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SWOT分析- W" u% L7 B* l w1 |# q8 ~/ P
苏万新(广东核电合营公司质保部,深圳518124) + I6 v+ o( Q- x" |- k# ^1 中国能源威胁 2 @( |, t B# ]( n- W" d7 O, D3 _( q( }% ~0 G3 N- a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购买国。在未来20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占世界基本能源需求增长的23。而到1999年底,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已上升到26,到2020年,每日进口石油将达800万桶,成为第一石油进口国,石油在我国能源构成中已经扮演重要角色。但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猛升,以至美国不得不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投放市场以平息油价,给我们这个纯石油进口国敲响了警钟。众所周知,中国的发展一直遭到某些国家的敌视和反对,它们在未来想靠扰乱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甚至恶意减少中国石油供应以达到破坏中国经济的目的也不是不可能。因此能源威胁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随时可能爆发,我们应当将这种潜在威胁降到最低程度。作为中国能源构成之一的核电要不要发展,发展速度是否要放缓,这不仅是一个方向问题,这更是一个战略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中国未来能源市场的构成和发展方向,如果决策不当,不光中国同世界核电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电力问题还有可能会重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明确核电发展的优劣势将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一些帮助。, `* N) l- B+ j0 N1 J
! u g+ L: k" _4 v2 中国核电发展SWOT分析 + y8 n+ k5 {5 w, V8 b2 _' N ; y6 S/ Q" |4 O; b SWOT分析法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工具,它通过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客观分析,以便掌握企业的竞争态势,作出合理决策。这里借用这种工具,对中国核电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决策参考。3 B9 F- ]# `) d( {1 I% `/ R8 i
4 U% U4 Y* z' k. `7 r
2.1优势(S)8 V# x3 s/ `9 B1 Z0 R
- y5 [- ]- f/ G% }& n' v! P
(1)环境优势:这是核电具有的最大优势。 ( `" n( Y5 R% w7 Q% L 1 o% t3 J D" }- R8 T4 {8 s 尽管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在所有环境问题中,防止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人类最关心的问题,减少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据"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预测,二氧化碳浓度将从工业化前的275ppm增至21世纪末的550ppm,这将使全球地表空气温度增加1.5~4.5C,增加1.5C意味着人类将经受最近1万年来最大的环境变化,而增加4.5C就意味着人类结束最近一次冰河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这将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条件。为此,国际上举行了多次首脑会议,其中,在1997年12月的日本京都会议上确定了各类国家在2008-2012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6,其中,欧盟减少8,美国减少7,日本减少5。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燃煤电厂的排放,据估算,一个100万kW的燃煤电厂,每年要耗煤250万t,排出二氧化碳为650万t,二氧化硫为900t,氮氧化合物4500t,灰尘32t(其中有毒物质400t)。在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紧张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瓶颈",大批的中小煤电乘机纷纷上马,有效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但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中国已经很不情愿地成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大国,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据《1998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二氧化硫总排放量2090t,烟尘1452万t,其中来源于工业分别有1539t和1175万t,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占41。由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覆盖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30,其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统计的103个城市中,52.8的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73.03的南方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南部沿海部分城市降水pH值逐年降低,酸雨频率逐年上升,这与南方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急剧上升不无关系。3 H! A, X% g6 ~- L" e% g P! t
' ^3 |5 H3 M- T/ _9 r/ Q5 L3 o
因此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和先发展后治理都是错误的,必须选择清洁、能够长期供应的能源,这一方面核电具有相当的优势。0 R3 | i1 E8 r% g
/ T7 B2 L3 T* W7 V
与一个100万kW的煤电厂相比,一座同一规模的核电厂每年仅消耗低浓铀25~30t(相当于天然铀150~180t),当采用离心法生产核燃料时,每千瓦时核电仅排出8g二氧化碳,相当于煤电排放量的1。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为例,两座98万千瓦级的机组,每年使广东和香港两地减少煤耗370万t,换言之,减少包括900万t二氧化碳、17万t二氧化硫和3万t一氧化氮的排放量。如果全球按照目前速度发展核电,到2050年将减少55×109t碳的排放。日本最近研究表明,如果要达到京都会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日本核电站的容量还需扩大1倍。根据欧共体2000年发表的一份公报,如果欧共体要达到京都会议确定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在今后20年内,至少需新建85座核电机组。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尽管未限定二氧化碳排放量,但从防止全球变暖、改善中国的环境条件来讲,也应当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9 ^# z" o6 q: C: t) E, J/ y ) C0 b9 h% L1 c: I. d9 ^1 W; H 真正能够大规模利用的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以及水电。直接利用太阳能提供动力是人类真正做到使用清洁能源的最终选择,但目前来看,尚不具备大规模利用条件。中国太阳能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到2050年对中国能源的贡献不会超过1。风能本身具有很大弱点,包括发电成本高、电量不稳等方面,而且即使全力推广,预计在我国,到2050年风能对电力的贡献也不会超过5。水电储存总量有限,而且建造大型水库对地区环境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来讲,水电不会有多大作为。因此,作为防止全球变暖的过渡能源,核电是人类在近50年内唯一的选择。 0 L6 g& A" ?9 ?! Y/ _ 9 A ]: p) s7 e1 ~ (2)经济优势: I- T' S/ g Q8 j; m
( z& i9 G/ L7 C4 }( u 全球处在一个经济时代,核电的投资方都希望投资能够得到经济回报。在发达国家,核电发电成本普遍低于燃煤、燃油发电成本,法国核电发电成本/燃煤发电成本的折现成本为0.69,德国为0.70,日本为0.79,比利时为0.56,意大利为0.69,此组数据足以说明核电的经济性。通常核电站核燃料消耗费用只占成本的20以下,而常规电厂燃料消耗费用占发电成本的60以上,随着全球燃料储存总量的下降,开采难度和全球需求量的增加,燃料费用必定上涨,发电成本上升,核电的综合效益将更为明显。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为例,电站总投资40亿美元,至1999年底,发电总收入为42.59亿美元,还款总额已达61.6,预计在20年内,还清全部贷款并提完全部折旧后,可实现利润27亿美元,而且,电站还可运行至少20年。 / L: w! M) t& a8 a$ b9 Q7 S! `5 v5 b! y Q, B
(3)资源利用优势5 x& g' n7 O( y' g4 f
9 j* T3 P: `* M7 {( F
世界上的矿物能源储备如表1。 5 W. y5 f* f1 M/ B) I- w6 q+ r5 W. ~5 R5 s; m# M8 D) }
表1中、美与世界能源储备的比较(1994年)国家原煤原油天然气中国??r??????????1145亿t33亿t1.7万亿m3美国2405亿t38亿t4.6万亿m3世界合计10439亿t141亿t142.0万亿m3中国人均95t3t1416m3美国人均962t15t11840m3世界人均209t28t28400m3可供年限219年41年64年??r????????????? 1 E1 F2 D- T4 j& K " ~; Y" z* b( j) \) g 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矿物能源是有限的,而中国能源资源相对缺乏,人均能源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用煤发电会引起全球变暖,原油、天然气这些矿物原料是十分宝贵的化工燃料,用来发电很可惜,铀的用途比较少,用来发电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尽管矿物人均储存量远低于美国,但每年的开采量却踞高不下,相反美国却宁肯花钱买能源,也不大愿开采,显然美国对能源实施了战略长期储存的做法,这值得我们从中借鉴。 6 f! k2 s t# m6 W! p. W8 l5 G) r' `
2.2劣势(W) - X( U/ M7 w: \' F. t6 b8 k 1 }* X3 c+ s& o- S1 P (1)建设费用与周期; m: w+ z$ m: k: J) y5 r
* y. Y+ S0 e1 Y
中国核电还处于引进阶段,建设费用过高与建造周期过长是核电发展的主要障碍。大亚湾核电站自1986年8月动工,到1994年2月开始发电,共用了7年多时间,总造价40亿美元,平均超过2000美元/kW。正在建设的岭澳核电站,1997年5月主体工程建设开工,计划2002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周期超过5年,预计总造价40亿美元,平均造价也超过2000美元/kW。中国核电造价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产化程度不够,除秦山一期之外,其它包括建成的大亚湾核电站,正在建造的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岭澳核电站、连云港核电站均为引进项目。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假若有新的核电项目上马,仍然改变不了引进的方式,核电造价也仍会踞高不下。 7 B" p# }' m P" m( ^ ' z2 Q5 M8 F3 n, |7 ?0 l) [ }' g! |* z (2)安全性. [. P& ? a8 p+ @* f% f6 F
( d9 r8 ?6 v9 { q O
核电的安全性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尤其在发生了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世界反核浪潮到达顶点,德国甚至决定在2020年后放弃核电。但实际上,核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能源,截止到1999年底,世界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36台,累计运行9385堆年,在近1万个堆年当中,只有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死亡30人,其它发电类仅在1970-1992年间,煤电死亡人数6418人,油电死亡10273人,液化气电死亡2292人,水电死亡4015人。人们之所以置事实于不顾,对核电的反对到了有些偏执的地步,除某些政党或媒体为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误导人们对核电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人们潜在的心理作怪。大家都知道核武器的威力,加之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前苏联和美国为了确保对对方的威慑,制造了大量核武器,使人类长期生活在蘑菇云的阴影底下,对核有了一种本能的恐惧,结果就极度夸大核电站的一些风险,总认为核电站的存在始终对自己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认识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 h6 x0 f1 [+ U1 _; S. p
! T9 I) z$ [1 n' `
2.3机会(O) 0 Y, {- z" U) P% \2 X: u0 } _$ | t/ w( i" J
(1)国内 6 R' C% V/ n% G; [( U4 |8 i9 ]) _" \& s3 Y* N& k4 m/ u0 ~
20多年来,中国核电无论在设计、建造还是在运行等方面已经积累许多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人才。) r4 d8 D$ `8 F: V
) o6 Y2 U* ]) a9 e4 |9 p3 k 1)秦山一期建成后,出口到巴基斯坦的30万kW反应堆也在2000年8月31日达到满负荷运行后,通过了临时验收,这表明我国在核电站设计、制造、建造方面都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 L3 K& x. V2 K. \ 2 Z9 r5 H1 h9 I. s 2)2000年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为秦山二期工程制造的60万kW级核蒸发器制造完工,并通过了质量验收,中国核电制造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具备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设备制造能力。 8 x( {3 o& N0 A+ f; Y ' {( t/ i `# w8 B& E8 j3 n; r 3)我国核电站的陆续建成,培养了一批有能力建造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建设公司,如华兴公司,核工业23公司。 0 w0 v& E) K/ b9 s + v: R8 S1 b; ^: k3 C; m 4)大亚湾核电站运行逐渐步入正常轨道,其中1999年两台机组在整个运行循环期间未发生任何非计划停机停堆,为计划在2002年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站之一提供了信心。这表明中国在核电站运行方面已逐渐成熟,可为今后建造核电站提供极大的帮助。' n& ~* D, ]2 g! M" v7 G2 c, z/ ~& x
* z& y+ Z! Q$ @3 T
5)在中国核电站的设计、建造以及改造过程中,为核一院、核二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培养了一批设计人才。* b! s n8 i$ @6 F. \; l' Y
9 O/ M) P$ w. m) ~, s: v" g 应该讲,我国核电建设在各方面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的最好局面,如果不继续发展适当规模的核电,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可能扼杀这种来之不易的局面。+ [; G. \' p2 y6 T& p
) @8 \1 J6 p) f! Z$ Z' ?: A
(2)国际 ! X Q+ Y6 T% B2 j " S @+ u7 o5 g 国际核电发展正处在一个低潮期,各核电大国为保持核电能够继续发展,都试图通过出口来维持,因此,国际上形成了买方市场,这对我国引进核电极为有利。如凡与我国接触的核电厂商都表示愿以最优惠的条件开展长期合作,全面转让技术,满足我国核电国产化和提高核电经济性的要求。这种情况对我们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技术和加快国产化步伐很有利,我们应当自己主动抓住这些有利条件,以期早日缩短技术差距,跻身核电大国的地位。; o- {. ^# q( D0 v
+ }! f4 V* s( Q, `, J3 [2.4威胁(T)4 c- W" } x" Q
7 T" d* ]* T; N- _3 e, { 中国核电尚处于幼年期,经济性较差,对政策的依赖很强,如果国家对核电的发展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倾斜性政策,将从许多方面对核电发展造成威胁: $ A0 A6 J# A9 z" t# ?' u( @) R$ c0 N$ Q( b; R; V
(1)核电建设涉及许多敏感环节,没有政府支持,将会产生不利的社会环境;5 q- m- L7 ]( m) y" K4 Q9 L
3 B2 u# O) z3 \2 K
(2)核电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50~55,前一阶段,我国核电建设主要依赖进口设备,大量使用了国外卖方信贷,取得了核电站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如果不就有关政策、运作提供支持,就目前在中国金融系统开展国内卖方信贷业务尚不普遍的情况下,将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 Y: r. _: L' k- F! r* A. w/ Q9 \
(3)中国目前电力相对富裕,为提高发电质量,降低发电成本,竞争上网是最佳选择,但中国核电由于先天不足,在投资成本方面远高于水电、火电,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如不对核电上网电价倾斜,将从根本上断绝中国核电的发展。# p; `' p' g5 S) u7 b9 I
" ]9 r# L ]6 E9 g( D3 总结8 K2 l7 T5 I" F
; Q, }+ P( p7 y% l2 J8 V7 {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K' c3 g0 M/ h
: O. V0 O2 L3 \6 t (1)中国核电一定要发展,其方向即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应当明确这一思想,通过制定长期的核电发展政策的方式确定下来。在中国,核电仅占总发电量的1.27,这与世界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的比例相比,显然过低,应当将这一比例适当提高并确定下来,作为核电建设目标。 $ I3 P9 O$ Z U$ b s5 l2 {3 T0 \2 r
(2)中国核电应当统一规划,从而在某种堆型上取得突破,加快国产化进程。在秦山,包括在建的二、三期和已建的一期,3座电站三种堆型,这不仅不利于整个核电基地的资源利用,而且延缓了国产化进度。在这一方面,韩国给我们树立很好的榜样。韩国缺乏天然资源,一直严重依赖进口石油,20世纪两次石油危机严重损害了国民经济,于是决定大力发展核电,从1979年第一台机组开始商业运行,到1999年底,已有16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核电占年发电量的47.1,在这16台机组中。有12台是压水堆,4台是重水堆。由于堆型选择合适,近15年的"国产化"已使得韩国核工业能够设计和制造核电厂的许多主要部件。目前,韩国在核动力技术领域几乎可以自立。韩国不再只是一个消费者,它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 h) ]% ^* h! b; ?+ O. Z; a6 v5 }. y- ?1 m9 p! Y! f
(3)现有的堆型上我们已经落后,除努力赶超外,还应当在诸如更有经济价值的快堆等新的堆型开发中抢先一步,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占领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