交易有所增长,但跨区域送电量仍然比较少。这是受到电网卡口因素制约,区域间电网的输送能力有限。另外,电价机制也妨碍了区域间的电力交易,因为电价受到管制,跨区送电的利润较少,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该加快电网建设,并改变电价机制,使区域间电力交易市场获得更快发展。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9 07: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