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2-23 2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的分类与定义
* m+ l/ B, S4 k1 c, S按照我国电力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进行分类与定义即,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动态稳定(包括小扰动动态稳定、大扰动动态稳定、长过程动态稳定)、电压稳定、频率稳定[2],如图1-1所示。, D, u' m8 ?# W% B( n3 `: ~9 b c+ z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对稳定性分类和定义是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物理特性和计算分析相结合的,其分类原则可归纳如下:
% L; X3 Y% g4 o; i0 u* q' {1)静态稳定:在实际运行分析中,是指系统受到小扰动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稳的功角稳定性,其物理特性是指与同步力矩相关的小扰动动态稳定性。主要用以定义系统正常运行和事故后运行方式下的静稳定储备情况。
$ i3 s; i* T1 I) ?5 i) i2)小扰动动态稳定:是指系统受到小扰动后不方式周期性振荡失稳的功角稳定性,其物理特性是指与阻尼力矩相关的小扰动动态稳定性。主要用于分析系统正常运行和事故后运行方式下的阻尼特性。* ^3 n$ J2 a5 Z5 Y7 Q3 B5 T$ J. Q
3)暂态稳定:主要指系统受到大扰动后第一、二摇摆的稳定性,用以确定系统暂态稳定极限和稳定措施,其物理特性是指与同步力矩相关的暂态稳定性。在计算分析中允许采用 恒定模型。9 T% {1 t7 h* p$ X+ y. N J) A
4)大扰动动态稳定:主要指系统受到大扰动后,在系统动态元件和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其物理特性是指与阻尼力矩相关的大扰动动态稳定性。主要用于分析系统暂态稳定后的动态稳定性。在计算分析中,必须考虑详细的动态元件和控制装置的模型,如:励磁系统及其附加控制(PSS)、原动机调速器、电力电子装置等。/ L6 |" q3 p! n$ |* c0 G; \" n; c
5)频率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突然的有功功率扰动后,系统频率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频率崩溃的能力。主要用于研究系统的旋转备用容量和低频减载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及机网协调问题。
! ]4 R1 ~3 {3 I) |2 i6)静态电压稳定:是指系统受到小扰动后,系统电压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电压崩溃的能力。主要用以定义系统正常运行和事故后运行方式下的电压静稳定储备情况。
$ H- Z8 P, s' F: `$ P7)大扰动电压稳定:包括暂态电压稳定、动态电压稳定和中长期电压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后,系统不发生电压崩溃的能力。暂态电压稳定主要用于分析快速的崩溃问题,中长期电压稳定主要用于分析系统在响应较慢的动态元件和控制装置的作用下的电压稳定性,如:有载调压变压器(ULTC)、发电机定子和转子过流和低励限制、可操作并联电容器、电压和频率的二次控制、恒温负荷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