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4 Z* T1 z; ` 针对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汤紫德认为,早在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立项前后,国家也曾有过类似的要求,曾明确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发展核电的方针,甚至根据当时情况,提出了以秦山二期采用的压水堆机型为“主力机型”,建设一批核电站。. S$ s+ x6 B% K. |/ _" T
; O) y) W: M0 m) V) H' N “以上目标本应通过秦山核电基地的建设得以实现,但在实施中受到干扰。”汤紫德在《核电》杂志2003年第二期撰文指出,这不仅改变了已经确定的技术路线,其国产化的比例也从秦山一期的70%减到了秦山三期近乎零的水平,且单位千瓦造价成倍增长。对于秦山二期2×60万kW核电站,文章认为,虽然通过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它是参考大亚湾核电站“照猫画虎”建造的,其掌握技术的深度和先进性且不说,在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措施以及防火设计等方面,与国际上新的核安全标准还存在差距,已丧失了作为“主力机型”的条件。. k4 f* X! P$ {8 B, u, N
# Y0 [% |& W8 m/ |$ Q; c3 s 汤紫德强调,中国核电必须“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走“一步跨越”的新路。他比喻到:“不敢吃螃蟹的人,怎能尝到其鲜美的滋味?”, z/ U" u4 Q( C4 P2 B
- x9 F% Q8 y! u: }3 F
虽然业内争论激烈,但很难说谁到底左右了国家决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就在核电界争论不休的同时,国家突然改变了只选择外方作为“咨询服务”合作伙伴的初衷,提出对即将上马的核电建设项目实行“全厂技术方案、主要系统设计、关键设备供货”的国际招标。 Y5 Q* m2 M; I: y+ R; |8 X 1 a/ b3 \ f0 [$ O% q/ p, }3 } 为此,国家发改委最初指定由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牵头,会同有关项目单位组成招标团开展工作,同时明确,招标过程中要全面体现“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国产化”的核电发展方针。随后又成立了中国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全面负责招标工作。中国第三代核电站招标“大幕”开启。" v4 b0 \* q- A1 h3 O( L
) T" r% [8 d5 { B* ? 对于核电技术路线突变的另外一个原因,钱积惠认为,是核电界内部的意见不统一。按照钱的说法,其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都同意要以建成的岭澳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作为参考电站,基于秦山国产60万千瓦项目成功的自主设计和自主建造模式和经验,并对法国原设计进行适当的改进。但在堆芯设计上要不要改进、能不能改进问题双方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二者的直接上级国防科工委,也未能使双方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 Q" L9 ^/ [! g) R p/ E 8 r" E, Y$ K: w/ f. E. j; h, B 在钱积惠看来,这其实只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但最后“这样一个问题竟然成了一个天大的原则问题”,促使相关决策层作出了国际招标的决定。' u2 W# C( k+ _' E$ v
. Z# } n3 F! P0 Z$ Q
“秦山模式的自主道路被抛弃了。” 钱积惠说。 " k& q, K" m7 c' P& z % y/ B4 y- d& A/ _- C 核心技术能否买来? 4 w6 @* l y7 r& z, o K+ i ' J1 @% X+ J6 J9 h; C' m+ x 引进派认为,核心技术是可以买来的。这不仅仅表现在核电技术引进上。“但至少核电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在这方面有切身的体会。”中国核动力院核动力设计研究所反应堆理论设计研究室主任咸春宇说。' U. s5 X) R4 y6 P8 P* R
# m9 ~4 i5 P) D0 n
咸春宇参加过大亚湾核电站的设计工作。据他回忆,大亚湾核岛合同由法玛通中标,其中一部分设计与中国核动力院合作。作为合作用户,中国核动力院从法玛通引进了一套设计程序包,专门进行核电站反应堆程序设计。( {3 K: ]+ g9 x _0 f/ a: L8 j
$ f4 G! I+ L. r A5 L “作为技术转让的一部分,法玛通提供了源代码。”咸春宇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获得了法玛通设计程序中的核心技术。咸介绍说,“因为我们拿到的设计程序包,法玛通已经做了修改,很多功能被隐掉了,剩下的功能只适用于大亚湾。” 0 l5 k6 r# D( M4 [3 p9 B, d & c3 S8 e1 P9 z" `4 V3 {" X7 e 即使这样,程序包里的子模块也还有几千个,咸春宇称,要把每个子模块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也是项庞大的工程,如果想掌握并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进行二次开发。' ]8 W+ c1 y9 r
8 \1 V* ]$ z( a# t
中国核动力院专门有七八位技术人员一直在对此设计程序包进行二次开发,据说,今年刚刚有些头绪。 ' C7 z1 ~$ R/ s" {* v6 ~8 s) ^; Z6 s5 M' y" A# k
“中国在类似的技术引进上吃了很多亏。”咸春宇说,这次中国与西屋谈判第三代招标的时候,也涉及到很多设计程序转让和源代码的开放问题,西屋很警惕。1 N" f2 I; q9 |3 y& N+ d. ?
: T; L" m9 |1 ^" b1 D7 l- S
咸春宇提醒,即使源代码给了我们,外方也会作出很多限制条款,比如只能按照他的程序使用,不能应用在合同以外的其他地方,没有知识产权,不能转让等。 & H1 q9 @) H# Q % p! ?5 a4 T+ r: s! `# X0 a$ o" U) f “他们漫天要价,我们还要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咸春宇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自主创新的原因。” $ H" x% i7 y' i- B/ b5 s ; L3 }$ }: R7 T" q* l 作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赵华更是感触颇深。他告诉《商务周刊》,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所谓的“技术转让”经常是中方引进“黑匣子”和“目标程序”。 / j; ?- z6 z9 @2 M0 U # |9 C) d5 D$ r0 t* H 他说:“中方根本没有权利进行任何改动和进一步学习。”* V' k5 }0 ?3 t* c
' m1 s0 N& p% r: `. V
由于引进中核心技术以“黑匣子”出现,所以实际上,中国难以通过引进得到核心技术,这背后,即是外方对核心技术的垄断。% P% U3 q3 E: W+ }
) G" I- L% Y" r% W' I2 E 陈建廷,秦山二期核电厂原副总设计师,他在接受《商务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核电工业很难像汽车工业一样可以通过“反求工程”获得技术能力的提升。他以核电站最核心的设备主泵为例指出,主泵系统是中国一直难以突破的技术弱点,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外方虽然承诺该项技术的转让,但一直是以成套设备引进,并由外方指定的核岛安装公司安装,而且由于核电站运行的特殊性,中方是没办法拆卸来“反求”技术的。* q% d1 g' ~, z9 d
1 t9 ?3 h- d( I f& Y
核电技术引进派强调,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使中国一步跨到世界先进技术行列,最短时间内实现技术超越。记者采访中也注意到,其逻辑思路遵循了一贯的假设,即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最后实现自主开发。 h$ b5 `, q+ |- g9 L9 v( x0 @
$ V' q* j+ a8 {4 l5 m2 s9 V
果真如此简单吗?8 n5 A1 {0 O# y" ?! r5 x. Y. r
+ I7 ~$ P+ E* l
其实,这一逻辑假设已经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在批评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引进道路时彻底否定,因为这一假设“完全违反了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质和特点”。 6 ^2 {! e( V! z 1 F. k" H7 w7 R! f 路风认为,零部件国产化并不能自动导致产品开发能力的生成,因为两者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只是在给定产品设计条件下的制造能力,而后者是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出新产品的能力。8 b0 l5 G7 H' |6 l. C- c; A
# ]8 ^- O6 x5 y" F “国产化的任何进展都不代表产品开发技术能力的增长。”路风强调,“相反,由引进国外产品技术所产生的零部件国产化压力,反而使中国企业对外国产品的依赖越来越深。” ) z) ?% C2 D) y% L / s5 _! e( b" f M; J 路风进一步认为,技术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是经验性获得的。而技术能力的内生完全要靠自主开发。多位核电专家也指出,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正是由于中国坚持了自主性和局部引进,我们才得到了实践和技术学习的机会,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品牌。 9 ` p2 [* |) \2 b" k" ?( s8 a1 T+ H
在这一点上,法国和韩国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 w3 w7 o/ ~7 P, L4 Q4 Z' } $ [5 e& E- r- _ a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素有“中国核动力的摇篮”之称,在核动力研究方面起步很早。他们参与的第一艘核潜艇是在1970年下水,只比法国晚一年。但后来中国在核电发展过程中远远落后于法国,目前法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占到了总电力装机容量的78%,而中国这一数字还不到2%。% k) d2 K/ p7 O# @# i1 u" Q" P) P
' C: G D, x3 ^ “法国人很自豪,称核电是他们最成功的军转民工程,不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而且向全世界输出技术,成为其国民经济重大的一个产业。”钱积惠唏嘘不已。2 i" p) |! i7 J" R
- b" G5 T" _% C/ J/ f- Y* F 韩国核电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在最初引进西屋技术后,目前,韩国已基本掌握了核电的关键设计和制造技术,自给率达85%以上,并开始参与国际招标,输出技术。 , h8 [! r3 u) T& ?0 N 1 A1 g0 i. u, E& [ 法国和韩国的经验在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核电工业体系,两国在核电项目上坚持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选定自己的主要发展堆型后就一直没有进行更改,而是长期予以坚持。6 ?4 }. D _- {% G6 ^0 f Q5 f0 q2 a
. M" | K) j3 b R3 l0 w 自主技术的现实空间 4 r; ~% @! z5 p' t% J7 h# V7 R* R) L
“为什么我们非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赵华对中国引进国外都不曾投入商业运营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表示不理解,“我并不反对引进,只是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目前不是引进三代技术的最好时机。”0 E: K# x( q* }% k
) Z, K# v2 r+ k$ q0 ?, R- y; t$ l" A 有专家进一步担心,漫长的核电技术引进谈判不但会拖延中国核电的发展,而且会使中国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的二代自主研发边缘化。+ K- [+ `0 r U8 z& e7 M8 i
8 q5 U* Z* F5 _. S) f7 C: \
“令人着急的是,招标谈判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谈判难度超乎想象。”钱积惠说,“距离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目标越来越近,完全依靠引进国外三代技术肯定实现不了目标,要积极开辟第二战场。” & x; r1 Y# i! u+ n+ z/ x) u% t8 H" M) m- f- H; L
钱积惠解释,所谓“开辟第二战场”,就是在引进国外三代技术的同时,中国自主的核电站也要加快上马。) b o0 ]+ V) d0 b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