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2419|回复: 8

配电网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3 17: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配电网的发展历程啊,主要从形成城网、农网,配电电压及企业规模,电力改革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介绍,多谢啦!!!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17 21: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问的太泛泛了9 u1 j& g: h+ [0 S' T
配网接线模式,按照我国的发展过程,基本是从架空线的裸导线、辐射状接线,到裸导线、拉手接线,再到绝缘线、环网接线,等。然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开始架空入地,即架空线改为电缆供电,电缆接线模式又有多种。。。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0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学习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12 09: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般人说不上来,lz还是自己看书去吧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0 23:34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累计签到:3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1-12-12 1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涉及好多内容啊
    7 i; b3 N% j! ?8 \. I# m2 f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 X0 c0 B4 V/ ~1 T/ V! {% O(1)国际发展
    " W" {  N; p0 h0 ]9 S2 Z  配电自动化建设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开始使用时限顺序送电装置,自动隔离故障区间,加快查找馈线故障地点。而在此以前,配电网中开关设备的操作与控制,均采用人工方式。& R4 X  j$ s9 n# [

    ( J' \! Z% c% Y% V8 ]  20世纪70年代,技术人员应用电子及自动控制技术,开发出自动重合器、自动分段器及故障指示器,实现了故障点自动隔离及非故障线路的恢复供电。这种自动化方式,没有远程实时监控功能,且仅限于局部馈线故障的自动处理,因而称这一阶段为局部自动化阶段。
    , w6 S7 b4 P9 o+ n! o9 {) _7 Q  d* F+ G/ u9 y, r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包括远程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电压调控、负荷管理等实时功能在内的配电自动化技术逐步形成。1988年,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出版配电自动化教程,标志着配电自动化趋于成熟,已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之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电网企业开始大面积实践配电自动化,我国一些科研单位也开始进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这一阶段,称为系统监控自动化阶段。
    ; |5 I. T1 l. A- C6 u
    - u- U7 ?9 x7 h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应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于配电网的管理,形成了离线的自动绘图及设备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等,并逐步解决了离线信息、实时配电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集成问题。配电自动化进入了配电网监控与管理综合自动化发展阶段。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0 23:34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累计签到:3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1-12-12 11: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2)国内情况:4 S7 t/ `  x7 C% y% A
    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9 A) q% @$ ^9 ]6 g" D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开始,引进日本、韩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主要功能是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日韩模式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局限于自动重合器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自动化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①仅在故障时起作用,正常运行时不能起监控作用,不能优化运行方式;②调整运行方式后,需要到现场修改定值;③恢复健全区域供电时,无法采取安全和最佳措施;④隔离故障时需要经过多次重合,对设备冲击很大。不过,因为这些系统具有故障隔离较快、投资相对较少的优点
      q  |) i6 c7 I4 i% t& R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起到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及时察觉。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隔离故障区域和恢复健全区域供电。8 X+ b1 k: ]% {3 c- Y
    第三阶段,随着第二阶段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它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形成了集配电网S C A D 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 S M )、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票管理等于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了集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 M S ),功能多达40余种。+ I% i) z# \& O& E
    ; ~. `2 p6 l& U; f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电力系统35kV变电所逐步实现了四遥功能,但规模覆盖变电所自动化、馈线的故障定位与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负荷控制、远程自动读表、最低网损、电压、无功优化、配电投资系统、变电配电和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则是近年来才起步的。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0 23:34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累计签到:3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1-12-12 11: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老师上课时的介绍,总体上配电自动化走了很多弯路,比如80年代盲目引进日本的技术,却没有配套的通讯架构,很多钱打水漂了。重复建设也非常普遍,局子要赚钱嘛。多年“重发轻供不管用”,配电网投资比例大大少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较输电网,配电网比较落后。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0 23:34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累计签到:3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1-12-12 11: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些农网的资料:
    ) W( y+ c; F0 `! j+ g) L; O0 v. y
    % O6 j* @; b) m% }/ B; q$ C一、我国农村配电系统发展的几个阶段
      H7 h( j+ s- m7 f; [    我国农村配电系统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0 f; I$ @2 s* j. q$ }9 e0 A    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至刀年代中朋
    2 Z7 V: |# s9 l$ c2 W: m' \    在此期间,建设重点是以安全可靠侠电为中心,在大批县、镇、乡、村进行输配电工程建设,对农村电冈进行发展性建设。全国大部分县、镇、乡已送电,部分农村也开始用电,这是我国
    5 i) @% Y7 N) X' C6 ^3 T农电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村otlokV系统,大部分都是两线一地系统,供电可靠性差.线路跳闸事故多。配电自动化主要是采用重合闸系统,即用机械自动重合开关、DWS-0型开关和重锤式机械一次重合间装置。比较先进的是利用DH-ZA亘合闸继电器的电气一次重合闸装置,另外,还有10kV重合保险器,但可靠性差,农村电网应用较少。% Y3 ]. k4 F) W8 i: ^' C0 K
        第二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 W5 J7 T1 a! b. e2 ]1 k! n# d/ m3 q
        在此用间国家经济好转,大量改造卜10kV两线一地线路为三线运行,事故跳间明显减少,但接地事故槽多。如何寻找接地故障、防止互感器铁磁偕振等技术间题研究的比较多了。寻找接
    8 [$ a9 X# `( \2 z) }8 X地故障的方法有;
    1 M' j7 v( n" m; w7 S2 ?! c    ①利用自动重合同日间跳闸解除接地故障,但不能解除重
    & y1 z4 X. K& u( R1 D% g合闸动作使开关自动旨闸,它比手动无选择性。$ A5 r. `# \) X- s
        ②装设零序变流器,自动选择接地故障。
    * X; y/ g3 \+ z! E* _$ H7 I3 l    进入80年代初,农村电网配电的辽信、巡测技求己发展起来。在这个时期农村电冈发展迅速,建设重点是以提高供电效益、降损节能为中心,并对农村电网进行标准化、完善化的建设与改造。全国农村用电量迅速递增,促进了农村“五小”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 ^: }+ x# \( a    第三阶段:从80年代初朋至90年代初期
      A& I, T3 Q1 Z; m$ t- D    在这个时期内,着重无电村输电工程,合理布点,以科技进步带动农村电网技术改造,其重点是以标准化为中心的农村电网设备改造。
    4 E% v9 H9 [6 Y6 J7 Z    第四阶段:从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0 ]0 w! W" ~5 ^    在这个期间;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发展迅速。其标志是;( E2 Q% N$ _3 _/ i
        ①有部分县农村电网变电站实现了“四遏”(遥信、遥恻、遥控、遥调)等高新技术。( g5 F: i1 f  \
        ②配网用带自集功能的重合器、分段器等代香常规继电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重合器分段器可实现多次自动重合,10kV配网为环形接线,提供了供电可靠性。
    + x5 }" l) b" f    ③自动寻找接地故障,能自动寻出接地赦障的线路名称,顺线路寻找,能找出故障点。2 e% z: @1 |5 f$ |& B  ?
        ④配网变压器能有载自动调压,保证了农村电网电压质量。5 ?6 s1 |& v/ v+ U$ H! V% Z
        第五阶段:从90年代末至2010年
      d8 b$ S0 W3 I5 R" j& H    在这个时间内,随着农村配电网络改造的深入,重点是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电力网,强调农村电网应从设计、选材、施工、安装、验收等一系列工程的层层把关攸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使我国农村电网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w; m& F8 y5 d* P
        40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历程,表明我国农村电网已步入自动化的初级阶段。有相当数量的县供电局(分公司)配备了计算机.装置了遥测、遥信、遥控、遥惆设备,井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设备方面使用了重合器、分段器、配电开关等自动化元件,变电运行无人值班,设置了配电自动化通逍等等。标志着农村用电配网自动化工程有了相当的进展。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5-22 09:42
  • 签到天数: 84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86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2-3-13 11: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学分 +5 收起 理由
    liubiao456 + 5 + 5 11111111111111

    查看全部评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2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