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R% `4 N @- n 按电力改革方案,“厂网分离”后的第二步改革为“主辅分离”,亦即将两大电网公司内的辅助性企业,即施工、修造企业和勘测设计等辅业集团公司分离出来。为支持未来的“主辅分离”改革,支付届时必要的人员分流成本,厂网“分家”之时预留了一部分发电企业股权,分散于21个省份的38家发电企业。这部分股权均非控股性权益,其价值未经市场评估。按电力行业的习惯,其折合的相应电力资产总计为920.01万千瓦发电资产,故称为“920”资产。 0 V1 {( C2 {7 ]. q" ?' O : z2 D4 U- o/ J: G 电力体制改革以来,“920”资产主要由国家电网公司各省分公司(即省电力公司)持有。2003年后,随着“电荒”加剧,各类电力公司纷纷上马新的机组。与此形势相适,相应的这部分电力资产又有所扩张。即至出售前,“920”项目所涉资产已超过1000万千瓦,但业内人士仍习惯性称之为“920资产”。# P) r0 K. d/ o4 D7 r. x, C
, B1 D. J! W/ {7 @& Y% K 按照规定,“920”资产的出售工作应在2004年即启动,但几经延搁。在2005年底召开的第八次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中央明确要加快对电网保留的“920”和“647”资产的处置工作,由电监会主持相关资产的交易。2 F k: Y# n. N2 } @
( ?1 S2 b* y! q$ ~& @" A9 r
2006年8月,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公开出售正式启动。电监会面向全社会征集投资者,采用多轮筛选、竞价谈判等方式决定最终购买方和购买价格。电监会专门委托中介机构对资产进行审计,并监督交易过程。 . Z! s" a3 F: z$ s ( r' C4 _1 g$ T, H9 `8 d$ } 最终,这笔涉及21个省份38家发电企业股权的电力资产经过竞标,有近60家竞标者递交了意向书。经过首轮报价之后,这些资产“肥瘦搭配”分别打包,逐一出售。) f0 Q( G4 M2 w" G2 x# ^4 m
" Z4 N2 K" X9 J( `2 z3 ?. z e; T3 K
由于此次拍卖优先考虑出售给第一大股东,因此,相当一部分股权由相关电厂的第一大股东购得。2007年年初,“920”项目的资产变卖工作已基本结束。 # f1 L0 S) C6 X: I- W# G. w( A3 b3 n' g: P1 p& u) X
“总体而言,出售情况比预计的要好,下一步‘主辅分离’财政不需要再贴钱了。”一位电监会官员告诉《财经》记者,此次拍卖金额估计在180亿元左右,比预计多出了40亿元,已接近电网企业主辅分离的成本预算。 9 ]4 M2 [! M6 A2 F2 G4 `! y2 C2 g |: l; B# w
这位负责人指出,“920”项目出售情况良好,与2006年宏观经济的大环境较好、股市走势较高有一定关系。* K: t K y1 u2 q. e* v
( ?& @: E! \# u1 E* J1 b& S
此外,近年来“920”项目的资产总量也有所扩张。如浙江嘉兴发电公司,1995年投产的一期工程仅有两台30万千瓦机组;2002年后,又相继上马了二期工程的四台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盘子大了,卖的价格就自然高了。”上述人士指出。 * F5 m! G& T, y& @4 |/ ]5 I $ ~. d2 ^5 r( }+ n “647”艰难启动 2 F4 x! j" y H# G( N2 l3 t+ X: l+ x: T; x
不过,对很多电厂而言,更令人关注的电力资产交易还在后面,这就是“647”资产。 + l% ]& }' C$ |& J% p2 [ * h5 `% | j& s' y9 o. o: E3 o “647”是电改之初预留的另一部分电力资产,原打算用于未来折合发电能力为647万千瓦,用以“补充电网建设资本金和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3 b! S `6 |( i5 y& u* r ?
5 C2 `6 n% P0 A7 ]# D/ w+ N( {: @( G
与“920”不同的是,“647”资产所涉电厂股权较为单一,不像“920”一样是散落于全国各地不同电厂的股权。业内公认,“647”资产比“920”价值更高,因此,也更为市场瞩目。 9 [3 U/ t* @4 N 3 y) P1 `6 U+ N4 @" F! }# k “647”资产拍卖,经过了一波三折。按照当年的电改方案,国家电网公司只是“暂时保留”647.3万千瓦的发电资产,要在两年之内“公开出售”。然而,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只有原则性规定,对于发电资产何时变卖、以及如何变卖,并未有具体安排。% @# k a4 P; p! e; ~
- W7 K* [$ l: X: J" x. B
从2005年至今,如何出售这部分资产曾多有争议,其核心在于将其打包还是拆分。8 ]3 H+ v! R7 L* y) w7 Z5 c' s
. H: J( G1 R+ H) U* e) H7 O 打包出售一度成为选择。然而,在2003年进行的电力资产“分家”之时,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资产,有10357.32万千瓦被分拆进入了五大发电集团,在划分资产的过程中,对于五大发电集团的安排具有“均衡性”的考虑——即将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的上市公司、水电公司和独立发电公司均衡地划入各大电力集团,各集团的规模和资产质量大致相当,在各个区域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均不超过20%,每家发电公司拥有的发电装机总量在3200万千瓦左右,以此确立今后电力市场竞争的一个基本格局。 9 H4 y7 Y) v' B; `7 g0 U - W9 o8 j% X" s3 V, v9 \0 J0 I 正因为此,如果将这些电力资产整体出售,势必打破这一均衡性的安排。3 t% L$ Z+ N/ {# E' a6 k; H
2 ] d. E1 B: m
在各种反对声音之下,整体出售给某一家的方案被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否定。在2006年7月进行的第九次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更将处理“厂网遗留问题”列为“十一五”期间(即2006年-2010年)八项改革任务之一。在“920”项目尘埃落定之际,电改办又紧锣密鼓地筹划起了“647”资产的变卖工作。0 N. a4 l1 n5 @9 \# y+ J& ]0 I
5 `2 o! S& Z- V6 V 争议四起0 [4 ^; v* y9 D; @' q' @
$ @. F+ v' l- j1 i' m 令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意外的是,“647”资产的出售工作,目前确定的首选方案是“内部出售”——即直接发售给五大发电集团。& S Z2 O# ?3 V
" x& {. Q$ @! L1 {5 z% b& m Y
一些原本在积极筹划参与竞拍的地方电厂闻知此消息后忧心如焚,甚至在3月全国“两会”期间已组织起“危机公关”,希望能在“两会”上推动对于“647”资产出售方案的讨论工作。) q4 H/ E ?) D3 b' ~) j%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