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1294|回复: 0

安全用电与用电安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08-3-4 0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电力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能源,是国民经济及广大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电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只有掌握了用电的基本规律,懂得了用电的基本常识,按操作规程办事,电就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电气故障,导致人身触电,电气设备损坏,甚至引起重大火灾等。轻则使人受伤,重则致人死亡。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用电安全问题。?$ `) i/ U9 K* Z1 N5 b
; Q* x0 ?0 B9 ]  b" C. ~3 x- {" M
1触电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1 r3 u; a4 L: }
- r6 Z! E: W, H2 K  T- h  触电主要是指电流流经人体,使人体机能受到损害。人体对流经肌体的电流所产生的感觉,是随电流的大小而不同,伤害程度也不同。? 5 r+ G1 w# G9 Q5 u0 O
" ^# f: c% s. s' H  Q
(1)当人体流过工频1mA或直流5mA电流时,人体就会有麻、刺、痛的感觉。?
4 I% ?1 w- `3 w) l; {2 `
. x9 }" E4 R' p6 d% o1 T) t7 `% C" j( _(2)当人体流过工频20~50mA或直流80mA电流时,人就会产生麻痹、痉挛、刺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自己不能摆脱电源,就有生命危险。? ( o. S$ Y' n- I' ~1 ^% a, d4 i
% O; F4 W. m& W4 W7 \$ q& W# Y
(3)当人体流过100mA以上电流时,人就会呼吸困难,心脏停跳。?一般来说,10mA以下工频电流和50mA以下直流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能摆脱电源,故危险性不太大。? % o% o3 B/ |# A
: G) g/ t3 O" ~0 E2 O; W& E, J
2与触电电流大小有关的因素? 6 {# {! l+ ~# X1 t0 j8 A- c3 d$ G, w

0 l( ?: W, c+ T+ u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主要表现为触电电流的大小。引起触电电流大小的变化,与以下因素有关。? + g3 Z* G2 H2 A* ?9 g) i+ T
4 d# S% E1 {$ M  H9 x) u1 t# i+ {+ y
(1)人体电阻:?
: K! x" \( x/ I7 G* e
3 b+ q- k: Y0 o% i  人体电阻主要是皮肤电阻,表皮0.05~0.2mm厚的角质层的电阻很大,皮肤干燥时,人体电阻约为6~10kΩ,甚至高达100kΩ;但角质层容易被破坏,去年角质层的皮肤电阻约为800~1200Ω;内部组织的电阻约为500~800Ω。
0 t3 I; q; R: t2 S. S) ^
5 G! d& b$ U  p5 g1 A* b(2)触电电压:?
- I1 T8 ]) @6 r, q* i: a2 G( Z5 I) u+ r' v! l. `
  电压越高,危险性就越大。人体通过10mA以上的电流就会有危险。因此,要使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10mA,若人体电阻按1200Ω算,根据欧姆定律:U=IR=0.01×1200=12V。如果电压小于12V,则触电电压小于12V,电流小于10mA,人体是安全的。我国规定:特别潮湿,容易导电的地方,12V为安全电压。如果空气干燥,条件较好时,可用24V或36V电压。一般情况下,12V、24V、36V是安全电压的三个级别。? ' ~- J  Q; h' c* g, R' ]. a
% w, u& x5 @$ T- W
(3)触电时间:触电时间越长,后果就越严重。触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为:电流的毫安乘以持续时间,以mA·s表示。我国规定50mA·s为安全值。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p. o- N: w4 L/ n
2 o1 q+ |- p2 Y, S& c4 {
(4)触电部位及健康状况:?触电电流流过呼吸器官和神经中枢时,危害程度较大;流过心脏时,危害程度更大;流过大脑时,会使人立即昏迷。心脏病、内分泌失调、肺病、精神病患者,在同等情况下,危险程度更大些。? 8 Y  W/ |7 F' I" P8 j7 g" W0 J
% W- k: g8 P' ^- M8 d
3触电的几种方式? 4 V* T/ {( u% v, i: k, Z8 R
7 S1 Q% X! l& J: q. D% ^8 R
  触电最常见的形式是电击,也是最危险的。触电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4 z0 J/ N; \6 w( V% w$ X
# b1 f+ u. m3 Y9 f/ S- Z1 g. L(1)单相触电:?
/ q7 @+ [4 Z6 Y4 K- K& e3 i# L* l+ f% f8 T) J$ \6 A9 B
定义:人体接触一根火线所造成的触电事故。单相触电形式最为常见。? & a6 c2 ~2 T9 J( s4 u
; _: y. J% b7 A: T2 n# K
①中性点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当人体接触其中一根火线时,人体承受220V的相电压,电流通过人体→大地→中性点接地体→中性点,形成闭合回路。触电后果比较严重。?
0 o) \! o& g" k6 S4 R" Y
' r7 `0 i1 B  E5 L- ~5 Q②中性点不接地单相触电。当人体接触一根火线时,触电电流经人体→大地→线路→对地绝缘电阻(空气)和分布电容形成两条闭合回路。如果线路绝缘良好,空气阻抗、容抗很大,人体承受的电流就比较小,一般不发生危险;如果绝缘性不好,则危险性就增大。?
- b5 [: P% l& `- c) r* S: y) {, J3 E2 h
(2)两相触电:
- P7 ^& e& c2 Y
; x. R) {) Z/ y8 z; a  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火线所造成的触电为两相触电。当人体同时接触两相火线时,电流经B相火线→人体→C相火线→中性点构成闭合回路。380V线电压直接作用于人体,触电电流300mA以上,这种触电最为危险。?  (3)跨步电压触电:?
) y  ^- a+ D; ?) \" n5 @6 G- }# ?9 Z( \" j- x0 e. Y$ C6 C8 @
  三相线偶有一相断落在地面时,电流通过落地点流入大地,此落地点周围形成一个强电场。距落地点越近,电压越高,影响范围约10m左右。当人进入此范围时,两脚之间的电位不同,就形成跨步电压。?跨步电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使人触电。高压线有一相触地尤其危险。在潮湿地面,低压线断线触地形成的跨步电压也在10V以上,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时间长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 E4 X2 A1 Y' Q/ J# ]9 H
# _* `/ t/ R0 v" p(4)雷击触电:?
* H( G2 c" L$ N5 |+ E0 \  I9 m$ W+ W7 R+ k1 G2 e8 b
  雷雨云对地面突出物产生放电,它是一种特殊的触电方式。雷击感应电压高达几十--几百万伏,其能量可把建筑物摧毁,使可燃物燃烧,把电力线,用电设备击穿、烧毁,造成人身伤亡,危害性极大。目前,一般通过避雷设施将强大的电流引入地下,避免雷电的危害。?  j* J3 l! w2 T8 F2 H4 f
0 T+ r) v& M5 a0 p6 H* ~
4触电的原因?
- h5 b7 U  \) S' g
5 a2 ~$ Z; F$ O(1)违反操作规程,人体接触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
# u) ]2 M' j- I$ U
; a/ y7 T! ]. _% X4 a/ `2 P+ k; t(2)由于设备绝缘损坏,设备金属外壳带电,人体无意接触外壳。?
) F; T; m0 t7 T
, a- m! u9 K  \- B& t! d3 k(3)高压线(220kV、110kV、35kV、10kV等)的接地点、短路点、跨步电压形成的对人体的伤害。?
5 ~, @" q, }7 O% l9 ?* m1 `, _* Q% I5 J4 k( m' ?
5触电规律 2 o/ V$ o. E2 f4 W9 h
7 ?7 q; _' \% b2 O
(1)触电事故的季节性。触电事故多发生在4~9月份,而以6、7、8月为最,其原因是夏季气候潮湿,多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人身因天气潮湿多汗,人体电阻降低。? ! ]: Q7 O: e- v( R3 n& U, t

* S# E" D; h& R: r(2)触电事故多发生在1000V以下的交流设备上。
4 d! r, [% j* D2 S* m/ l3 Z
" L7 T. K# a0 P/ e- N  低压设备应用广泛,接触低压设备的人多。多种情况下是触及点不带电,偶尔因某种原因带电,大多是设备设计安装有缺陷,运行不合理、保护装置不完善等原因。? # {0 n& e! Y: ], K: B* U/ v. }
4 D! c+ ?9 \; v& B- U" ]3 F
(3)触电事故多发生在非专职人员身上。非专职人员缺乏电的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因此,加强安全用电知识普及教育尤有必要。? ( t6 G- P* S7 F- y0 S

3 M+ E1 v8 N! p5 N& n(4)触电事故与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建筑、矿业、冶金、机械作业,接触强电的机会比较多,触电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对这些行业更应加强教育,防止发生事故。? # @. ]5 Q) W3 x) J# c

( T7 M! n5 @% L) t; l8 G3 |; E6安全保护?
: Y, U6 F( G, ~8 D7 B6 s! {: h2 {4 {' ]
  在供电系统中,常对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方法防止设备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 s' b( K" V+ W/ a: t( L# ?
. a  h/ M, Z9 h% v9 u0 ?7 y; o(1)保护接地:
8 j6 Q+ ~- q2 u: a0 S
# k% C( z  }. _$ f4 t) I  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采用(三相三线制)。将用电设备的外壳与大地用接地体或导线可靠接地,一旦设备的绝缘损坏,设备外壳带电,因与地可靠接触,其电位基本为零,人体触及设备外壳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不会发生危险。?   h  |  ~% j9 y1 T6 b3 D3 I

9 Y3 [9 W" D( P+ m% o(2)工作接地: - l$ T# F, \6 J0 I# g% k5 E
$ {" {. c: e. G
  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的配电系统中采用,多用于低压系统。中性点接地的输电系统中,保护接地的作用不很完善,漏电时,人仍然有触电的危险。最完善的方法是将电器设备外壳与中性线连接起来。一旦有一相发生事故,而电气设备外壳相连,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瞬时电流将保险丝熔断,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人身安全。在同一配电系统中,不允许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设备采用工作接地。? : H6 c4 f5 ^1 ~$ ]0 e5 b# {

* Z# ^1 |$ m: q; w(3)防雷击:?
; }1 Y5 Z6 Z' z" ]3 E$ c5 @& U: T/ z
  为了保护建筑物,突出物不受雷击,应针对雷击的危害,分别对直击雷、感应雷和架空线引入的高电压采取措施。?
+ y: ^4 }8 S  P2 G% {% I% S. p7 X# u& F: r& F' k" z, t$ k
①对直击雷,采用避雷针,架空避雷线作为避雷装置。? 9 F, i1 V+ Q( x# e, j

' I8 M7 |% P2 d4 k) E②对于感应雷是把屋内导电体可靠接地,减小接地电阻。把屋内的金属导管接成闭合回路,避免火花发生。?
" r3 Y0 ?4 g0 Y. }$ Z2 V4 d8 `* c# U1 Z' M% J4 d1 X, b
③对于架空线引入的高压电力,应在屋外50~100m远处改用电缆做引入线,在连接处加避雷器,避雷器接地线与电缆屏蔽线相近,并接地,再和防感应雷的接地线相连。? ; u9 c$ V8 H1 n! J6 ~% F

" e% N) Y  \* X! Y0 }, M9 W(4)经常对电器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0 ~/ M9 i) v' p2 [
. f; F% c9 b; f/ W  P①检查有无漏电情况。? 7 l- L1 ]0 l9 {/ H

6 u% J) }% C7 F: n+ |, O0 ]) F' u2 s②检查绝缘老化程度。?
' N* e4 h( X* [1 y% F7 w6 V, y9 Y( U' V5 i
③检查有无裸漏部分。? ; A$ d+ c3 G5 d# y" P  n

' u2 R; z* J6 B" c1 ~④检查设备安装有无违规情况。?
& h( `' k7 w; ^: N
4 _9 O3 g4 C' @# m" D(5)电气设计和安装必须遵照有关规范进行:? 8 O  G- u6 [6 D8 z  W1 u
) v8 Z# Y' r6 S& b7 X
①实行单机单闸,不允许一闸多用。? $ _0 T& C8 M6 v8 b
! o1 @, G- m2 Z9 w4 q
②一般不要带电操作,断电检查时,必须挂"告示牌"。? 3 M' O" X8 e% }6 @% V1 ?( [
& r0 ?* d1 C* G9 ^# ~2 M
③带电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用绝缘工具。由专业人员讲解操作要领,并现场监督。? # ~; ^3 O5 T7 ~9 M( [
- y7 L: V+ v7 K# @9 y2 L- b
④对有关人员经常进行安全用电常识教育。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8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