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1-27 14: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名字起的,就是在《云南电力试验》上发的一个too simple的关于智能电网的一篇灌水文章而已!; e. \9 q) Z7 }6 i& `& N
4 L& n/ M. R- i x智能电网浅述
! A/ }- T4 [1 C8 P张征容
% i$ q- w: N5 F1 I& \5 E, d5 L(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 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217 )
( V, |; T9 {5 q) G6 ]& y' J9 G3 B摘要: 介绍智能电网的定义、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D/ }: J! s! a3 L, r
关键词: 智能电网6 ~) ?1 _, {) X( L( t6 X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 7345 (2009 ) 03 - 0028 - 01
3 ~* e7 V+ p0 Y1 前言
# G& b2 |8 e# D9 I! }$ D; H 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是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智能电网( Smartgrid) 即为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它具有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智能主要体现在: 可观测- - 量测、传感技术; 可控制- - 对观测状态进行控制; 嵌入式自主的处理技术; 实时分析- -数据到信息的提升; 自适应; 自愈等。
1 U! D" n d. f2 智能电网特征和功能; |5 v t2 G* @, H+ S$ d: F
1) 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 电网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 而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具有确保信息安全的能力和防计算机病毒破坏的能力。
4 b) ?# a1 u: \1 }. Z% {$ o6 H 2) 具有实时、在线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 强大的预警控制系统和预防控制能力, 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X- H6 c; y+ R( J9 }- `4 _
3) 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正确、合理地接入,适应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接入, 能使需求侧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和提高, 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
% B S( U0 Z7 }: g. ?) A" A9 h" z 4) 支持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降低电网损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Q( K$ s9 g0 E( x 5) 能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 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 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J' L" _9 @$ \7 L q
6) 能优化资产的利用, 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技术的先进性; 提高用户对电价的可承受能力; 适用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降低排放水平; 适用可再生能源的接入。3 u$ g4 D! ~% `/ w* X1 h
3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 Q( f) G" q& W- K T9 k 1) 先进的相量测量和广域测量技术。2 O1 @( F! f y/ s! j
2) 先进的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
; N$ c( u4 ?8 `- ^) m' | 3) 高级计量- 无线、自动计量读数。- ]/ d8 ~) Q1 d. P- J5 N8 G
4) 需求响应。' w2 E0 N& v" W: w! |
5) 先进的配电自动化$ 高级配电运行(ADO) 功能使“自愈”成为可能。
2 x) |7 F$ T; |1 r7 ^) t 6)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电力储能技术等。
2 ]4 r9 p8 @) f$ K4 j# c4 p4 重点研究领域8 P( f2 E3 {' G- w7 G0 t( J
4.1 输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 n8 \0 _7 Q" n0 \7 u* c' s' K
1) 配电网与小型发电机和相关分布式能源设备一体化。
( ]5 p" m3 o A; b! @ ^ 2) 通过采用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技术,开发创新型的管理和控制系统, 管理能够整合分布式能源设备和微网的配电网。整合客户侧的管理与对需求的响应
- _( e5 [4 J8 J8 ^0 l0 z 3) 在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基础上, 在电网建设和引入信息、控制等技术过程中, 统筹考虑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和技术升级, 实现整个电网在运行控制和管理维护上的智能化, 达到电网更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目的。
2 E- e; z! v$ L5 x/ j4.2 输配电网与用电的协调调度与控制. P5 x) C2 y1 O/ h6 `& C& _
研究利用信息系统和智能终端控制, 通过提高负荷功率因数、优化电源及用电负荷安排等, 实现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终端用户的协调调度与运行, 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 满足可靠供电的要求。重点开展协调调度的相关通讯和信息支撑技术、电网稳定运行理论及在线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2 r# I) Z+ t" S控制策略和预防系统崩溃的控制技术及相关仿真技术研究。
- N* |) p% k/ z9 ^4.3 输配用电的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 b3 }1 I, q: J7 S5 x
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议我国在智能电网研究中,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仿真和分析技术, 在统一的电力系统模型内将电网安全协调运行和经济运行结合起来分析和监控, 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 Y, r. S. u+ g4 u8 z& a
4.4 理论和技术创新
7 _9 w, D B* f, P8 c" ] 研究新型输电技术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和经济性; 研究广域通信技术实现网络自动化、在线服务和需求侧管理; 研发用户电力技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研发电力储能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供电问题; 研究采用参数量测技术监视设备健康状态与网络状态、支持继电保护、计量电能; 研究电网稳定运行理论及在线监测、预警新技术, 为智能电网分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研究利用决策支持技术增强各级运行人员的决策能力。
7 Q& h! K! T: n' g) b! H5 结束语* r% _/ m; s. N0 Y4 b% O4 c& W5 m
综上所述, 应开展能源发展和应用与智能电网相结合的调研分析, 建议立足我国电网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发展水平, 综合考虑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国外的研究成9 m3 P8 L% h% \$ l" e, \9 A$ v: `
果, 提出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构架和体系, 建成符合我国能源战略和企业发展要求的智能电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