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yaga 于 2009-6-7 21:42 编辑 : |9 i, f- [- |/ t6 o8 I ) Y1 J: h; J& G! }# g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2016年至2020年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不仅如此,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议上还首次表示,中国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 ) h9 H7 z, L$ X ( A" a* L3 F6 T) \ 电网经济效应凸显 7 O) f+ {- T8 i. R& g. \ % z* H; {; M3 H+ C, t0 _9 |3 n2 s
“中国的智能电网,既是一方面用智能化的升级增强国家电网输配电的清洁、高效、互动,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的升级满足特高压的安全要求,其所带动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7 p# p o) k" v; F I8 ^% R) o$ N" Z6 E6 L3 u6 d, ~. u
国家电网公司公布数据显示,在发展规划的三个阶段中总投资预计超过4万亿,第一阶段(2009年-2010年)预计投资5500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830亿元;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预计投资2万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3000亿元;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预计投资1.7万亿元,其中特高压投资2500亿元。以此数据粗略推算,电网建造过程中,特高压总投资将达6330亿元;另据相关数据显示,电网建造过程中,智能化方面的投资将达每年660亿元-680亿元,以2009年至2020年的规划时限为基准,智能化方面的投资最少将达7260亿元。, S3 V$ H- k) ]. ]
9 R8 G0 q- ~1 o* Y f2 I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总投资约7260亿元的智能化方面将带动信息化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柔性交流输电,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配网自动化系统、用电管理采集系统等方面的市场需求;而总投资约6330亿元的特高压方面将带动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避雷器、抚瓷、特高压开关设备等方面的市场需求。据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在其发布的《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报告》中预计,2009年起,仅我国需要更的变电站就已超过百万,智能电表更是拥有3000万块~5000万块的需求,智能电网的建设有望每年拉动GDP一个百分点。 * }) n7 m0 X) b' X" _0 V 4 \5 O/ J- ^+ X7 l! y' B, w 然而智能化与特高压两方面的投资只能算“坚强智能电网”的一大部分,它对其它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依然是个天文数字。“由于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极强,且特高压加智能化可实现电力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这就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清华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何光华教授告诉记者。由此,智能电网的发展必将大大利好于风电、光伏、核电、地热和潮汐等新能源领域,甚至是电动汽车的充电体系。2 v% O7 q/ W; e) c4 G
8 d( I- V: F1 T# ?+ Q9 ^. v 另据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介绍,如果政策放开,电网还可以开放宽带、电视盒通讯等业务,这将是一个比3G业务更宏大的产业空间,拉动内需的效应凸显。 ) b" {/ ^- f0 y& q : t2 G: `2 G' Z6 G8 x
日前,伴随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市场对7月份规划将正式出台的猜测以及有关部门将智能电网纳入新能源板块的政策优惠等多重利好,使得智能电网概念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炙手可热。 : n3 u4 @ a: m , t, `4 w' x& c- W6 d9 o4 H! U" S7 v
有赖技术层面冲破屏障 ( F% e3 o+ z, Z - T% X5 y m; j: _( u4 {- ]' X( ?: I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未来,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大大增强能源利用率;电网则通过智能电表与分时电价、设备状态检测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电网设备损耗,减少电网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电网运行的费用;家庭用电更可根据一天用电时段的不同来自动定价,高峰时电价自动上扬,低谷时电价下调,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可通过智能电表的实时监控做到自主选择用电量;而与此同时最为重要的是,智能电网的高兼容性给予了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最大的发展空间,这实是为我国实现节能降耗、和新低碳经济时代话语权,所迈出的最大一步。 - l+ o1 e& ^6 z* ] / n( }4 q6 |& w7 V" O. J
资本市场蓄势待发,电网规划远景的帷幕已经拉开。然而,清华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何光华教授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技术层面仍然存在储能不足、大电网运行控制薄弱、配电网的先进仪表(AMI)设施陈旧等几方面的系列问题。他还透露说,目前清华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正在与有关电网公司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致力于将大电网控制系统建设得如同一台智能机器人一般自如。 + l+ v- f/ D+ S+ h/ v- d, F + R4 j7 ]9 x4 F; L7 b- l( y
可喜的是,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与设备制造等企业的共同努力,自主研制了世界上首套1000千伏、300万千伏安单体式特高压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生产了代表当前最高技术水平的特高压GIS和HGIS开关设备,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形成了全套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国内批量生产能力,实现了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显著提升了我国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L' r1 u" C! L, Q N4 d
9 R. f, B3 z8 [) z7 }! O. Y: _/ o 今年作为“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国首个百万伏交流输变电项目——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于1月建成投运,并建立了系统的特高压标准,该项目至今已安全稳定运行逾150天,充分证明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的核心技术。此外,年内还将开工建设淮南-上海、锡盟-上海、陕北-长沙三大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期间,其他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工作包括:全数字化变电站大面积试点,数字化开关、互感器等元器件的试用,750Kv柔性输电建成示范工程,用电管理系统开发,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案等。" x2 F0 }1 O1 X8 P [
2 V% \4 }# Q9 w. W# {, a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电网的巨大市场带动效应直接利好于各个技术环节的领军企业,如调度自动化系统国内第一,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处于国领先的国电南瑞;信息管理采集系统龙头,标准仪器仪表(智能电表)全国第一的科陆电子;柔性输电设备占据优势,占据50%SVC/SVG市场的荣信股份。然而由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尚属初级阶段,技术进步将决定各环节中企业的竞争地位,成功者才能真正迎来市场份额爆发性的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