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8-7-31 08:34 |
---|
签到天数: 2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累计签到:25 天 连续签到:1 天
|
发表于 2009-11-26 08: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anzhen 于 2009-11-26 08:39 编辑
( l- ?9 E# K& h7 f( {5 H
1 s4 `* k4 I/ t& X1 |; I其实目前更为普遍的就是“微机”与“传统”都是“原理”的实现手段或途径,当然,利用微机技术、网络技术,新原理的诞生也是个必然,比如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超高压线路的暂态保护。这里首先要重点说的一点就是,切不可把保护微机化简单的理解成“传统保护逻辑”的数字化。作为微机保护,如果简单的就是逻辑翻译,那这个产品的性能肯定会存在问题。要更多的在时序可靠性、算法、测量量的选取上下功夫。我一直最为佩服的就是老继保专家,他们利用电磁的特性,勾画出了完美的保护。其实学习电机学,最终可以利用之去理解传统电磁继电器的原理,会发现很多奥妙,比如保护的测量量,有的跟瞬时值相关,有的跟有效值相关,那么这些特性从系统的角度看,从微机保护的角度看,都有一定的价值。8 E& F* ?, ?2 _/ s+ U
另外,微机保护除了必须尊徐保护的四性要求外,我还给定义了一些IT特性:
) Z! ]/ q1 [$ L1.工程数字化
# v& E$ b5 E' W 利用微机的数据存储功能,可以将工程的相关系统信息存储其中。当然,要借用实用的交互软件来调用与修改;9 B2 o8 a0 A+ j e
2.配置灵活 N- I, V6 O8 {4 [) D, S6 C
I/O接口的配置做到灵活,以支持不同的现场需要。
' F+ J4 o( ~7 F- e: h( \* a* z3.逻辑编程
9 P! p D, Y* o 这点熟悉国外产品的人都晓得了。其实这个功能很强大。很多时候,保护配置、原理都是一样的,但就是个别的外围配置或逻辑的小差异,就得技改主体程序,然后现场传程,重做实验,这个做法的效率无论对于保护厂家还是用户,都是非常低下的。有了逻辑编程功能,就可以不动主体程序,把技改的问题提到了工程应用的层面,好处多多啊。做逻辑编程功能,一个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程序执行的时序问题。
8 y: E7 b6 v0 o( ^1 A, Q, A& e4.统计功能
" N, L$ E* ]- Q; } 断路器的损耗统计、电动机的起动统计、电动机的工作周期统计、变压器损耗统计……这些都可以微机化实现,使保护装置更全面的面向对象,面向系统。& T& J3 C% K; Z1 |0 {& Z/ ^
5.通讯接口标准化$ }. v, m7 ?0 x
老生长谈的一个问题了,103的理解各家均有差异,但愿61850能引领本质性的革命。
( j% T7 t* Y: `; ^3 q' Y! [6.版本控制
& `8 V/ e+ K4 S0 J" Y2 } 软件版本控制是微机保护对市场支撑的一个关键因素。9 o& Z# J" j# e
7.内部过程可视化) T8 s$ u: h. j( Z' @7 I& i- N
将装置内部的动作过程透明化是发展趋势,其实就是内部各逻辑环节的标志能有效的通过录波、LED指示等配置出来,对分析装置行为有所帮助。. [* }$ s8 q: c, \8 X# F4 Q C% L
8.故障分析全面化
% _ d2 b& J. ~, E# w- I; Q' A 不仅仅是个录波的过程,而且利用相关调试软件,能将录波信息转化成所关系的相关信息,比如谐波、序分量、阻抗等等。
7 F% [* [* h/ |* E8 K& q8 t1 O2 j9.EMC
: p0 f5 u) U1 V; H 硬件EMC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这个是容不得“模糊”概念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