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2393|回复: 1

发电厂、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 17: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发电厂、变电所的雷电灾害事故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5 b8 \9 m7 y' _; K" \' C⑴雷电直击于发电厂、变电所的建筑物、输电线路和其他设备产生的破坏;
  B! C1 C4 C$ r* m  Y⑵雷电击中避雷针时而在引下线附近产生的高电位和感应过电压而产生的破坏;5 w2 w5 C% g+ ]: k8 S5 o
⑶输电线路传导来的雷电波击坏设备。
) `, y+ l# m2 d) q! X( t9 T7 f5 A* Y
1.1  发电厂、变电所的建筑物、输电线路和其他设备的直击雷防护8 s- E; d  `. i7 Z9 x/ X9 Y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按照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将发电厂、变电所的被保护设备(如建筑物、电气设备、烟囱、冷却塔、机房等等)均处于避雷针(带、线)的保护范围之内。
7 f/ f3 }  \" Q5 u( F9 l在变电所进线处,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采用进线穿金属管保护,保护距离1~2KM。
: l" [5 n# J3 w- B6 s* |- V2 K, x( j& V' }$ c$ {
1.2  雷电击中接闪器时,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产生的高电位,在防雷装置附近的金属体感应过电压的防护, G  o, h8 a/ ^0 E9 \* l9 _
发电厂、变电所设备的防雷离不开建筑物的防雷,按照最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054-95,对建筑物与设备的防雷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接,而不是传统上分别做独立的接地网。 建筑物本身的防雷装置是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及系统防雷的第一道屏障,建筑物本身的防雷性能直接影响到内部的电气设备的防雷,因此首先必须重视建筑物本体的防雷。 9 Q$ t+ i0 q* q; T1 ~, [) v  E
建筑物防雷主要由顶部避雷带、网状接闪器、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和四周墙体内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地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体。为了防止直击雷,室外可根据需要,安装一支或多支避雷针,计算其保护范围,以达到保护室外所有设备要求为原则。同时对于室外架构母线和变压器中性点应加装避雷器保护,室外做一接地网,所有设备的接地引下线都与该接地体焊接,以保证等电位。 室内各种金属屏、柜外皮均应与底座槽钢可靠焊接或用螺栓连接,保证接触良好,同时槽钢应与电缆沟道内的电缆支架用镀锌扁钢焊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与室外接地网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接地网。
6 o; p" U2 D, G雷电击中发电厂外避雷针后,它引起对地电位升高,如果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有效绝缘距离不够,极容易造成高电位反击和感应过电压事故。在一般情况下,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有时,由于受周围环境布置上的影响,也可将整个地网连成一体。但一般为了避免避雷针遭雷击时主接地网电位升高太多而造成反击,应保证该连接点至35KV及其以下配电设备的接地线的埋地距离不小于15m。60KV及其以上配电设备,由于设备绝缘水平较高,不易形成反击,可将避雷针(线)安装于其构架或房顶上;而35KV及其以下的配电设备,要架设独立避雷针,而不可在其构架或房顶上架设避雷针。
6 M6 Y# N1 }' d: U' d- x2 D, E! B- J另外,由于主变压器比较贵重且绝缘较差,在其门型架上不得安装避雷针;发电厂的主厂房一般不允许安装避雷针。如果的确需要,可考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即我们所说的共用接地装置),将几支避雷针连接,与主厂房钢筋焊接,并多做几条引下线,以增大分流效果。
" S, j- t8 B; L" C0 _# ?! m/ }6 c3 y6 D' u: f- a! H) U1 H
1.3  输电线路传导来的雷电波 9 e/ W3 S% z; J- v
为了防止沿输电线路传导来的雷电波损坏配电设备,可采用安装管型或阀型避雷器。考虑的参数除了与普通电源防雷器相同的,如额定电压、残压等外,还要考虑灭弧电压、冲放电电压等参数。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9 18: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顶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3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