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 z- @1 k( S, o 电网和交通运输网络一样,具有天然的自然垄断属性。比方说京沪高铁,如果各省拆分管理,分段收费,也依然改变不了北京必须要到达上海的事实。现在国网公司建设全国一张网,是大垄断,但如果把这个大垄断拆分成区域性的小垄断,就能形成市场竞争格局了吗?这个未必。电网公司的未来定位,它就是一个输电网络服务商,我们可以采取全社会听证会的方式来决定其过网费。& W* e8 {6 x1 c3 H/ e/ Y8 k
4 S9 ~2 @# _7 a 经济垄断在这里面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上下游延伸。比方说国网公司收购许继、平高,它就是经济垄断,也叫市场垄断。我认为他们操之过急,这些事情应该等到国网公司定位明确之后,电力改革把准脉之后再按照市场化操作来办。& d. @" k6 Z4 H O. G# S0 v5 G
8 u$ |: W& `/ {( U6 _+ v0 w5 v
最值得警惕的就是行政垄断,以行政控制“定价权”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上面说了,有关部门牢牢控制行政审批权,而且以自然垄断和经济垄断等表象来掩盖这个本质。3 d0 o# }& G0 ~6 z, _7 f3 U/ I) {
b0 j% H- G8 H/ m! z$ v
《能源》:电监会向发改委多年“索权”,发改委均以电力事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社会稳定为由,从而将“定价权”牢牢控制在手。你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电价能够交由市场决定吗? 9 t) i2 W& j3 w . n% |+ I- e, B2 H; N2 j; B 刘纪鹏:首先我要讲述一个事实,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较量中,并不是谁代表了新生事物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一次力量的竞争。电监会有名无实,它所推行的市场监管扳不过行政监管,因为有关部门大权在握,这就是改革基本失败的重要原因。 + j: G6 w" C# k% C1 h2 v$ |% e: [% B4 v
电力为什么不能交给市场决定?历史上所有反对改革的声音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夸大改革的负面效应。现在电价背后引出的是行政垄断,行政垄断背后引出的是有关部门带有浓厚计划色彩的行政霸权。 2 \5 ]# u+ ^2 O8 f U0 X, ]- N9 I2 l$ H- B! Q2 v; Y3 L# A
电价根本不是能不能动,而是怎么动的问题,在电价不能全面放开的情况下,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加快点对点的“直供电”模式试点,破除统购统销,建立起电力交易中心,逐渐形成做市商制度,我们甚至可以去开户,成为会员,最终实现由市场决定的电力价格。 0 S7 x+ u6 B! A) V8 }, X2 i! H g/ o' U1 p) M
主辅分离分到现在,还是没有完全分开,很大原因是电力价格还在行政审批。你比方说煤炭价格涨了,电价不能涨,发电企业就亏损,入网电价有时候统一涨了,销售价格又不能涨,电网公司就要承受亏损,这就逼得电网公司上下游延伸,继续巩固垄断。 . o/ }. q9 |6 P! C' |$ i" \, {- e5 ^/ M8 M; y- _# k
《能源》:据你自己所说,在你的新作《大船掉头》中将对改革主体论有所阐述,你认为在这次改革过程中,是有改革权力主体而无责任主体,那怎样才能确定集权责利为一身的改革主体?为何要这样确定?- t8 g3 u* b$ J/ M r, |% d* g7 a
. r! w* G% w; g R. o5 M/ ` 刘纪鹏:为什么说有权力主体而无责任主体呢?我给你举个例子,从2002年拆分国家电力公司之后,随即而来就是三年电荒。但到现在为止,我没见到哪家单位哪个机构来承担这个责任。& S s8 i1 d7 u2 [! M$ c
4 g) h4 t) X- r# p# X, p5 h 原来我在给国家电力公司做顾问的时候,国家电力公司提出改革“四步走”,到了今年,应该是已推进到最后一个阶段,即探讨输配分开的阶段。但5号文件的改革方案把这种责权利统一的内部改革主体论的方式否定了。这导致5号文基础上的电力改革的权力主体和责任主体并不统一,权力主体是明确的,而责任主体是模糊的,没有人对改革的不成功负责。$ h* _6 X k5 _4 F7 G- Z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