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1 14: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we1337 于 2009-7-21 14:43 编辑 + z/ z2 U0 B" S0 ^: G, h& z) \
; `% f* n: W, z5 x( @1 S+ I
(开头)一 问题的提出
7 Q$ a4 G. A1 i( W) K 电力系统过电压主要分为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其中暂时过电压包括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在中低压电网中最常见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则分属于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3 v. P1 {2 @# k! C, F% D
弧光接地过电压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当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时,如果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故障且由于随着中低压电网的扩大、出线回路数增多、线路增长和中低压电网对地电容电流亦大幅度增加的原因造成该弧光电流过大而不能自动熄灭,从而造成稳定的弧光接地短路和产生弧光过电压。该过电压一般为3~5倍相电压甚至更高。另一方面由于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单相接地后,需要维持一定的时间(一般为2h)而不致于引起用户断电。因此该弧光过电压会长时间地加在系统的绝缘上并使电网中绝缘薄弱的地方放电击穿,从而发展为相间短路造成设备损坏和停电事故。3 Q* ?1 ?4 R* N4 U
铁磁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的系统中仅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中性点是接地的; 同时由于电压互感器铁心容易饱和的因素,当系统进行合闸充电操作或发生接地故障等现象时会引起系统元件参数出现不利的组合,从而引起铁磁谐振并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如果接地故障所产生的弧光为间歇性,则容易发生间歇性电弧并在电容和电压互感器之间引起多次充放电,从而发生烧毁电压互感器和熔丝熔断的事故,使得系统失去电压互感器电源,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办法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对系统的影响到最小。* t h" U2 y! g6 D# {# ^% x( c
二 解决的思路4 X, ]2 j! E' r) u% p$ _# C
通过对以上两种过电压产生原因的分析,不难发现它们的产生原因均与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关。为有效地限制过电压的危害,我们从改善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入手解决问题。. U3 W# n3 T; K( t7 `# u
中性点接地方式是跟随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变化的。早在电力事业发展初期,由于当时的系统容量比较小,电网的规模也不大,当时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受输电线路绝缘电压的影响较大,人们认为单相接地发生后,电压升高是威胁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于是电力电网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运行;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单相接地故障造成线路频繁调闸,供电可靠性难以保障,于是中性点接地方式由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改为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使得单相接地故障不会造成经常停电; 当电力传输容量不断扩大、传输距离不断延长以及电压等级不断升高后,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较大,在故障点形成的电弧不能够自行熄灭,很容易使事故扩大,形成相间短路造成事故,严重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需要采用新的接地方式解决问题。(后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