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自己给4个IEEE Transaction,1个欧洲的Journal,1个中国国内学报做审稿人,自己作为作者也发了点文章。简单谈谈自己几点观点,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多牛B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
& Y2 I9 M; I1 n* J7 N8 L8 p+ M: ~+ G3 e. c1 F
: w, ^$ N O# v8 J* c7 T9 X' X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审稿后的一些感想(见文章1楼和25楼)2 L( g7 a. `# r, c5 U( Y& s
https://tech.cepsc.com/thread-63967-1-1.html
4 q4 c* O3 {% L+ v9 n
1 R5 Y6 F% O; m n: e8 P) a8 I本篇主要说说,得到修改意见后,“回复审稿人意见”时的一些tips,难免有些功利,呵呵:)0 R# b3 k) N8 Q( l
^* y" t. C8 g2 W) U/ W. l0 a8 j' M' N0 G
1. 作为作者,不要尝试去与审稿人argue。不要给审稿人添麻烦,不然到头来是给作者自己添麻烦。虽然说审稿人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也不能保证审稿人正好是你这个具体领域的专家,即使专家,人家也难保证细细研读你的文章。有的时候,你会“气愤”的觉得审稿人怎么提这么无知和扯淡的问题:)千万别急,心平气和。先感谢专家的意见,重点突出你这篇文章的贡献,再扯点你做的东西和专家意见的关联(即使没啥关联),肯定专家的意见,肯定专家所提意见对自己研究的帮助,实在不行你就说,这篇文章虽然没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是我们的future work。
0 J4 U* @% c c. ~! N c: C; p# J
: r6 D; O' t- Y4 j \5 P, R' ~
2. 在写“回复审稿人意见”时候,最好你将在原文做了修改的部分重新摘录一下,然后再标注下这是文章的哪一页哪一章节,尤其是针对审稿人意见在原文做了修改的部分。即使是你已经在“修改后的文章”里highlight过了。不要指望审稿人都能保证有这个精力回到原文再帮你找你在哪里做了修改。还是那句话“不要给审稿人添麻烦,不然到头来是给作者自己添麻烦”。7 e2 V8 Q: H7 n. t% P
2 a3 T$ W% H/ R" F! M
) c4 x7 }5 l' H+ m; z3. 如果审稿人提到了某个技术细节问题(说明审稿人还是行内人),千万别糊弄,解释的越详细越好,实在没法结合你文章解释的,也没关系,就当是个open question,这篇文章虽然没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是我们的future work,呵呵。一篇文章难免不能面面俱到,审稿人也能理解。碰到懂行的,你还在在哪耍小聪明,就有点“看不起人”了。
7 ]" l& h5 w, k8 y8 T
2 L+ K2 Y% ]/ b6 g; b2 f6 J/ i7 i" X. W+ j
4. 回到审稿人意见的时候,时不时的提下你的文章的闪光点,重大贡献,尤其是初稿和复审中间间隔了一些时间,难保审稿人还能对你的文章影响深刻,审稿人也很难得再把你的文章细细研读一番。尽量人为地提醒审稿人,你这篇文章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是很有贡献的。" v+ ]* x" A+ W" r/ U' ^
: e8 A0 y, f* e K; g2 n! D
' X/ }1 G) S& C5 z7 i5. 接受适当的“潜规则”,呵呵。审稿人暗示引用的文章,或多或少的引用就是了。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不懂事,审稿人在审稿意见里提及几篇“有意义”的文章,我也只是看了看了事,也不引用(自己当时真没意识到),结果自己添麻烦。审稿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引了别人的文章,对自己的文章接受率提高只会是好事不会是坏事。现在自己做审稿人,遇到确实和自己领域相关的,也会“潜规则”下,学术圈有时候也就这样,讨了便宜还得让你知道是谁给你高抬贵手了。
- s) }5 D1 u5 Y; x
- m2 Z$ r! L8 C' {8 R9 B
! j: j' ~5 V$ I6. 嘴巴甜点,没有坏处的。某个国际期刊复审时候,看到一篇其实技术上很不错的文章,只是回答问题时候太“自我”了,俯视的态度回答所有问题,其实技术上讲,问题回答的不算差。后来估计其他几个审稿人给的意见都是rejecttion,反正没中,挺可惜的。
7 I5 u* J* e m E I" ~+ u
J5 u3 G+ k& f9 K3 x
1 |/ t. {/ J/ w- u0 V$ I/ a以上说的一些个人观点,其实挺功利的。说到底,文章的真实水平才是硬道理,硬实力,其他一些tips只能是锦上添花的,切不可本末倒置,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